-
1 # 風也沒了
-
2 # 護心使者Dicky
一、為什麼要放置心臟支架!
簡單來說,我們的心臟作為全身血液的動力裝置--類似於“泵”,不斷經由靜脈回收來自全身的血液,經過肺的交換將血液更新一遍,再泵至全身提供能量和營養。這個過程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也需要能量和營養,此時就依賴於心臟的“左右護法”--左冠狀動脈和右冠狀動脈,其中左冠狀動脈又可以進一步分為左前降支、左迴旋支。這三支血管的暢通與否直接決定了我們心臟能否正常工作,如果有狹窄,輕則引起心絞痛,嚴重的就是心肌梗死!
但是否心臟血管有狹窄或者診斷冠心病就需要放置支架?當然不是,這是需要嚴格指徵的。人體的各個器官的運轉就像一個機器,隨著年齡的增加,終究有老化的一天,所以希望長生不老至少在現今的科技條件下還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心臟血管也一樣,隨著年齡的增加,體內低密度膽固醇水平的居高不下,同時又有長期吸菸史,BMI超標,血糖、血壓控制不佳,這些因素複合在一起都會不斷損傷血管,最終導致粥樣斑塊的生成且不斷擴大,這時候就出現了血管狹窄。如果這時候我們還不加以重視,聽之任之,這些斑塊就會越長越大,可想而知,我們的心臟血管就會愈加狹窄。直到有一天,這個斑塊破裂了,吸引體內血小板積聚在它們的表面試圖修復。但可惜事與願違,反而形成血栓加重狹窄程度,最終完全堵塞血管,引發心肌梗死。
臨床上經常會使用一種叫做冠狀動脈造影術的方法來進行診斷,這是目前評估和確診冠心病的金標準。一般而言,上述三支血管只要有一處狹窄達到50%以上,就可以診斷冠心病;達到70%以上,發生心肌梗塞的機率就極高,這時候醫生就會建議患者需要放置支架了!
二、放置完支架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1. 非藥物干預:合理膳食,控制總熱量,減少膽固醇攝入。對超重和肥胖的患者,建議透過飲食與增加運動降低體重,在6-12個月內使體重指數降低5-10%。此外,需嚴格戒菸,定期監測血壓(目標血壓<130/80mmHg,但收縮壓不低於110mmHg;年齡大於80歲的可放寬到150/90mmHg)、血糖等。
2. 藥物治療:如果沒有禁忌症(指徵由主治醫生把握,大家不必詳細掌握),應長期服用雙聯抗血小板藥物,ACEI和β受體阻滯劑。雙聯抗血小板藥物一般選擇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倍林達,指南推薦),至少1年,若患者無法耐受替格瑞洛,可改用氯吡格雷(進口的商品名:波立維;中國產的:泰嘉),用於預防支架內再狹窄。常見的ACEI大部分含有“普利”字眼,比如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β受體阻滯劑常見的就是倍他樂克(美託洛爾);這兩種藥物都基於大資料研究顯示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的。此外,若血脂控制不佳,還需要口服降脂藥,一般以他汀為主,動態監測血脂,重點關注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目標值小於1.8mmo/L,也有專家表示越低越好!
3. 康復治療:基於運動的心臟康復科降低患者的全心死亡率和再梗死,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建議病情穩定的患者出院後每日進行30-6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步行走等),每週至少5天。這裡特別提一句,前幾天有看到悟空問答上有朋友提問說支架手術後是否可以爬樓梯,這是完全可以的,只要在體力耐受範圍內即可。但應注意循序漸進,避免誘發心絞痛和心力衰竭。
4. 定期門診隨訪,不適隨時就診: 放置支架從來都不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因為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實在過於複雜,這一次可能是左前降支堵了,下一次可能換右冠狀動脈;這一次是左前降支遠端堵了,下次可能是近端,這在臨床上都是比比皆是的例子。這個時候多半都是術後沒有按照以上建議規範執行的。因此,平時一定要遵醫囑,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適度運動,按時按量服藥,保證情緒平穩,定期到醫院(1月,3月,6月,12月)複查心電圖、血脂,不適隨診。
總結:
1. 嚴重的冠狀動脈狹窄或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植入支架(若無法植入支架,則需行外科冠脈搭橋手術);
2. 支架植入術後則需記住以下32個字:合理膳食、充分休息、情緒平穩、嚴格戒菸、適度運動,堅持服藥,定期複診,不適隨診!
回覆列表
為什麼要安裝心臟支架?放完支架後要注意什麼?你好、是否應該放支架、必須做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如果重要血管狹窄超過70%以上、可以做支架置入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