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佳而安
-
2 # 觀風看世界
長江:
1上游 水土流失,泥沙淤積,湖泊調蓄能力下降。
2中下游 支流多導致洪澇,湖泊調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河道彎曲洩流不暢,洪澇。
治理:
1上游 多植樹,建防護林,保持水土。
2中下游 河道整治,建水庫,加固大堤,退耕還湖. 航道疏通,裁彎取直,加固大堤,建防洪蓄洪工程。
長江中下游的梅雨季節成因和表現:
梅雨,又稱黃梅天,指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臺灣、日本中南部、南韓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間持續天陰有雨的自然氣候現象。由於梅雨發生的時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華人稱這種氣候現象為“梅雨”,這段時間也被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裡,空氣溼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黴,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同音的“黴雨”。 梅雨季節過後,華中、華南、臺灣等地的天氣開始由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主導,正式進入炎熱的夏季。
-
3 # 使用者3279873506936
長江:
1上游 水土流失,泥沙淤積,湖泊調蓄能力下降。
2中下游 支流多導致洪澇,湖泊調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河道彎曲洩流不暢,洪澇。
治理:
1上游 多植樹,建防護林,保持水土。
2中下游 河道整治,建水庫,加固大堤,退耕還湖. 航道疏通,裁彎取直,加固大堤,建防洪蓄洪工程。
長江中下游的梅雨季節成因和表現:
梅雨,又稱黃梅天,指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臺灣、日本中南部、南韓南部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間持續天陰有雨的自然氣候現象。由於梅雨發生的時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華人稱這種氣候現象為“梅雨”,這段時間也被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裡,空氣溼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黴,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同音的“黴雨”。 梅雨季節過後,華中、華南、臺灣等地的天氣開始由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主導,正式進入炎熱的夏季。
成因:
每年大約5月下旬至6月上旬,來自北方的冷空氣與從南方北上的暖空氣的匯合於華南地區,形成華南準靜止鋒。大約到了6月下旬,暖空氣勢力增強,準靜止鋒北移至江淮地區,成江淮準靜止鋒(又稱為梅雨鋒)。由於來自南方的暖空氣夾帶大量水汽,當遇上較冷的氣團時,便會產生大量對流活動。由於這段時間冷暖空氣勢力相當,以致鋒面停留在江淮地區。
表現:
梅雨是初夏季節長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氣氣候現象,它是中國東部地區主要雨帶北移過程中在長江流域停滯的結果,梅雨結束,盛夏隨之到來。這種季節的轉變以及雨帶隨季節的移動,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氣候規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並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際變化。 在氣象上,把梅雨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分別稱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斷梅")。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歷時20多天。但是,對各具體年份來說,梅雨開始和結束的早晚、梅雨的強弱等,存在著很大差異。因而使得有的年份梅雨明顯,有的年份不明顯,甚至產生空梅現象。如1954年梅雨季節異常持久,長達兩個多月,使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澇年;而1958年梅雨期只有兩三天,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旱年。
正常梅雨:
長江中下游地區正常的梅雨約在6月中旬開始,7月中旬結束,也就是出現在"芒種"和"夏至"兩個節氣內。梅雨期長約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間。"小暑"前後起,主要降雨帶就北移到黃(河)、淮(河)流域,進而移到山東和華北一帶。長江流域由陰雨綿綿、高溫高溼的天氣開始轉為晴朗炎熱的盛夏。據統計,這種正常梅雨,大約佔總數的一半左右。
-
4 # 美食達人推薦的小鮮肉
1、長江上游的問題表現為水土流失。上游各省區應注意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針對上游地區存在的生態問題,我們能採取的措施是退耕還林、植樹造林、保護植被等。;
2、 長江中下游的問題表現為泥沙淤積,洪澇災害和水汙染,尤其入海口和沿海是汙染的高風險區,中下游各省區應注重打壩淤地、防災減災;保護環境。;
3、下游:洪水併發,會造成泉流域災害。主要採取的措施是禁止森林的亂砍亂罰,還有加固大堤。;
4、長江干流宜昌以上為上游,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其中直門達至宜賓稱金沙江,長3464公里。宜賓至宜昌河段習稱川江,長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為中游,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湖口至出海口為下游,長938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
回覆列表
長江:1上游 水土流失,泥沙淤積,湖泊調蓄能力下降2中下游 支流多導致洪澇,湖泊調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河道彎曲洩流不暢,洪澇治理:1上游 多植樹,建防護林,保持水土2中下游 河道整治,建水庫,加固大堤,退耕還湖. 航道疏通,裁彎取直,加固大堤,建防洪蓄洪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