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煮汗青

    韓信年輕時非常窘迫,因為家境貧寒而不能做官,自己又沒有謀生的技能,只能四處混吃混喝。

    那段時間,下鄉南昌亭的亭長曾免費為韓信提供好幾個月的飯食,一位漂洗絲棉的老大娘也給韓信提供了幾十天的飯,還有一位年輕的屠夫,不僅沒有為韓信提供任何資助,反而讓他受胯下之辱。

    韓信後被封為楚王,登上了人生的巔峰,此時他要報答以前的恩人:賞給漂洗的老大娘黃金千兩,賞給南昌亭亭長一百錢。當初讓他受辱的屠夫不但沒有被報復,反而賞給他一個官職,做了中尉(相當於公安局局長)。

    如何理解韓信對待三人的不同態度?

    韓信富貴之後,報答往日恩人的行為是正常的“知恩圖報”,原諒屠夫是他心胸寬廣,不計前嫌。但我對司馬遷在《史記》中的這段記載卻是難以理解,韓信這樣做到底是想說明什麼問題?

    韓信年輕時的困境不是旁人造成的,他在南昌亭亭長家裡吃了幾個月的閒飯,後來是因為亭長的老婆嫌惡他這種混吃混喝的行為,把飯菜收起來不讓他吃,才促使他離開並遇上漂洗的老大娘。

    老大娘看他可憐,連著幾十天給他飯吃,並表示自己只是不忍心看他捱餓,不求報答。

    從資助力度上來看,亭長的資助顯然要比老大娘多。韓信幾個月跟著亭長全家人一起就桌吃飯,就是亭長一家吃什麼,韓信就吃什麼;老大娘只是突發善心,為韓信分出一份口糧來,只是一種施捨的行為,她給韓信吃的飯菜能有多好呢?

    但最終,老大娘得到了黃金千兩,亭長只得到一百錢!如果我是亭長,我不會收下這一百錢,因為感覺韓信的這種做法像是“打發要飯的”。

    西漢時期的一百錢也就能買到一石米,相當於現在120斤。韓信在亭長家蹭飯幾個月,不說菜錢,就是米飯也不止這個數吧?你韓信每天過來,能端到人家的飯碗,能飽腹而歸,說明亭長就是願意幫助你,只是後來家庭內部因為韓信產生了分歧,亭長夫人看不慣韓信這種行為才斷了他的糧。

    但結果是,老大娘的一時施捨換來千斤黃金,亭長冒著引發家庭矛盾的風險幫助他,卻只得到帶有“汙辱”性質的百錢,正應了一句俗話——鬥米恩,升米仇!

    屠夫看不慣韓信的行為,在大街上言語汙辱他:

    “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

    意思就是,別看你長得高大,還帶著刀劍,你就是一個膽小鬼!屠夫還向韓信挑釁,你要麼就拿手中的劍殺死我,要麼就從我胯下鑽過去!

    韓信看了他很久,最終趴在地上從屠夫的胯下鑽過,在歷史上留下著名的“胯下之辱”。事後韓信對此事件進行了解釋:

    “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他稱屠夫為壯士,並辯解說,當初我不是不能殺他,而是殺之無名,就是找不到殺他的理由,所以忍了當時的侮辱而成就今天的事業!

    結合韓信胯下之辱的行為和事後的辯詞,我認為他完全是在狡辯。屠夫平日執刀殺生,他有膽量在大街上攔住韓信很正常,但這也不過是一種耍流氓的行為,卻被韓信捧為“壯士”。

    韓信當時不能殺屠夫,因為“殺之無名”,那麼爬過屠夫的胯下就“有名”了嗎?我們正常人遇到這種事,直接扭頭離開就是,大度之人不與小人一般計較,韓信為何要如此順從?

    韓信當時既然有殺屠夫的能力,就不怕屠夫對自己攻擊,因為只要屠夫敢先出手,那就是殺之有名。但屠夫也沒有說要殺韓信,韓信怕什麼呢?

    屠夫街頭挑釁韓信的類似行為,在孔子時代也發生過: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陵暴孔子。”

    這是子路第一次見到孔子時發生的事,也是在大街上偶遇孔子,看不慣孔子的模樣,對孔子當街進行毆打!這情景與屠夫見到韓信時非常相似,給我的感覺就是那個年代太亂了。

    孔子與韓信對於這種突發事件的處理方式差不多:孔子挨完打後還請子路吃飯;韓信受辱後選擇了原諒,還給屠夫做官。

    孔子和韓信的行為,如果用佛教術語來解釋就是“度化”,你雖惡,但我要引導你向善。這樣的做法我不認可,聖人可以不計較自己的得失,但社會的秩序卻要靠“懲惡揚善”來維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裡,是荒古好還是改版後的妖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