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晉唐風骨

    皴法是中國畫用來表現山石、樹木的一種技法。早期的中國山水畫技法以線條勾勒,然後上色為主。隨著繪畫的發展,技法逐漸的完善,出現了以表現山石樹木體積、質量、明暗的皴擦技法,如斧劈皴,披麻皴等。

    至清朝時,皴擦的技法趨於成熟,清人鄭績,將它歸納總結為十六家皴法。分別是:披麻、雲頭、芝麻、亂麻、折帶、馬牙、斧劈、雨點、彈渦、骷髏、荷葉、礬頭、牛毛、解素、鬼皮、亂柴。

    皴法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山水畫真正的走向成熟。

  • 2 # 瀚墨尋夢

    山水中最重要的是樹木和山石,古人說:山為石之積,畫山先畫石。畫石得明白皴法,山水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皴法約三十多種,但一般學習創作常用的有十六種己很夠用。披麻,荷葉,亂麻,礬頭,芝麻,大斧劈,小斧劈,雨點,鬼臉,骷髏,雲頭,亂柴,解索,牛毛,折帶,馬牙。披麻和斧劈是基本的兩大類,在此兩類中再演變或派生出許多皴法,分兩大類的原因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石山和土山的分別,石山以斧劈皴為宜,土山或土石相間的以披麻為宜,在流派上,北派青綠以斧劈為主,南派水墨以披麻為多。披麻皴派生短披麻,長披麻,荷葉皴,解索皴,雲頭皴,牛毛皴等,斧劈皴派生大斧劈,小斧劈,刮鐵皴,折帶皴,馬牙皴等,由於演變派生的結果,歷史上各家又往往不同皴法混合使用,所以面目變得很複雜,有的個人風格形成一種皴法,如傅抱石創抱石皴,黃秋園的秋園皴等。歷代畫家各有其習慣的一種或幾種皴法,如董源用長披麻,巨然.吳鎮用短披麻,范寬用釘頭.雨點.豆瓣皴,郭熙捲雲皴,王蒙牛毛皴,李唐.馬遠.夏圭斧劈皴,倪雲林折帶皴等。從古人畫中看其所用皴法當然最好,但圖片難看清,從現代畫家的書中選幾幅較清楚的山石皴法畫稿,供參考。(除註明的外,其他均為申石伽的圖稿)以繁複的線條,以弧形角度積迭起來,筆勢上輕下重,表現光的明暗,不可刻板,不可紊亂,皴擦並用,使骨肉勻整,剛柔相濟。披麻皴,折帶皴,用筆多以側鋒取勢,以橫平的線條轉折處用力,線條轉而筆鋒不轉,宜用幹墨,使轉折處有堅削的山石感。斧劈皴,表現雄偉山勢常用的皴法,墨氣渾厚,筆力雄壯,表達山石明暗面,顯示山石磅礴氣勢。出於宋代米芾作雨景山水,故稱米點皴,關健在於筆墨交融,分清濃淡層次,點與點間要融合統一。雲頭皴,在勾輪廓線時,就應圓渾如雲頭上升,隨勢皴筆,舒捲如雲。荷葉皴,用筆中鋒,以山脈骨絡分出明暗面,自上而下,掌握山勢。解索皴,線條如解繩索,筆觸互動中有山石明暗起伏的氣勢。解索皴,趙松濤畫稿。亂柴皴,以菏葉皴為基礎,中鋒逆鋒行筆,自上而下,要求奔放有力,墨氣淋漓,筆觸雖亂,但不離山形脈絡。釘頭皴,近於小斧劈皴,宜表現雄偉莊重氣氛,所稱雨點皴.豆瓣皴同屬一體。馬牙皴,以縱橫線條積迭而成,多用幹墨,表現山嶽崖壁聳拔宏偉氣勢。拖泥帶水皴,是用於絹上或熟宣紙上一種技法,特點是連皴帶染,就是邊皴邊染,皴筆與皴筆之間,濃墨淡墨之間自然連成一片,渾然一體。此圖為白雪石畫。牛毛皴,狀如牛毛,元王蒙多用此法,此圖趙松濤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orelDRAW怎麼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