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FNA和VSD
-
2 # 深藍醫生
在古代,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都會存在,但卻不會有這些病名,因為這些病名是現代醫學根據現代的醫學理論體系給出的名字。
我們都知道,現代醫學是基於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等基礎上發展和興起的醫學體系,是醫學科學發展的產物,所以疾病的命名也就具有了這些現代醫學的色彩。
而在古代,由於科學技術的的限制,人們沒有解剖、生理、病理等相關的醫學基礎知識,人們對疾病的認識只能是從日常生活中觀察總結,積累經驗,尋找規律,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中國古代醫家創立了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和辯證法論治的治療理念。他們把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應用於對疾病的認識、推演,從而衍生出一整套理論體系,這就是中醫學。
回到題目中。
以糖尿病為例,糖尿病中醫命名為消渴,意思就是消谷善飢、易飢渴,也就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狀“三多一少”:吃的多、喝的多、尿的多,身體消瘦之意。中醫認為同一種疾病可以分為不同的證候,所以治療起來不同的人治療方法也不相同,根據八綱辨證的原理,辨別出陰陽表裡寒熱虛實,然後再對症施治。比如:辯證屬於氣陰兩虛,就要給予補氣養陰治療;若辯證屬於陰虛有熱,就要給予滋陰清熱治療等。
再比如高血壓,根據症狀的不同,高血壓在中醫裡診斷的名字也可能不一樣,也可能診斷的是眩暈,也可能診斷的是頭痛,但在中醫裡,診斷什麼病並不重要,關鍵是辯證。如果辯證屬於肝陽上亢,治療上就要平肝潛陽治療,如果辯證屬於脾虛痰凝,就要補脾化痰治療。
癌症由於發生的部位各種各樣,所以在中醫學裡,會根據不同的部位和症狀,給予命名,而治療上,不管是哪個部位的腫瘤、是哪種癌症,都會根據自己的理論體系,首先予以辯證,然後再予以對症施治。
總之,在中醫學裡,疾病的名字並不重要,辯證施治才是中醫治療的關鍵。換句話說,不管是哪種病,只要辯證屬於同一症候,都可以採用同一種方法治療;而同一種病,辯證不同,治療方法也會不同,這也是中醫的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理念。
-
3 # 忘了吃藥
中醫是針對症狀開其藥,基本上同樣的病兩個人來,開的方子都會有一定出入。可謂是量身定做!癌症叫卸妖
是因為發現了氾濫的癌細胞,在看到氾濫的癌細胞之前,人們只有表觀認識,就是可能會有個大坨坨,這個大坨坨叫腫瘤,瘤有很多種,只有像“岩石”一般的才叫腫瘤,所以“癌”字中間是個“嵒(巖)”字。為什麼用岩石來比喻?一方面是因為又硬又糙又痛,另一方面,聽說過匪人造反佔山為王嗎?可讓人頭疼了,頑固,和山頭一樣抹不平。匪人可不是都會蹲在山上的,有些匪人在山上自給自足,也就算好了,但就是會有一些會分散到群眾中去,這就是麻煩。來源於“山岩”的終歸還是順了“山岩”的性,所以用現代的眼光看,有沒有大坨坨不重要。癌症是一種源於形象認識,最後落實到實驗室的病。
糖尿病叫消渴糖尿病是個在古代病名中比較好找對應的病,近似等於消渴。消渴這個病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後來,對自己比較狠的古代醫者嚐了患者的噓噓,發現很多是甜的,這與西方“含蜜的多尿病”一樣。尿糖的出現是要在血糖達到一定數值以後,後來有了血液檢測後,憑症狀判斷的“多尿病”就變身成了依託於實驗室檢查技術的糖尿病,但中醫對症狀的需求一向來多多多,所以未必在消渴階段出現前的病症的診斷與治療就不對糖尿病的程序產生影響,例如在糖尿病表現出消渴的典型症狀以前,患者可能僅僅只是表現出以進食亢奮為主的症狀,這時候就是個胃熱,無論虛熱還是實熱,撐死了也就是消癉裡的中消,若是又胖又能吃,病症更復雜,但血糖水平都可能已經超線了但還未多到尿糖出現,這時候的症狀管不管?管了卻不是在治“三多一少”的消渴,但影響的又是糖尿病的症狀。
高血壓叫眩目像高血壓這樣的現代病名,在古代通常是沒有準確的對應的,只不過還是可以根據這些疾病的臨床表現,得到些近似的病名對應,比如眩暈、頭痛。
回覆列表
現在很多人一想到癌症糖尿病高血壓這麼多疾病都是西醫的病名,而中醫並沒有相對應的實際的疾病名字,怎麼搞的,中醫連疾病都沒有辦法診斷?那還看病?
其實中醫講究的是辯證論治,根據症狀病因病機對症下藥即可,如糖尿病相當於中醫裡面的消渴(指以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或尿有甜味為特徵的疾病,與糖尿病本身的症狀不謀而合),高血壓屬於中醫裡“頭痛”、“眩暈”(而實際高血壓症狀確實有頭痛和眩暈)的範疇,癌症相當於中醫的“積”(久而成積的意思)範疇。
並且在治療方法上,透過辯證論治對於高血壓或者是癌症或者是糖尿病,已經是證實有很好的輔助治療的作用。另比如說葛根有降血糖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