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語言藝術交流

    朗誦詩歌想打動別人的前提是你要從內心喜歡、真正能逐字逐句地分析透、一句話一句話地揣摩清楚、能合適地運用朗誦方法、用心詮釋出作品的內涵、能讓聽眾願意和你的聲音一起進行藝術再創造而且腦海中能浮現符合作品的畫面。

    想朗誦出好聽的作品需要的條件:

    (1)選擇適合自己朗誦的作品(並不是每個作品都適合朗誦的,也不是每個作品都適合自己朗誦的)。

    (2)從標題開始要逐字逐句地分析清楚、揣摩透,每一句話表情達意的需要都要把握準。

    (3)能用心詮釋作品的內涵,朗誦作品時腦海中能浮現符合作品、符合生活的畫面。

    (4)能合適地運用朗誦的方法朗誦出大家喜歡聽的感覺(朗誦方法有很多,常用的都有16種。怎樣合適地運用16種常用的朗誦方法是想朗誦出好聽作品的朗誦者必須掌握的。

    (5)在能朗誦出作者原意的前提下,運用語言藝術的方法呈現高於文字內容的有聲語言的魅力,使聽眾聽了感覺是一種享受。

    想朗誦出好聽的作品,很多時候還要聯絡生活。

    很多文字作品是作者用文學手法根據從生活中提煉的東西創作的,而朗誦者要用有魅力的聲音把文字作品還原到生活中去。

    朗誦作品時,聯絡生活也是一種容易找到感覺的方式。

    想朗誦出好聽的作品,除了以上幾點之外,還要不斷提高鑑賞力。

    好的聲音重要,好的鑑賞力也很重要。

    我們不僅要能聽出別人朗誦的作品好在哪兒(這樣才能學習借鑑),也能要聽出自己的作品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我們在聽別人朗誦的作品時,最好是在分析透作品的前提下、帶著以下5個問題去聽:

    他(她)運用了常用的16種朗誦方法中的哪些方法?

    他(她)為什麼這樣處理?

    如果是我,我會如何朗誦?

    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我從中 學到了什麼?

    有了這樣的思維方式,我們再聽朗誦的好作品,就會比“為聽而聽”能學到東西。

    想朗誦出好聽的作品,還應該知道朗誦與其他藝術類型的區別。

    播音、主持、朗誦、說書、講故事、播小說、有聲讀物播講、語言表達……這些是不同的語言藝術類型,儘管有一些可以相互借鑑之處,但也有很多特有的方法。

    學過播音主持的人,普通話是很標準、聲音是不錯。可是我們在聽一些學過播音主持的人“朗誦”的作品時並不覺得很好,感覺是在“讀書、念字”,基本是一個模式、都差不多,因為他們習慣了四平八穩的保險調,就是通常說的“播音腔”。他們太在意每個字的字頭、字腹、字尾了,以致於朗誦作品時在吸引人的感覺方面可能還不如沒有學過播音主持、沒有形成不好模式的人朗誦得好。甚至聽到他們有一些語言不規範的問題(比如:停連運用得不合適;儘管學過播音主持的人一般都學過停連,可是很容易在停連方面出現問題)。聽朗誦作品聽的最主要的是吸引人的感覺,而不只是每個字的字頭、字腹、字尾做得多到位,我們不是在聽新聞、也不是在聽專題。

    所以,我們在朗誦作品時,只要發音正確,就不要太在意每個字的字頭、字腹、字尾是否都做到位了,更不要想什麼鼻腔共鳴、胸腔共鳴、頭腔共鳴、五腔共鳴、咬字歸音……這些播音主持方面的問題,而是要把重點放在是否真正分析清楚、揣摩透了內容,能不能運用合適的方法朗誦出大家喜歡聽的感覺,是不是可以用心詮釋作品的內涵。

    我們在聽一些學過話劇表演、影視表演的人“朗誦”作品時,會發現在角色塑造、對話部分很有特點,可是在非對話部分、朗誦陳述的內容時就不一定很到位了;因為朗誦不是演話劇、演電影,聽朗誦的作品也不是聽話劇、不是聽影視劇,而是聽你在朗誦什麼。

    我們還需要知道一點:話劇表演、影視表演、影視配音、動漫配音屬於表演藝術,不論是臺前還是幕後,都側重於表演,和真正的朗誦有很大的區別。朗誦屬於語言藝術。

    要想朗誦出好聽的作品,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要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朗誦”。

    現在,我們聽到的大多數的“朗誦作品”並不是真正的朗誦作品,因為多年來,很多人被誤導了(不誇張地說,80%以上的人被誤導了);可以說,我們聽到的、學的大多不是真正的“朗誦”藝術。

    常見的朗誦誤區有:表演式的朗誦、拉調調式的朗誦、吼喊式的朗誦、播音式的朗誦、動作誇張式的朗誦、過於追求配樂式的朗誦、拿腔捏調式的朗誦……

    如果不能選擇適合自己朗誦的內容、不能真正揣摩透每一句話、不能用心詮釋作品的內涵、不能合適地運用朗誦的方法、也不清楚什麼是真正的朗誦藝術,只是靠字正腔圓、大氣洪亮的聲音“背”或者刻意的表演是很難朗誦出好聽的作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子多大才算適婚年齡?如果不想結婚對父母是不是不太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