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何以笙丶丶

    1792年至1815年

    法華人口2700萬,共計動員陸軍280萬+,海軍15萬+

    英華人口1200萬,共計動員陸軍約75萬,海軍25萬+

    英國主要發展海上實力,當時的陸軍是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都無法與歐洲大陸國家媲美。

    但要知道,英國不是單獨與法國交手,而是組織整個歐洲和法軍交手,光是英俄奧普四國的力量加起來就足以達到法國的三倍,更不用說還有其他那些小國了。

    相比英國,奧地利才是法軍的主要對手,奧地利與法軍交戰了119個月,而俄國和普魯士都只有60多個月,英國雖然一直與拿破崙敵對,但很少直接交手,都是偶爾從背後捅幾刀。

    將領方面:

    由於法軍一直在陸上作戰,所以陸軍將領都很優秀,拿破崙時代的法國陸軍將領超過558位,這裡面有386人有過卓越的戰績,其中288人有較為突出的能力。

    第一帝國冊封了26位元帥,其實並不代表這26人能力就最好,只是他們的功勞最大而已,比如在騎兵方面,拉薩勒就比繆拉優秀,但拉薩勒畢竟只是個旅級指揮官,當不了元帥。

    英國方面陸軍就較少了,因為他們幾乎沒怎麼在歐洲大陸打仗,經驗很少。

    唯一能拉出來的就只有後來打贏滑鐵盧的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了,這話不是沒有根據的,半島戰爭期間,韋爾斯利不在時,英軍都是被法軍打得很慘。

    法軍蘇爾特元帥在葡萄牙面對韋爾斯利幾乎是全敗,但韋爾斯利之前的英軍將領都被他打得很慘,像英軍的約翰·摩爾,號稱與馬爾博羅再世,卻在奧康納和拉科魯尼亞兩戰一敗塗地,還搭上了性命。

    由於交手少,英法唯一算是陸上較量的地方就只有半島戰爭了。

    半島戰爭最終是韋爾斯利的勝利,擊敗了法軍數個元帥和將軍,但過程並不是那麼簡單。

    在這裡人們常常有個誤區,那就是半島戰爭法軍是戰優勢情況下戰敗了,其實並非如此,法軍雖然在戰爭初期數量和地區上都佔優,但面臨補給、游擊隊襲擾等等諸多小問題,分散的兵力往往組織不起來,可以說實際上的處於劣勢的,而且雖然初期兵力多,但能得到的支援很有限,因為法軍主要的力量在東線與奧俄普交戰,在處於如此劣勢的前提下,又面對韋爾斯利這樣的對手,很難不敗。

    舉例:豐特斯會戰,馬塞納48,000與韋爾斯利38,000打成平手,法軍損失2,200,英軍損失1,500,在初級軍迷眼中,馬塞納投入兵力和損失都比韋爾斯利大,看似是英軍的勝利,但是深入研究軍事的都知道馬塞納的困境,除了游擊隊和補給兩個長期困擾法軍的問題外,還有地形易守難攻的問題,這些都讓法軍舉步維艱。馬塞納在這樣的困境中還能戰平韋爾斯利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且豐特斯會戰是法軍最接近擊破韋爾斯利“後坡戰術”的一戰,從那以後,再也沒有法軍擊破過“後坡戰術”,包括滑鐵盧的拿破崙。

    總體來說,韋爾斯利半島戰爭中的壯舉足以與拿破崙在1796年在義大利的壯舉媲美,先後擊敗了法軍朱諾、蘇爾特、馬塞納、馬爾蒙、塞巴斯蒂亞尼、塞納蒙、維克托等名將,從葡萄牙開始,打過整個西班牙,一直打到法國南部。但西葡兩顆牙的功勞也決不可忽略,光憑英軍肯定贏不了這場戰爭。

    半島戰爭無疑是英軍贏了,但法軍的表現也不差,起碼除了韋爾斯利外,其他人面對法軍80%都是敗,而且半島戰爭的最後,蘇爾特在圖盧茲僅靠18,000人與韋爾斯利45,000人血拼,這足以說明法軍在沒有了補給問題和游擊隊襲擾這兩大劣勢後的表現不比韋爾斯利差。

    另外還有兩個問題。

    一是有人說韋爾斯利沒有打過敗仗,雖然關鍵幾戰都贏了,但半島戰爭中韋爾斯利還是小敗過幾次,馬爾蒙和塞巴斯蒂亞尼都贏過他,還有在滑鐵盧之前的四壁村之戰,韋爾斯利也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敗給了內伊,不過這一仗是韋爾斯利主動撤退的,你理解為平手也無妨。

    還有人說韋爾斯利足以與拿破崙媲美,這也是過激的言論,韋爾斯利確實是個天才軍事家,但媲美拿破崙是完全不足夠的,尤其是在戰略上。

    鐵公爵韋爾斯利在歐洲的功績主要是半島戰爭的壯舉和滑鐵盧,而拿破崙有義大利的壯舉和瓦格拉姆可以媲美,但拿破崙的功績,鐵公爵就無法比了。

    第二次反法戰爭:翻越阿爾卑斯山

    第三次反法戰爭:烏爾姆的大迂迴,奧斯特里茨冒險打破僵局;

    第四次反法戰爭:6日速滅普魯士

    還有馬倫哥、埃勞、克拉斯諾、別列津納這幾次在絕境中的大反擊。

    這些都是史詩級的奇謀,無論哪一個韋爾斯利都拿不出與之媲美的手筆。

    英國當時的海軍將領倒是普遍都很有能力,尼羅河、特拉法爾加兩次大捷不光是納爾遜指揮出色的功勞。在特拉法爾加之前,考爾德也以15艘戰列艦擊敗過維爾納夫20艘。

    參考資料:中拿論壇、凱旋門網(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親結婚有沒有機率生下相當聰明的後代,歷史上有例子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