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心電圖是一種可以長時間連續記錄並編集分析人體心臟在活動和安靜狀態下心電圖變化的方法。 動態心電圖(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於1949年由美國Holter首創,故又稱Holter心電圖. 國外80年代已在臨床廣泛應用,國內近幾年迅猛發展,其儀器由磁帶式記錄發展為固態式記錄、閃光卡記錄,由單導、雙導發展為12導聯全記錄。DCG可連續記錄24小時心電活動的全過程,包括休息、活動、進餐、工作、學習和睡眠等不同情況下的心電圖資料,能夠發現常規 ECG不易發現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臨床分析病情.確立診斷.判斷療效重要的客觀依據。 DCG 動態心電圖可確定病人的心悸、頭暈、昏厥等症狀是否與心律失常有關,如嚴重心動過緩、心臟停搏、傳導阻滯、室性心動過速等,這是目前24小時動態心電圖最重要、應用最廣泛的情況之一。24小時動態心電圖也是監測心肌缺血的方法之一。 臨床意義 心律失常 1. 檢出隱匿性心律失常:短暫的,特定情況下始出現的心律失常,常規ECG易漏診,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暫的異常心電變化, 瞭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續時間、頻率、發生與終止規律,可與臨床症狀,日常活動同步分析其相互關係。 2.監測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進一步瞭解其發生與終止規律.是否伴有SSS綜合徵或預激綜合徵(尤其間歇性)以及其分型。 3. 觀察緩慢性心律失常:瞭解其主要表現形式及有無竇房結功能不全。對快一慢綜合徵,透過DCG觀測,協助選擇抗心律失常藥,調整劑量或考慮其它治療方法,為安裝起搏器及型別選擇提供客觀依據。 動態心電圖臨床使用 4. 協助判斷不同型別異位節律或傳導阻滯的臨床意義:透過DCG監測其發生頻度與嚴重程度,和生活或活動的相應關係,確定治療方針。 5.評價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療效:DCG是研究評價抗心律失常藥物可靠的臨床指標。 發現猝死的潛在危險因素 心性猝死最常見的原因是室速或室顫,發生前常有心電活動不穩的室性心律失常,它僅能依靠DCG才易發現其發生規律。對有可能發生猝死的二尖瓣脫垂、肥厚性或擴張性心肌病、Q-T延長綜合徵患者,DCG可及時並比較全面地發現猝死危險因素,有助於及時採取有力治療措施。 協助判斷 動態心電圖能協助判斷間歇出現的症狀如胸悶、心悸、眩暈、黑朦或暈厥是否心源性。 診斷缺血性心臟病 DCG連續監測12導聯的ECG,對心肌缺血的檢出率高,還可進行定位診斷,尤其症狀不典型的心肌缺血。ST-T改變與時間同步的活動相關分析,有助於判斷其心肌缺血的型別和選擇藥物。此外,還能檢出心肌缺血時伴隨的心律失常型別及頻率,以及預測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便於及早採取防治措施。 檢測人工心臟起搏器 DCG可監測患者在活動或休息時的起搏心電圖變化,瞭解起搏器的脈衝發放與感知功能,以及有無心律失常的發生。 動態心電圖優缺點 優勢 動態心電圖的特點就是能記錄患者二十四小時內心電圖形。它相比普通心電圖來說有許多優點,普通的心電圖只是用電極記錄患者在極短時間內的一段心電波形,一般來說是兩三分鐘,但是有些患者的心電圖波形並只是在某些時刻出現異常,所以如果讓這樣的患者做心電圖是看不出什麼問題來的,只有動態心電能發現這樣隱藏得比較深的身體的缺陷。所以動態心電是判別心臟問題的比較可靠的一種方法。 不足 動態心電圖雖然應用廣泛,但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一是因為它的記錄導聯有限,不能反映整個心臟的情況;二是因為病人處於活動狀態,多少都會給心電圖的記錄質量帶來影響。這些不如普通心電圖,因為普通心電圖記錄的圖形質量很高,導聯最多可記錄到22個。因此,動態心電圖是普通心電圖的補充,二者缺一不可,不能互相代替,何時需要做哪種檢查,要由醫生確定。 動態心電圖注意事項 動態心電圖是透過貼在病人前胸的7個電極,將受檢者24小時靜息、活動以及立、臥、坐位等不同時間不同狀態的心電波形,連續不斷地記錄於記錄儀中,再將記錄儀儲存的資料輸入電腦,經過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在佩帶記錄儀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宜動不宜靜 佩帶記錄儀後,日常起居應與佩帶前一樣,受檢者應做適量運動。根據病情和檢查目的,住院病人可慢步、上下樓等;疑心絞痛者則可選擇可能誘發疾病發作的較為激烈的運動,以便觀察運動量與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關係,供醫生診斷參考。不過病情嚴重者應遵循醫生吩咐。 面板宜乾燥不宜潮溼 電極貼在前胸面板上經導線與記錄儀相連,如果面板溼漉漉的,電極與面板的接觸就不好,甚至造成電極脫落,受檢者只得重做。因此檢查日不能洗澡、避免出汗。臨床上常見有些受檢者運動得大汗淋漓,結果不是部分電極脫落就是心電圖干擾波太多無法分析。 宜記日記 常記錄對動態心電圖的研究結果有很大幫助,尤其是在發作心慌、胸悶等不適症狀時,患者應及時記錄症狀發作的起止時間,返還holter時將此記錄提供給醫生。
動態心電圖是一種可以長時間連續記錄並編集分析人體心臟在活動和安靜狀態下心電圖變化的方法。 動態心電圖(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於1949年由美國Holter首創,故又稱Holter心電圖. 國外80年代已在臨床廣泛應用,國內近幾年迅猛發展,其儀器由磁帶式記錄發展為固態式記錄、閃光卡記錄,由單導、雙導發展為12導聯全記錄。DCG可連續記錄24小時心電活動的全過程,包括休息、活動、進餐、工作、學習和睡眠等不同情況下的心電圖資料,能夠發現常規 ECG不易發現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臨床分析病情.確立診斷.判斷療效重要的客觀依據。 DCG 動態心電圖可確定病人的心悸、頭暈、昏厥等症狀是否與心律失常有關,如嚴重心動過緩、心臟停搏、傳導阻滯、室性心動過速等,這是目前24小時動態心電圖最重要、應用最廣泛的情況之一。24小時動態心電圖也是監測心肌缺血的方法之一。 臨床意義 心律失常 1. 檢出隱匿性心律失常:短暫的,特定情況下始出現的心律失常,常規ECG易漏診,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暫的異常心電變化, 瞭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續時間、頻率、發生與終止規律,可與臨床症狀,日常活動同步分析其相互關係。 2.監測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進一步瞭解其發生與終止規律.是否伴有SSS綜合徵或預激綜合徵(尤其間歇性)以及其分型。 3. 觀察緩慢性心律失常:瞭解其主要表現形式及有無竇房結功能不全。對快一慢綜合徵,透過DCG觀測,協助選擇抗心律失常藥,調整劑量或考慮其它治療方法,為安裝起搏器及型別選擇提供客觀依據。 動態心電圖臨床使用 4. 協助判斷不同型別異位節律或傳導阻滯的臨床意義:透過DCG監測其發生頻度與嚴重程度,和生活或活動的相應關係,確定治療方針。 5.評價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療效:DCG是研究評價抗心律失常藥物可靠的臨床指標。 發現猝死的潛在危險因素 心性猝死最常見的原因是室速或室顫,發生前常有心電活動不穩的室性心律失常,它僅能依靠DCG才易發現其發生規律。對有可能發生猝死的二尖瓣脫垂、肥厚性或擴張性心肌病、Q-T延長綜合徵患者,DCG可及時並比較全面地發現猝死危險因素,有助於及時採取有力治療措施。 協助判斷 動態心電圖能協助判斷間歇出現的症狀如胸悶、心悸、眩暈、黑朦或暈厥是否心源性。 診斷缺血性心臟病 DCG連續監測12導聯的ECG,對心肌缺血的檢出率高,還可進行定位診斷,尤其症狀不典型的心肌缺血。ST-T改變與時間同步的活動相關分析,有助於判斷其心肌缺血的型別和選擇藥物。此外,還能檢出心肌缺血時伴隨的心律失常型別及頻率,以及預測發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便於及早採取防治措施。 檢測人工心臟起搏器 DCG可監測患者在活動或休息時的起搏心電圖變化,瞭解起搏器的脈衝發放與感知功能,以及有無心律失常的發生。 動態心電圖優缺點 優勢 動態心電圖的特點就是能記錄患者二十四小時內心電圖形。它相比普通心電圖來說有許多優點,普通的心電圖只是用電極記錄患者在極短時間內的一段心電波形,一般來說是兩三分鐘,但是有些患者的心電圖波形並只是在某些時刻出現異常,所以如果讓這樣的患者做心電圖是看不出什麼問題來的,只有動態心電能發現這樣隱藏得比較深的身體的缺陷。所以動態心電是判別心臟問題的比較可靠的一種方法。 不足 動態心電圖雖然應用廣泛,但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一是因為它的記錄導聯有限,不能反映整個心臟的情況;二是因為病人處於活動狀態,多少都會給心電圖的記錄質量帶來影響。這些不如普通心電圖,因為普通心電圖記錄的圖形質量很高,導聯最多可記錄到22個。因此,動態心電圖是普通心電圖的補充,二者缺一不可,不能互相代替,何時需要做哪種檢查,要由醫生確定。 動態心電圖注意事項 動態心電圖是透過貼在病人前胸的7個電極,將受檢者24小時靜息、活動以及立、臥、坐位等不同時間不同狀態的心電波形,連續不斷地記錄於記錄儀中,再將記錄儀儲存的資料輸入電腦,經過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在佩帶記錄儀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宜動不宜靜 佩帶記錄儀後,日常起居應與佩帶前一樣,受檢者應做適量運動。根據病情和檢查目的,住院病人可慢步、上下樓等;疑心絞痛者則可選擇可能誘發疾病發作的較為激烈的運動,以便觀察運動量與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關係,供醫生診斷參考。不過病情嚴重者應遵循醫生吩咐。 面板宜乾燥不宜潮溼 電極貼在前胸面板上經導線與記錄儀相連,如果面板溼漉漉的,電極與面板的接觸就不好,甚至造成電極脫落,受檢者只得重做。因此檢查日不能洗澡、避免出汗。臨床上常見有些受檢者運動得大汗淋漓,結果不是部分電極脫落就是心電圖干擾波太多無法分析。 宜記日記 常記錄對動態心電圖的研究結果有很大幫助,尤其是在發作心慌、胸悶等不適症狀時,患者應及時記錄症狀發作的起止時間,返還holter時將此記錄提供給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