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草甘膦和草銨膦從化學結構上講都屬含磷的氨基酸類除草劑。此二個除草劑中,草甘膦是“兄”,它於1974年投入市場;草銨膦是“弟”,於1986年商品化。這二個都是非選擇性的滅生性除草劑,這是它們的共同之處;但此二兄弟也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尤其是它們的作用機制截然不同。草甘膦係為5-烯醇丙酮醯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抑制劑。該劑透過阻礙此酶,從而破壞雜草所必須的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諸如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導致雜草枯死。然而草銨膦則完全不同,它為谷氨醯胺合成酶(GS)抑制劑,透過阻礙該酶的合成而滅殺雜草。

    目前,草甘膦是全球銷售市場最高的除草劑,也是全世界銷售額第一的農藥品種,2012年其銷售額達45.75億美元。草甘膦的崛起得益於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的問世。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的誕生,使農民大大減少了作物田中除草劑的應用,施藥成本明顯下降。由此,使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飛速發展,從1996年至今增長了100多倍,也導致一些農藥企業不得不退出農藥市場,如以生產大豆田用除草劑咪唑啉酮類的美國氰胺公司不得不將農藥事業出售給德國巴斯夫公司,從而從農藥市場中撤出。自此,草甘膦在農藥市場中一直鰲居眾多農藥首位。

    但是,長期種植抗草甘膦轉基因作物並持續施用草甘膦後,也會出現抗性問題。例如以大豆為例,當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種植後,在收割中,會掉落大豆,並會遺留末除盡的根茬。這些大豆和根茬第二年也會長出大豆,人們稱之為“自生大豆”。它們對草甘膦同樣具有抗性,施用草甘膦對其毫無損害。由於它們未經選育、隨意生長,並連續幾年這種“自生大豆”越來越多,明顯影響大豆的質量和產量。

    為解決這種抗草甘膦的“自生作物(大豆)”,人們就選用種植與草甘膦作用機制截然不同的抗草銨膦的作物,並施用草銨膦滅除雜草和上述“自生作物(大豆)”。由於草銨膦的價格遠高於草甘膦,以後每隔幾年種植一次抗草銨膦的作物,並施用草銨膦。由此,2012年草銨膦的市場亦達4.20億美元。透過此法,解決了抗草甘膦“自生作物”的抗性問題,也保證了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正確認識此“二兄弟”的特性,並充分合理的使用,才能發揮它們的作用,為農作物的穩產、豐產作出貢獻。

    1、草甘膦是甘氨酸類,作用機理——抑制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蛋白質合成受阻;草銨膦是膦酸類,作用機理——積銨觸殺,抑制谷氨醯胺合成

    2、草甘膦甘是內吸傳導滅生;草銨膦銨是半內吸或內吸很弱無傳導的觸殺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忘記了鎖屏密碼怎樣在oppo手機上刷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