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焦聚世界
-
2 # 凌筱筱凌
養兒防老。
可能大部分的父母都是這樣的思想吧。
其實也無可厚非的,兒子娶了兒媳婦,還會在家,但是女兒嫁出去,一般也不會去指望女兒養自己,也不排除有些父母會這麼做就是了。
-
3 # 魑魅涅磐
雖然在很多人眼中兒女雙全是一件幸福的事,但是真正放到生活當中卻是赤裸裸的區別對待。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兒有女在很多人眼中一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首先我們從古到今一直有男長的傳統,簡單來說就是重男輕女,所以很多新婚家庭在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都希望生個男孩,當然女孩也可以。如果第一胎是個女孩,後面大多數家庭也都想要再生個男孩的,畢竟計劃生育政策普及前很多人家中兩三個孩子都很正常。現在二胎政策出來後,很多家庭也都在朝著兒女雙全的想法去實踐。就像前段時間播出的電視劇娘道中瑛姑寧死也要給二少爺生個兒子一個道理,幾乎所有家庭都希望有個兒子好繼承家業和保證這個家的香火延續。當然生了兒子的也都想要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生個女兒一兒一女湊個“好”字。
在很多父母心中生個一兒一女就是家庭美滿,孩子小的時候如果哥哥在前妹妹在後,成長的過程中哥哥可以保護妹妹;姐姐在前弟弟在後,姐姐也可以教導弟弟成長。等兒女長大結婚後,家裡既有孫子繞膝,女兒和外孫也會時不時的回家看望自己,這樣的生活寫照在外人眼中就是幸福就是羨慕,自己心裡也其樂融融的同時也保持了自家香火延續和家族枝繁葉茂的傳統習俗。 但是這個傳統等兒女長大後就變得不那麼美滿了,很多弊端就會顯現出來。在我們的傳統習俗中除了養兒防老外還有一個“兒要窮養,女要富養”的習俗。這兩個傳統習俗在老一輩人心中既保證了自己的老年生活也保證了兒女在成長階段的習性。當然除了女要富養外還有就是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的話,套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就是“女兒是招商銀行,兒子是建設銀行”,所以很多有兒有女的父母在對待兒女時的教育方式還是有很大差異的。如果把想要生兒生女想法和後期成長教育階段的區別來看的話,有的家庭是是反義詞有的是近義詞。這個區別主要取決於父母對重男輕女的認知。 說起來對於很多普通家庭來說計劃生育政策真正算是保證了這個家中父母的老年保障,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例子說一下吧,比如在撫養兒女成長的階段,重男輕女的想法並沒有實踐到教育中來,有的家庭父母在撫養女兒的過程標準比兒子要好很多,我一個同事最早生了個女兒,後來二胎政策出來後又生了個兒子,但是他說他們兩口對兒子的重視程度遠沒有女兒好。 等孩子都長大結婚後,曾經富養的女兒出嫁了,如果這個時候父母生病了,那責任基本上都會落到兒子身上,對於很多已經出嫁的女兒來說,其實責任不管是從自身認知還是社會角度來說都不大了,回家看看父母就已經很好了,別人也不會說什麼。說起這件事想起最近我一個發小家裡的事情了,他有兩個姐姐已經出嫁,但他還是單身。家中父親早年喝酒突發腦溢血,現在基本沒有什麼勞動力,平時都需要定時吃藥才行。而他因為原來掙的工資每個月除了給父親買藥外就是補貼家裡和自己花銷了。但今年環保限制下,他所在的重卡車廠效益不好,所以很多時候發的工資給父親買藥都不夠,還得我們這些發小給他借,而他也是借遍了所有能借的朋友。但是父親的身體越來越不好,每個月需要的花銷越來越多,但是我們這些發小雖然可以給他短時止渴,但是長期並不能,因為我們也都未婚也都有父母,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為錢發愁。他雖然有兩個姐姐,但是都有家庭,正所謂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所以姐姐的幫助並不大,平時該掏的錢還得他一個人掏。 所以從父母對兒女的公平對待角度來說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雖然兒女都是同一個父母養大的,但是兒女對於父母反哺的程度卻大相徑庭。且不說富養女窮養兒了,光是在贍養父母的責任上,兒子付出的絕對比女兒多的多,不管是父母生前還是葬禮的花費絕大多數都是兒子出錢出力,女兒說白了只是明面上盡一下責任罷了。這種說法並不是在歧視,因為見到很多父母老了以後都是如此(不算那些故意不贍養父母的狼崽子)。 所以真正從父母在撫養兒女的過程中的付出和老了以後兒女對自己的反哺差距來說,兒女雙全並不是那麼完美。
-
4 # 墨墨的牛牛
我老公口口聲聲的說喜歡閨女,結果頭胎生了一個兒子,疼的跟個命一樣,現在二胎了,希望是個女孩,但是對於是男是女,那個口口聲聲喜歡閨女的人,一點也沒有強求過,也沒有那麼期盼非一定是個閨女不可。以前我問他,你要是兒女雙全,你那麼喜歡閨女,你以後的錢留給你兒還是留給你閨女?他說那肯定留給你兒了。我說你不是喜歡閨女嗎?他說喜歡閨女寵她疼她就好了。錢給閨女不是便宜女婿了嗎現在依然整天說喜歡閨女,要是二胎還是男孩要去認個朋友家的孩子當幹閨女。不知道到底是怎麼想的。
回覆列表
這個疼女兒首先是異性相吸,但是中國男人的傳統觀念還是男孩傳宗接代,所以很多時候會吧男孩當成未來的希望。但是對於以後男女平等,都是獨子等等,這個現象會越來越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