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腫瘤專家姜爭

    直腸息肉切除後,因創口未癒合加上水腫會引起肛門墜脹感,屬正常反應,便意頻繁考慮和直腸刺激、腸道功能失調有關,可適當用一些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同時飲食宜清淡好消化,儘量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休息放鬆心情,一般2-3個月後排便會恢復正常,若不適異常持續時間較長,建議回診檢查明確。

    直腸術後半年內,排便多少會受影響,可能出現便意頻繁、排便困難、次數增多等問題,對於直腸腺瘤性息肉,切除術後3-6個月建議複查一次,明確是否因息肉未切乾淨導致復發,繼而出現大便次數多、肛門墜脹等問題,若復發再次內鏡下摘除即可,之後做好複查。

    直腸管狀腺瘤是指?

    直腸管狀腺瘤,即長在直腸部位的腺瘤性息肉,較為常見,相比另外兩種腺瘤性息肉(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管狀腺瘤發病率最高,癌變率最低。

    腺瘤性息肉癌變風險,和腺瘤大小、數量、形態、病理性型別、不典型增生程度、患者年齡、遺傳等有關,若病理為腺瘤性息肉,一經發現要立即切除。

    直腸腺瘤的症狀有哪些?

    1、大便習慣改變

    當腺瘤不斷生長刺激直腸時,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便意頻繁、裡急後重感。

    2、便血

    直腸部位大多是成型的糞便,經過腺瘤時可能會擦破其表面,導致出血,多為間歇性出血,血液常附在糞便表面,且伴有黏液。

    3、息肉脫出

    若直腸腺瘤息肉距肛門較近,排便時可能會排除肛門外,便後可自動復原或用手還納。

    若直腸腺瘤體積較大可能會出現腸梗阻症狀,但發病率不高,直腸腺瘤便血較易和痔瘡、肛裂等混淆,建議就醫做肛門指檢鑑別。

    腺瘤息肉常見檢查有?

    1、直腸指檢

    一根手指即可,能發現大部分直腸息肉,若息肉表面光滑、質軟活動、圓形有彈性多為良性息肉,若息肉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分葉、扁平、基底較寬、固定或伴有潰破,惡變率較高。

    2、糞隱血試驗

    較為常規的篩查專案,若消化道異常出血會呈陽性結果,但要注意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

    3、腸鏡檢查

    較為準確發現腸道病變的方法,能詳細描述病變形態和範圍,提高腸道早期惡性病變的檢出率和治癒率,若不耐受可選擇無痛腸鏡。

    腺瘤息肉切除術後併發症有?

    對於腸息肉切除,根據其大小、部位、形態以及病變程度,大多可在內鏡下進行,常見術式有冷/熱活檢鉗除法、冷/熱圈套切除法、高頻電切除術、內鏡下氬離子凝固術(APC)、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等。

    對於體積較小的低位直腸腺瘤,可考慮經肛直腸腺瘤切除術,若直腸腺瘤體積較大、廣基、出現癌變且位於高位,可考慮腹腔鏡手術或開腹手術。

    腸息肉摘除多少屬於有創,內鏡下摘除術較為安全、有效,但因息肉病變程度、術式選擇、醫生技術等因素,術後可能存在一定併發症,包括出血、穿孔、腹痛、腹瀉、發熱等,以延遲性出血較為常見,同時併發症的發生也與患者年齡、體質、慢性基礎病等有關,大多數併發症可保守治療或內鏡下治療,極少情況下需要手術治療。

    腺瘤息肉切除後會復發嗎?

    腺瘤息肉切除後較易復發,因腸道環境及遺傳因素未改變,仍有復發或再發的可能,故切除後也要定期隨訪,複查時間和病理結果、切除完整性、腸道準備情況、息肉家族史以及患者既往病史有關。

    對於腸道準備欠佳、未完成全結腸檢查、一次切除息肉數量超過10顆、體積大於1cm的絨毛狀腺瘤伴重度異型增生、息肉區域性已癌變未達黏膜下層、或癌變已超過黏膜下層未追加手術者、有腸癌家族史、息肉病史等情況,建議切除術後3-6個月複查一次,之後遵醫囑定期複查。

    對於單發、良性息肉,每年複查一次腸鏡,連續兩年無異常,之後可每2-3年複查一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的秋分能夠種植大蒜嗎?種植大蒜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