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桉樹在廣東迅速發展。隨著大面積營造桉樹人工林,其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問題日益受到人們關注,也引起了一些爭論。桉樹人工林發展存在的主要爭論焦點之一是大面積發展桉樹人工林可能會導致地力衰退,而人為因素也可能加劇導致桉樹林地力衰退。一是有些地方在急於發展經濟或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驅動下,一哄而上,盲目造林,不適地適樹,形成桉樹低產林,造成林地資源浪費。二是不合理的營林方式,如不論何種立地土壤條件,肆意煉山整地,機耕全墾深翻,改變了土壤結構,減少了地表的凋落物和林下植被覆蓋,使林地裸露時間增長,導致土壤水分下滲量減少,地表徑流增加,而華南地區降雨集中,強度大,林地水土流失嚴重。三是掠奪式經營,投入不足,全樹砍伐、收穫林下植被和枯枝落葉作為燃料,加大了土壤養分的輸出,而又不及時補充土壤養分,從而加速土壤肥力貧瘠化。
相思屬樹種是一種優良的固氮樹種,根系發達,能在貧瘠的土壤上生長,枝葉繁茂,大量的枯枝落葉返回到土壤中,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和氮的含量。因此,營造相思林對於改善和恢復桉樹砍伐跡地土壤具有積極作用。
一、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設在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林業科學研究所公路旁,北緯23°48’,東經112°41’,年均溫度23.1℃,年降雨量1161毫米,平均坡度32.7度。造林前為桉樹人工林砍伐跡地。
二、桉樹人工林砍伐跡地改良土壤的研究內容
(一)相思林改良土壤肥力的作用。
1.與桉樹林分相比,對土壤有機質變化的影響;2.與桉樹林分相比,對土壤有化學改良的作用(包括pH值、全氮、全磷、全鉀、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鉀、交換性陽離子總量、交換性鹽基總量等);3.與桉樹林分相比,對土壤部分有物理性質改良的作用(包括表層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堅實度、土壤滲透率等);4.相思林分固氮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
(二)相思林的生物量增長和養分積累。
1.相思林生長情況及生物量結構;2.相思林分的凋落物量及分解速率;3.相思林分的養分積累量。
(三)相思林地涵養水源的作用。
三、研究目標
(一)綜合評價相思林對桉樹砍伐跡地土壤肥力的影響和改良作用。
(二)全面總結相思樹木生長、生物量增長、養分積累情況。
四、研究方法
(一)相思人工林改良土壤肥力的作用:分別在相鄰、並且立地條件一致的地段選擇相思和桉樹林分,設立固定標準地,對標準地內的樹木和林下植被進行調查。同時採集土壤樣品,進行化學和物理性質分析。採
馬佔相思根瘤,測固氮酶活性。根據分析資料進行比較,總結出相思人工林改良土壤肥力的作用,並根據固氮酶活性估算固氮量。
(二)相思人工林的生物量增長、養分積累和生物迴圈:在相思林分中設立5個1公頃的固定標準地,每年年底進行樹木生長調查。同時砍伐6株樹木建立生物量估算模型,分別估算樹木幹、皮、枝和葉的生物量、積累量。在每個標準地內設立10個凋落物收集框,每月收集凋落物量和分析其養分含量。用網袋法測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養分釋放量。每年估算相思主要養分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和歸還量,進行預測林地的養分供給及變化動態等。
(三)相思林地持水特性:用小樣方法取相思林和其他林地植被物和0~15釐米的表土,帶回試驗室在水中浸泡24小時,然後烘乾測最大持水量,得出林中土壤的含水量比正常同等立地條件桉樹林地高出21.3%。
五、階段性研究表現
(一)植被表現:在林分中所設立的5個固定標準地,透過10個月的林分自然植被生長表現林下的植被生長旺盛,證明經過試驗林間生物多樣性顯成效。
(二)相思樹木生長表現:在桉樹人工林砍伐跡地種植同林齡相思在樹木的根系、莖粗、枝葉的稠密程度及生長勢頭等表現因素與非桉樹人工林砍伐跡地所種植的同林齡,同造林措施的相思表現未發現有影響性差異。
(三)昆蟲及動物系統表現:在林分中放置誘蟲器,及開挖新土,觀察發現有許多動物的足跡和巢穴。
(四)土壤分析:根據土壤樣品分析林分各個指標數都比種植桉樹時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氮提高20.1%、磷提高8.3%、鉀提高2.7%。證明該林分的地力提高。
(五)凋落物收集分析:因新種植林分凋落物未達到預設收集目標,對於整個林分及整體專案研究未能作為有代表性的資料,因此暫時忽略。
六、結論
透過在桉樹人工林砍伐跡地種植相思等樹種對曾經種植過桉樹的土地進行改良,表明桉樹人工林砍伐跡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
近年來,桉樹在廣東迅速發展。隨著大面積營造桉樹人工林,其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問題日益受到人們關注,也引起了一些爭論。桉樹人工林發展存在的主要爭論焦點之一是大面積發展桉樹人工林可能會導致地力衰退,而人為因素也可能加劇導致桉樹林地力衰退。一是有些地方在急於發展經濟或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驅動下,一哄而上,盲目造林,不適地適樹,形成桉樹低產林,造成林地資源浪費。二是不合理的營林方式,如不論何種立地土壤條件,肆意煉山整地,機耕全墾深翻,改變了土壤結構,減少了地表的凋落物和林下植被覆蓋,使林地裸露時間增長,導致土壤水分下滲量減少,地表徑流增加,而華南地區降雨集中,強度大,林地水土流失嚴重。三是掠奪式經營,投入不足,全樹砍伐、收穫林下植被和枯枝落葉作為燃料,加大了土壤養分的輸出,而又不及時補充土壤養分,從而加速土壤肥力貧瘠化。
相思屬樹種是一種優良的固氮樹種,根系發達,能在貧瘠的土壤上生長,枝葉繁茂,大量的枯枝落葉返回到土壤中,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和氮的含量。因此,營造相思林對於改善和恢復桉樹砍伐跡地土壤具有積極作用。
一、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設在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林業科學研究所公路旁,北緯23°48’,東經112°41’,年均溫度23.1℃,年降雨量1161毫米,平均坡度32.7度。造林前為桉樹人工林砍伐跡地。
二、桉樹人工林砍伐跡地改良土壤的研究內容
(一)相思林改良土壤肥力的作用。
1.與桉樹林分相比,對土壤有機質變化的影響;2.與桉樹林分相比,對土壤有化學改良的作用(包括pH值、全氮、全磷、全鉀、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鉀、交換性陽離子總量、交換性鹽基總量等);3.與桉樹林分相比,對土壤部分有物理性質改良的作用(包括表層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堅實度、土壤滲透率等);4.相思林分固氮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
(二)相思林的生物量增長和養分積累。
1.相思林生長情況及生物量結構;2.相思林分的凋落物量及分解速率;3.相思林分的養分積累量。
(三)相思林地涵養水源的作用。
三、研究目標
(一)綜合評價相思林對桉樹砍伐跡地土壤肥力的影響和改良作用。
(二)全面總結相思樹木生長、生物量增長、養分積累情況。
四、研究方法
(一)相思人工林改良土壤肥力的作用:分別在相鄰、並且立地條件一致的地段選擇相思和桉樹林分,設立固定標準地,對標準地內的樹木和林下植被進行調查。同時採集土壤樣品,進行化學和物理性質分析。採
馬佔相思根瘤,測固氮酶活性。根據分析資料進行比較,總結出相思人工林改良土壤肥力的作用,並根據固氮酶活性估算固氮量。
(二)相思人工林的生物量增長、養分積累和生物迴圈:在相思林分中設立5個1公頃的固定標準地,每年年底進行樹木生長調查。同時砍伐6株樹木建立生物量估算模型,分別估算樹木幹、皮、枝和葉的生物量、積累量。在每個標準地內設立10個凋落物收集框,每月收集凋落物量和分析其養分含量。用網袋法測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養分釋放量。每年估算相思主要養分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和歸還量,進行預測林地的養分供給及變化動態等。
(三)相思林地持水特性:用小樣方法取相思林和其他林地植被物和0~15釐米的表土,帶回試驗室在水中浸泡24小時,然後烘乾測最大持水量,得出林中土壤的含水量比正常同等立地條件桉樹林地高出21.3%。
五、階段性研究表現
(一)植被表現:在林分中所設立的5個固定標準地,透過10個月的林分自然植被生長表現林下的植被生長旺盛,證明經過試驗林間生物多樣性顯成效。
(二)相思樹木生長表現:在桉樹人工林砍伐跡地種植同林齡相思在樹木的根系、莖粗、枝葉的稠密程度及生長勢頭等表現因素與非桉樹人工林砍伐跡地所種植的同林齡,同造林措施的相思表現未發現有影響性差異。
(三)昆蟲及動物系統表現:在林分中放置誘蟲器,及開挖新土,觀察發現有許多動物的足跡和巢穴。
(四)土壤分析:根據土壤樣品分析林分各個指標數都比種植桉樹時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氮提高20.1%、磷提高8.3%、鉀提高2.7%。證明該林分的地力提高。
(五)凋落物收集分析:因新種植林分凋落物未達到預設收集目標,對於整個林分及整體專案研究未能作為有代表性的資料,因此暫時忽略。
六、結論
透過在桉樹人工林砍伐跡地種植相思等樹種對曾經種植過桉樹的土地進行改良,表明桉樹人工林砍伐跡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