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12889400776

     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註釋】

      1.黯鄉魂:黯,沮喪愁苦;黯鄉魂指思鄉之苦另人黯然銷魂。黯鄉魂,化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2.追旅思:追,追纏不休。旅思,羈旅的愁思。

      3.夜夜除非,即“除非夜夜”的倒裝。按本文意應作“除非夜夜好夢留人睡”。這裡是節拍上的停頓。

      白雲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進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遠山沐浴著夕陽天空連線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太陽之外。

      黯然感傷的他鄉之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裡除非是美夢才能留人入睡。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依倚。端起酒來洗滌愁腸,可是都化作相思淚。

      少年遊

      柳永

      長安古道馬遲遲,高柳亂蟬嘶。

      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

      歸去一雲無蹤跡,何處是前期?

      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柳永詞作鑑賞

      這首小詞以深秋的長安為背景,觸目傷懷,抒發了詞人“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和離愁別恨。全詞不事雕琢,採用白描手法,營造出一種低沉蕭瑟而又沖淡清麗的意境。

      開端的“長安”可以有寫實與託喻兩重含義。就寫實而言,柳永確曾到過陝西的長安,另一首《少年遊》中,他寫過“參差煙樹灞陵橋”之類的句子。

      再就託喻言,“長安”原為中國歷史上著名古都,詩人往往以“長安”借指為首都所之地,而長安道上來往的車馬,便也往往被借指為對於名利祿位的爭逐。柳永此詞“馬”字之下接上“遲遲”兩字,這便與前面的“長安道”所可能引起的爭逐的聯想,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襯。至於“道”字上著以一“古”字,則又可以使人聯想及此長安道上的車馬之賓士,原是自古而然,因而遂又可產生無限滄桑之感。總之,“長安古道馬遲遲”一句意蘊深遠,既表現了詞人對爭逐之事早已心灰意冷,也表現了一種對今古滄桑的深沉感慨。

      “高柳亂蟬嘶”一句,寫秋蟬之嘶鳴更獨具有一種淒涼之致,也表現有一種時節變易、蕭瑟驚秋的哀感。柳永“蟬嘶”之上,還加了一個“亂”字,如此便不僅表現了蟬聲的繚亂眾多,也表現了被蟬嘶而引起哀感的詞人之心情的繚亂紛紜。至於“高柳”二字,則一則表示了蟬嘶所之地,再則又以“高”字表現了“柳”之零落蕭疏,是其低垂的濃枝密葉已凋零,所以乃彌見樹之“高”也。這一句給人的總體感受是淒涼蕭索。

      “夕陽鳥外,秋風原上,目斷四天垂”三句,寫詞人秋日效野所見之蕭瑟淒涼的景象,“夕陽鳥外”一句足可以表現郊原之寥闊無垠。飛鳥隱沒長空之外,而夕陽隱沒則更飛鳥之外,所以說“夕陽鳥外”。值此日暮之時,郊原上寒風四起,故又曰“秋風原上”,此景此情之中,一失志落拓之詞人,又將何所歸何處呢?“目斷四天垂”,只見天蒼蒼,野茫茫,雙目望斷而終無一歸處。上闋是詞人自寫今日之飄零落拓,望斷念絕,自外界之景象著筆,感慨極深。

      下闋,開始寫對於過去的追思,感慨一切希望與歡樂已復得。“歸雲一去無蹤跡”一句,是對一切消逝不可復返之事物的一種象喻。柳詞此句之喻託,則其口氣實與下句之“何處是前期”直接貫注。所謂“前期”者,指的是舊日之志意心期和舊日的歡愛約期。對於柳永而言,這兩種期待和願望,都已經同樣落空了。下面三句乃直寫自己今日的寂寥落寞,“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早年失意之時的“幸有意中人,堪尋訪”的狎玩之意興,既已經冷落荒疏,而當日與他一起歌酒流連的“狂朋怪侶”也都已老大凋零。志意無成,年華一往,於是便只剩下了“不似少年時”的悲哀和嘆息。這一句“少年時”氣脈貫注,富於傷今感昔的慨嘆,嘆的是所追懷眷念的往事已無跡可循。以“歸雲”為喻象,寫一切期望之落空,最後三句以悲嘆自己之落拓無成作結。全詞情景相生,虛實互應,是一首藝術造詣極高的好詞,也是柳永悲劇性人生的縮影。作為一個稟賦有浪漫之天性及譜寫俗曲之才能的青年人,命中註定了是一個充滿矛盾不被接納的悲劇人物。這首詞不僅形象地描繪出高柳亂蟬、夕陽秋原的淒涼之景,而且更寄寓著作者濃重的離愁別恨和沉痛的身世之感。通篇採用白描手法,語言樸素,意境淡遠。不論從思想上還是從藝術上,此詞都對宋詞的發展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登泰山記拼音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