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橋流水1590184700

    主要是國力與策略的原因。

    1,國力上,二者的差距是十分明顯的。德國的國土面積狹小,資源並不豐富,除了魯爾區能夠產出大量煤炭來之外,其餘的戰略資源都要靠國外進口,比如鐵礦來自瑞典,鎢、銻等戰略資源來自中國,石油更是短板,是想佔據羅馬尼亞與蘇聯巴庫的油田來滿足戰爭需要。蘇聯則不存在這個問題,國土面積廣大,各種資源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就算失去了巴庫的油田,還可以依靠西伯利亞的油田來彌補。

    2,國力上的另外一個差距就體現在工業體系與生產能力上。德國的武器精良,像“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完全可以虐殺T-34,但是,據統計生產一輛“豹”式坦克的工時,蘇聯可以生產5輛T-34,“虎”式坦克用的工時則可以生產更多。所以蘇聯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T-34,用數量來壓制德國的坦克。這點可以體現出來兩國的巨大工業差距。

    3,德國開始就採取了一個錯誤的戰略。原本德國的計劃是等到英國求和以後在進攻蘇聯,只是希特勒錯誤的判斷了形式,在英國依舊堅決抵抗的前提下就開闢東部戰場,導致了兩線作戰。而且蘇聯雖然剛開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但是蘇聯早就做好了開戰準備,只是沒有預料到戰爭提前了而已。而且,蘇聯一貫的戰略就是以空間換時間,用自己巨大的國土來拖死德國,在依靠後方完備的軍事工業發動反擊。所以,蘇聯雖然開局不利,但是還是按照自己設定的戰略來發展,可以說採取了一個完全符合自己的正確戰略,一步步的擊敗了德國。

    4,德國的武器設計思路也不適合大規模的戰爭。再拿“虎”式坦克舉例,這款坦克雖好,但是過於複雜,在戰場上維修十分的不便,而且培養出一個車組需要花費的時間太長,嚴重限制了在戰場上的使用,德國所有的武器基本都存在這個缺點,效能優異,但是並不適合惡劣的戰場環境,導致補充跟不上損失。蘇聯在設計武器時,則是能簡則簡,生產迅速,不用經過特殊的培訓,就可以上手。這個思路完全適合大規模的國家戰爭的需要。這也是德國失敗的一個方面。

  • 2 # 遠近

    謝邀!你問的是SS1—武裝黨衛隊“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吧?這是一隻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作戰勇敢的部隊。至於說他最後敗給了蘇軍,怎麼說呢?獅子老了,會被野狗欺負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腹血糖9.4算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