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擬法則
如果你是一位跑步競賽者,在進行跑步訓練時,一定要模擬你跑步時候的真實情景。包括跑步的速度,環境,氣候條件,都要考慮其中。
2、10分鐘法則
每次跑步之前,一定要進行10分鐘的拉伸以及熱身運動。熱身運動可以包括徒步和慢跑熱身。熱身可以增加身體的血流量,提高核心肌肉的溫度,
提高運動表現,並且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
3、掌握節奏法則
根據您的跑步的距離,調整跑步的速度也節奏,做到心裡有數。如果是長跑,那麼前期速度一定要慢,儲存體力後期衝刺。如果是短跑,那麼一定要做好衝刺的準備。
4、對話法則
很多人問跑步的速度和強度要多少比較合適?如果是以有氧為目的,那麼他們在跑步的時候,應該能和同伴聊天,或者自己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5、兩天法則
如果連續兩天跑步時感到疼痛,則需要休息。因為身體的疼痛預示著受傷的風險,不可勉強。可以根據疼痛的情況,休息兩天甚至更長的時間,直到完全恢復。
6、難易法則
在進行一個艱難的訓練日之後,要調整自己的跑步的難度,放輕鬆一點,或者不進行訓練。
7、2小時法則
很多人喜歡飯後跑步。飯後跑步要注意,吃飯不能吃太多,以免跑步的時候給胃造成太大的壓力。同時,應該在飯後2小時跑步。
8、睡覺法則
每週多跑一英里,每晚就需要多睡一分鐘。睡眠可以幫助身體恢復,達到更好的狀態。
9、換鞋法則
訓練一旦超過400-500英里,就需要換一雙鞋。舒適的鞋子,不僅能提高你的運動表現,還能減少受傷的風險,不要等到鞋子完全爛掉才換。
10、10%法則
每週增加的訓練量不要超過上週總訓練量的10%。跑步需要循序漸進,突然加大運動強度會對跑者造成很大的傷害。
11、碳水化合物原則
在長跑比賽的前幾天(或者進行一次漫長的長跑運動),增加你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能夠快速給身體補充能量,同時減少肌肉的消耗,
提高運動表現。
12、燃燒法則
在長跑訓練結束後的30-60分鐘內,給身體補充一個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因為跑步之後,身體會持續耗能,而此時更多的是消耗身體的肌肉,
為了儲存骨骼肌,我們要及時攝入碳水化合物,及時給身體補充能量。補充蛋白質,可以修復受損的肌肉。
13、10度法則
如果溫度比平時高了10度,那麼應該要調整著裝。合適的著裝,可以減輕跑步過程中的負擔。
14、舊食物法則
在一個難度比較大的訓練日或者比賽之前,不要嘗試任何新食物。新的食物會給身體一個陌生的刺激,可能會由於消化不良而造成的緊張。
15、頭敗尾法則
順風肯定比你逆風跑的快。如果在逆風的訓練日,跑步的速度比順風的時候慢,也不要責怪自己。
16、交通法則
如果在室外街道上跑步,一定要注意交通情況,安全第一。
17、加速法則
VO2 MAX間歇訓練原理是:時速5K後,每英里快20秒。變速跑優化了血液的體積和氧氣的量,同時身體的肌纖維得到更好的利用。
18、爬山法則
跑上山的速度肯定比跑下山的速度慢。
19、乳酸節奏法則
乳酸門檻跑,是科學家透過血液中乳酸含量命名的,它表示你在有氧運動下能夠維持的最快速度,也就是最大有氧速度。
乳酸門檻跑或者節奏跑的速度是你跑完之後可以掌握的一個小時的速度。
這個速度比10K比賽配速每英里慢20秒。或比5K比賽每英里慢30秒。
20、完賽時間法則
比賽距離越長,越要放慢你的速度
21、跑步不唯一法則
跑者如果在跑步中容易受傷,那麼應該更換其他運動方式,讓跑步的肌肉得到休息。如交叉訓練和抗阻力訓練能讓你的肌肉更強壯。
22、七年法則
跑者會在開始跑馬後的七年內取得成績的提升。
23、20英里法則
在馬拉松比賽前,至少要開始一次20英里的訓練。進行這樣的訓練,可以讓你提前進入比賽的狀態,還可以幫助你提高26.2秒左右的成績
24、比賽恢復法則
不要連續參加高難度的比賽,在參加下一次比賽前至少要給自己一天的恢復時間
25、長跑節奏法則
開始你最長的跑步訓練時,至少要做3分鐘慢於你5K比賽速度的訓練。不能長時間跑太慢,對於提高比賽成績沒有好處,然而跑太快,不利於身體的恢復,
加大受傷的風險。
1、模擬法則
如果你是一位跑步競賽者,在進行跑步訓練時,一定要模擬你跑步時候的真實情景。包括跑步的速度,環境,氣候條件,都要考慮其中。
2、10分鐘法則
每次跑步之前,一定要進行10分鐘的拉伸以及熱身運動。熱身運動可以包括徒步和慢跑熱身。熱身可以增加身體的血流量,提高核心肌肉的溫度,
提高運動表現,並且降低運動損傷的風險。
3、掌握節奏法則
根據您的跑步的距離,調整跑步的速度也節奏,做到心裡有數。如果是長跑,那麼前期速度一定要慢,儲存體力後期衝刺。如果是短跑,那麼一定要做好衝刺的準備。
4、對話法則
很多人問跑步的速度和強度要多少比較合適?如果是以有氧為目的,那麼他們在跑步的時候,應該能和同伴聊天,或者自己能說出一句完整的話。
5、兩天法則
如果連續兩天跑步時感到疼痛,則需要休息。因為身體的疼痛預示著受傷的風險,不可勉強。可以根據疼痛的情況,休息兩天甚至更長的時間,直到完全恢復。
6、難易法則
在進行一個艱難的訓練日之後,要調整自己的跑步的難度,放輕鬆一點,或者不進行訓練。
7、2小時法則
很多人喜歡飯後跑步。飯後跑步要注意,吃飯不能吃太多,以免跑步的時候給胃造成太大的壓力。同時,應該在飯後2小時跑步。
8、睡覺法則
每週多跑一英里,每晚就需要多睡一分鐘。睡眠可以幫助身體恢復,達到更好的狀態。
9、換鞋法則
訓練一旦超過400-500英里,就需要換一雙鞋。舒適的鞋子,不僅能提高你的運動表現,還能減少受傷的風險,不要等到鞋子完全爛掉才換。
10、10%法則
每週增加的訓練量不要超過上週總訓練量的10%。跑步需要循序漸進,突然加大運動強度會對跑者造成很大的傷害。
11、碳水化合物原則
在長跑比賽的前幾天(或者進行一次漫長的長跑運動),增加你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能夠快速給身體補充能量,同時減少肌肉的消耗,
提高運動表現。
12、燃燒法則
在長跑訓練結束後的30-60分鐘內,給身體補充一個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因為跑步之後,身體會持續耗能,而此時更多的是消耗身體的肌肉,
為了儲存骨骼肌,我們要及時攝入碳水化合物,及時給身體補充能量。補充蛋白質,可以修復受損的肌肉。
13、10度法則
如果溫度比平時高了10度,那麼應該要調整著裝。合適的著裝,可以減輕跑步過程中的負擔。
14、舊食物法則
在一個難度比較大的訓練日或者比賽之前,不要嘗試任何新食物。新的食物會給身體一個陌生的刺激,可能會由於消化不良而造成的緊張。
15、頭敗尾法則
順風肯定比你逆風跑的快。如果在逆風的訓練日,跑步的速度比順風的時候慢,也不要責怪自己。
16、交通法則
如果在室外街道上跑步,一定要注意交通情況,安全第一。
17、加速法則
VO2 MAX間歇訓練原理是:時速5K後,每英里快20秒。變速跑優化了血液的體積和氧氣的量,同時身體的肌纖維得到更好的利用。
18、爬山法則
跑上山的速度肯定比跑下山的速度慢。
19、乳酸節奏法則
乳酸門檻跑,是科學家透過血液中乳酸含量命名的,它表示你在有氧運動下能夠維持的最快速度,也就是最大有氧速度。
乳酸門檻跑或者節奏跑的速度是你跑完之後可以掌握的一個小時的速度。
這個速度比10K比賽配速每英里慢20秒。或比5K比賽每英里慢30秒。
20、完賽時間法則
比賽距離越長,越要放慢你的速度
21、跑步不唯一法則
跑者如果在跑步中容易受傷,那麼應該更換其他運動方式,讓跑步的肌肉得到休息。如交叉訓練和抗阻力訓練能讓你的肌肉更強壯。
22、七年法則
跑者會在開始跑馬後的七年內取得成績的提升。
23、20英里法則
在馬拉松比賽前,至少要開始一次20英里的訓練。進行這樣的訓練,可以讓你提前進入比賽的狀態,還可以幫助你提高26.2秒左右的成績
24、比賽恢復法則
不要連續參加高難度的比賽,在參加下一次比賽前至少要給自己一天的恢復時間
25、長跑節奏法則
開始你最長的跑步訓練時,至少要做3分鐘慢於你5K比賽速度的訓練。不能長時間跑太慢,對於提高比賽成績沒有好處,然而跑太快,不利於身體的恢復,
加大受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