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靈樞·經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
1.
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
2.
下膈;
3.
歷絡三焦;
4.
其支者:循胸;
5.
出脅,下腋三寸;
6.
上抵腋下;
7.
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
8.
入肘中;
9.
下臂,行兩筋之間; 1
10.
入掌中;
11.
循中指,出其端。
12.
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白話文】 《靈樞·經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1.
向下透過橫膈;
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脈:沿著胸;
出於脅部,至腋下三寸處(天池);
上行到腋窩中;
沿上臂內側,行於手大陰和手少陰之間;
進入肘窩中;
向下行於前臂兩筋(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的中間;
進人掌中;
沿著中指到指端(中衝);
掌中支脈:從勞宮分出,沿著無名指到指端(關衝),與手少陽三焦經相接。
手厥陰心包經腧穴總圖
【註釋】
歷絡三焦
:此指自胸至腹挨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脅
:指乳下旁肋的部位 。
兩筋
:指橈側腕屈肌腱和掌長肌腱。
小指次指
:從小指數起的第二指,即無名指。
[本經穴] 天池、天泉、曲澤(合)、郄門(郄)、間使(經)、內關(絡)、大陵(輸、原)、勞宮(滎)、中衝(井)。
心包經常用腧穴&
穴名
穴 位
主 治
特定穴
1
天池
第四肋間隙,乳頭外側 1寸。
咳嗽,氣喘,胸悶,脅肋疼痛,瘰癧,乳癰。
手厥陰、足少陽經交會穴。
>>腧穴總圖2
天泉
上臂掌側,腋前皺襞上端水平線2寸,肱二頭肌長、短頭之間。
心痛,咳嗽,胸脅脹痛,臂痛。
3
曲澤
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尺側。
心痛,心悸,胃痛,嘔吐,洩瀉,熱病,肘臂攣痛。
心包經的“合穴”。
4
郄門
腕橫紋上5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心痛,心悸;嘔血,咳血,疔瘡,癲癇。
心包經的“郄穴”。
5
間使
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熱病,瘧疾,癲狂癇。
心包經的“經穴”。
6
內關
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心包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脈。
7
大陵
腕橫紋中央,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癲狂,瘡瘍,胸脅痛。
心包經的“輸、原穴”。
>>腧穴總圖8
勞宮
第二、三掌骨之間,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心痛,嘔吐,癲狂癇,目瘡,口臭。
心包經的“滎穴”。
9
中衝
中指尖端的中央。《針灸甲乙經》: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素問》王冰注:去爪甲角)如韭葉陷者中。《針灸大全》:手指端內廉。《素問·繆刺論》:刺中指爪甲上與肉交者(王注:謂中衝穴)。 有人據此定中衝穴在中指橈側指甲角,井認為《甲乙》“在手中指之端”的“端”字,是指末端,而非尖端,因《甲乙》定厲兌、關衝、竅陰、大敦等穴均在“指端”雲
心痛,昏迷,舌強腫痛,熱病,小兒夜啼,中暑,昏厥。
心包經的“井穴”。
—摘自《針灸學》高等中醫院校教材·主編 邱茂良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經脈的功能和穴位的主治有沒有給您的運動理念帶來一點啟示呢?
DCE運動理念
【原文】
《靈樞·經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
1.
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
2.
下膈;
3.
歷絡三焦;
4.
其支者:循胸;
5.
出脅,下腋三寸;
6.
上抵腋下;
7.
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
8.
入肘中;
9.
下臂,行兩筋之間; 1
10.
入掌中;
11.
循中指,出其端。
12.
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白話文】 《靈樞·經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1.
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
2.
向下透過橫膈;
3.
從胸至腹依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4.
胸部支脈:沿著胸;
5.
出於脅部,至腋下三寸處(天池);
6.
上行到腋窩中;
7.
沿上臂內側,行於手大陰和手少陰之間;
8.
進入肘窩中;
9.
向下行於前臂兩筋(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的中間;
10.
進人掌中;
11.
沿著中指到指端(中衝);
12.
掌中支脈:從勞宮分出,沿著無名指到指端(關衝),與手少陽三焦經相接。
手厥陰心包經腧穴總圖
【註釋】
歷絡三焦
:此指自胸至腹挨次聯絡上、中、下三焦。
脅
:指乳下旁肋的部位 。
兩筋
:指橈側腕屈肌腱和掌長肌腱。
小指次指
:從小指數起的第二指,即無名指。
[本經穴] 天池、天泉、曲澤(合)、郄門(郄)、間使(經)、內關(絡)、大陵(輸、原)、勞宮(滎)、中衝(井)。
心包經常用腧穴&
穴名
穴 位
主 治
特定穴
1
天池
第四肋間隙,乳頭外側 1寸。
咳嗽,氣喘,胸悶,脅肋疼痛,瘰癧,乳癰。
手厥陰、足少陽經交會穴。
>>腧穴總圖2
天泉
上臂掌側,腋前皺襞上端水平線2寸,肱二頭肌長、短頭之間。
心痛,咳嗽,胸脅脹痛,臂痛。
3
曲澤
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尺側。
心痛,心悸,胃痛,嘔吐,洩瀉,熱病,肘臂攣痛。
心包經的“合穴”。
4
郄門
腕橫紋上5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心痛,心悸;嘔血,咳血,疔瘡,癲癇。
心包經的“郄穴”。
5
間使
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熱病,瘧疾,癲狂癇。
心包經的“經穴”。
6
內關
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心包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陰維脈。
7
大陵
腕橫紋中央,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癲狂,瘡瘍,胸脅痛。
心包經的“輸、原穴”。
>>腧穴總圖8
勞宮
第二、三掌骨之間,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心痛,嘔吐,癲狂癇,目瘡,口臭。
心包經的“滎穴”。
9
中衝
中指尖端的中央。《針灸甲乙經》: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素問》王冰注:去爪甲角)如韭葉陷者中。《針灸大全》:手指端內廉。《素問·繆刺論》:刺中指爪甲上與肉交者(王注:謂中衝穴)。 有人據此定中衝穴在中指橈側指甲角,井認為《甲乙》“在手中指之端”的“端”字,是指末端,而非尖端,因《甲乙》定厲兌、關衝、竅陰、大敦等穴均在“指端”雲
心痛,昏迷,舌強腫痛,熱病,小兒夜啼,中暑,昏厥。
心包經的“井穴”。
—摘自《針灸學》高等中醫院校教材·主編 邱茂良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經脈的功能和穴位的主治有沒有給您的運動理念帶來一點啟示呢?
DCE運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