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是由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高句麗族建立的國家政權,傳說由扶余人朱蒙於公元前一世紀建立,國王都姓高。 在古代中國,高句麗族曾經是一個盛極一時的民族。這個民族民風彪悍,十分有開拓進取的精神。從漢朝開始,中國曆代史書都對高句麗有所記錄,並將其簡稱為“高麗”。 但這個稱呼容易使人把它和新羅人王建在公元918年建立的高麗王朝混淆,為了把兩者區分開,歷史學家把高句麗稱作“高氏高麗”,把王建建立的高麗王朝稱作“王氏高麗”。 區分的標準很簡單,前者國王都姓高,後者國王都姓王。 這裡順便再說一個題外話,現在國內很多人都以為高句麗是屬於北韓和南韓的古代歷史。然而事實正好相反,經過專家考證,高句麗是咱們中國的古代歷史,尤其從文化角度可以證明這一觀點。 高句麗歸屬權的爭奪對於我們來說十分重要,因為它涉及到中國東北的主權問題。 北韓和南韓口口聲聲說中國東北在歷史上是屬於他們的領土,還將這一歪理邪說大肆散播。北韓和南韓之所以提出如此奇葩的觀點,是因為他們認定高句麗是屬於他們國家的古代歷史,而高句麗的統治區域就包括遼河以東的大片東北地區。 正是在這一套根基不牢的邏輯推理下,北韓和南韓才如此狂妄得叫囂著:“東北是我們的!” 其中尤其是南韓,不但將這一奇葩觀點揉進影視劇中,並隨之大肆傳播,比如南韓電影《太極旗飄揚》、《神機箭》、《三個傢伙》裡就有“中國東北地區是他們的”臺詞;不少南韓民間團體還經常跑到中國東北(尤其是長白山),拿著南韓國旗太極旗“宣示領土主權”。而在1992年中韓建交談判時,南韓方面還向中國索要中國東北地區的領土主權,結果被中國嚴詞拒絕! 南韓人的舉動雖然厚顏無恥,令人發笑,但隨著南韓流行文化在中國年輕人中受到熱捧和歡迎,這種錯誤的歷史觀點勢必會影響年輕人對中國高句麗歷史的認知,進而影響對中國東北地區的歷史認識。這是十分危險的! 所以我們必須堅定而又清醒地認識到:高句麗的歷史是中國的古代史,跟今日之北韓和南韓沒有本質上的聯絡。北韓和南韓對中國東北地區的領土要求完全是痴人說夢,一派胡言,他們是在用錯誤的歷史觀掩蓋他們對中國東北地區的領土野心,這是一種狹隘而又激進的民族主義!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國際輿論上抵制朝韓兩國的這種不正之風,歪理邪說,從而保衛中國東北地區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好了,說了這麼多題外話,現在言歸正傳! 現在楊廣之所以要找高句麗的麻煩,是因為這個東方鄰國太不聽話,總要搞點事情出來(高麗小丑,迷昏不恭)。 古代華人很講究禮法秩序,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也!在古代華人的國際觀念中,中原王朝是宗主國,也就是老大哥;周邊國家是藩屬國,也就是小弟。 在宗主國和藩屬國之間有一套嚴格的等級禮儀制度。它的具體內容是:藩屬國要定期對中原王朝進貢朝拜;而中原王朝要對藩屬國國君進行冊封賞賜,同時保護藩屬國的安全。中原王朝和藩屬國的這套禮儀規矩是君臣關係在國家層面的表現形式,中原王朝是君,藩屬國是臣。臣子對待君王自然要恭恭敬敬,順從聽話。 然而高句麗在這方面做的並不好,而且是一點也不好。從漢朝開始,就一直和中原王朝鬧矛盾,甚至經常動手打上一仗。不過,挑戰老大哥的下場往往是高句麗被中原王朝打殘,首都丸都城幾次被中原王朝的軍隊摧毀,搞的高句麗國王索性把首都從丸都城搬到了平壤城(今北韓首都平壤)。 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 但魏晉南北朝兩百多年的戰亂,卻給了高句麗趁機擴張領土的機會。高句麗在國內積極發展和改革,國家實力大增,對外則悄無聲息地蠶食了古代中國東北和北韓半島的大部分地區。 這些地區原本是漢朝的玄菟郡、樂浪郡、真番郡和臨屯郡所在地,一直處於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現在卻被高句麗收入囊中。由於此時中原各政權正打的熱火朝天,你死我活,根本無暇顧及這些偏遠地區。久而久之他們就默認了高句麗對這些地區的佔有,沒有派軍隊進行收復,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隋朝建立。 隋朝的建立,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和動盪,重新實現了國家的大一統,但對於丟失了二百多年的漢朝四郡地區,隋朝也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隨著地盤的擴大,國家實力的增強,曾經的小國高句麗野心也大了起來,有模有樣地做起了地區大哥,成為東北亞地區的小霸王,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地區霸權。 高句麗周邊的小國懾於它的威勢,只得俯首稱臣。高句麗在南面壓制著百濟和新羅,北面控制著契丹和靺鞨(契丹和靺鞨是古代中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整個北韓半島和遼水以東地區是它的勢力範圍。 但隨著隋朝的不斷崛起,在東北亞的政治影響力與日俱增,嚴重影響了高句麗在本地區的國家利益,所以它處處提防著這個新生的“漢朝”。 可隋朝畢竟是東亞大國,綜合國力提升飛快,高句麗也不敢公開亂來,只好表面上表現的恭恭敬敬,該朝貢還去朝貢,背地裡卻經常搞些小動作,企圖破壞隋朝在東北亞逐步建立起的以隋朝為中心的國際新秩序。 終於有一天,高句麗和隋朝鬧大了。
高句麗是由生活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高句麗族建立的國家政權,傳說由扶余人朱蒙於公元前一世紀建立,國王都姓高。 在古代中國,高句麗族曾經是一個盛極一時的民族。這個民族民風彪悍,十分有開拓進取的精神。從漢朝開始,中國曆代史書都對高句麗有所記錄,並將其簡稱為“高麗”。 但這個稱呼容易使人把它和新羅人王建在公元918年建立的高麗王朝混淆,為了把兩者區分開,歷史學家把高句麗稱作“高氏高麗”,把王建建立的高麗王朝稱作“王氏高麗”。 區分的標準很簡單,前者國王都姓高,後者國王都姓王。 這裡順便再說一個題外話,現在國內很多人都以為高句麗是屬於北韓和南韓的古代歷史。然而事實正好相反,經過專家考證,高句麗是咱們中國的古代歷史,尤其從文化角度可以證明這一觀點。 高句麗歸屬權的爭奪對於我們來說十分重要,因為它涉及到中國東北的主權問題。 北韓和南韓口口聲聲說中國東北在歷史上是屬於他們的領土,還將這一歪理邪說大肆散播。北韓和南韓之所以提出如此奇葩的觀點,是因為他們認定高句麗是屬於他們國家的古代歷史,而高句麗的統治區域就包括遼河以東的大片東北地區。 正是在這一套根基不牢的邏輯推理下,北韓和南韓才如此狂妄得叫囂著:“東北是我們的!” 其中尤其是南韓,不但將這一奇葩觀點揉進影視劇中,並隨之大肆傳播,比如南韓電影《太極旗飄揚》、《神機箭》、《三個傢伙》裡就有“中國東北地區是他們的”臺詞;不少南韓民間團體還經常跑到中國東北(尤其是長白山),拿著南韓國旗太極旗“宣示領土主權”。而在1992年中韓建交談判時,南韓方面還向中國索要中國東北地區的領土主權,結果被中國嚴詞拒絕! 南韓人的舉動雖然厚顏無恥,令人發笑,但隨著南韓流行文化在中國年輕人中受到熱捧和歡迎,這種錯誤的歷史觀點勢必會影響年輕人對中國高句麗歷史的認知,進而影響對中國東北地區的歷史認識。這是十分危險的! 所以我們必須堅定而又清醒地認識到:高句麗的歷史是中國的古代史,跟今日之北韓和南韓沒有本質上的聯絡。北韓和南韓對中國東北地區的領土要求完全是痴人說夢,一派胡言,他們是在用錯誤的歷史觀掩蓋他們對中國東北地區的領土野心,這是一種狹隘而又激進的民族主義!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國際輿論上抵制朝韓兩國的這種不正之風,歪理邪說,從而保衛中國東北地區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好了,說了這麼多題外話,現在言歸正傳! 現在楊廣之所以要找高句麗的麻煩,是因為這個東方鄰國太不聽話,總要搞點事情出來(高麗小丑,迷昏不恭)。 古代華人很講究禮法秩序,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也!在古代華人的國際觀念中,中原王朝是宗主國,也就是老大哥;周邊國家是藩屬國,也就是小弟。 在宗主國和藩屬國之間有一套嚴格的等級禮儀制度。它的具體內容是:藩屬國要定期對中原王朝進貢朝拜;而中原王朝要對藩屬國國君進行冊封賞賜,同時保護藩屬國的安全。中原王朝和藩屬國的這套禮儀規矩是君臣關係在國家層面的表現形式,中原王朝是君,藩屬國是臣。臣子對待君王自然要恭恭敬敬,順從聽話。 然而高句麗在這方面做的並不好,而且是一點也不好。從漢朝開始,就一直和中原王朝鬧矛盾,甚至經常動手打上一仗。不過,挑戰老大哥的下場往往是高句麗被中原王朝打殘,首都丸都城幾次被中原王朝的軍隊摧毀,搞的高句麗國王索性把首都從丸都城搬到了平壤城(今北韓首都平壤)。 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 但魏晉南北朝兩百多年的戰亂,卻給了高句麗趁機擴張領土的機會。高句麗在國內積極發展和改革,國家實力大增,對外則悄無聲息地蠶食了古代中國東北和北韓半島的大部分地區。 這些地區原本是漢朝的玄菟郡、樂浪郡、真番郡和臨屯郡所在地,一直處於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現在卻被高句麗收入囊中。由於此時中原各政權正打的熱火朝天,你死我活,根本無暇顧及這些偏遠地區。久而久之他們就默認了高句麗對這些地區的佔有,沒有派軍隊進行收復,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隋朝建立。 隋朝的建立,結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和動盪,重新實現了國家的大一統,但對於丟失了二百多年的漢朝四郡地區,隋朝也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隨著地盤的擴大,國家實力的增強,曾經的小國高句麗野心也大了起來,有模有樣地做起了地區大哥,成為東北亞地區的小霸王,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地區霸權。 高句麗周邊的小國懾於它的威勢,只得俯首稱臣。高句麗在南面壓制著百濟和新羅,北面控制著契丹和靺鞨(契丹和靺鞨是古代中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整個北韓半島和遼水以東地區是它的勢力範圍。 但隨著隋朝的不斷崛起,在東北亞的政治影響力與日俱增,嚴重影響了高句麗在本地區的國家利益,所以它處處提防著這個新生的“漢朝”。 可隋朝畢竟是東亞大國,綜合國力提升飛快,高句麗也不敢公開亂來,只好表面上表現的恭恭敬敬,該朝貢還去朝貢,背地裡卻經常搞些小動作,企圖破壞隋朝在東北亞逐步建立起的以隋朝為中心的國際新秩序。 終於有一天,高句麗和隋朝鬧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