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山網

    上罐後,如果病人感到區域性非常緊張,疼痛灼辣難忍,數分鐘即起水泡(也可能患溼氣證),或於施術區域性的遠端感覺發涼、發麻、疼痛等,均屬異常反應。無論用何種方法將罐吸於體表,由於罐子的負壓吸引作用,區域性軟組織可隆起於罐口平面以上,病人覺得區域性有牽拉發脹感,或發熱、溫暖、涼氣外出、舒適感等,有的病證立即或漸漸減輕,甚至完全消除。當然,上述感覺並非全部出現,依個體反應的不同,出現的多寡顯隱有別。留罐到一定時間(數分鐘至十多分鐘),或閃罐、走罐多次後,區域性的軟組織呈現潮紅、紫紅色(瘀斑色),或出現丹痧(小點狀,紫紅色疹子),起罐後面板的這些變化可能維持一至數天。這些,都屬於拔罐療法的治療效應。中醫和西醫可根據區域性的反應情況來診斷和輔助診斷疾病。中醫認為,拔罐區出現水泡、水腫、水氣過多者,揭示患溼氣證。出現深紅、紫黑或丹痧,或觸之微痛,兼見身體發熱者,提示患熱毒證;身體不發熱者,提示患瘀血證;皮色不變,觸之不溫者,提示患虛寒證;微癢,或出現皮紋,提示患風證。有關刺絡拔罐吸出的液體,可表現不同的病情。一般認為:鮮血顯示病情較輕,黑血或瘀塊顯示瘀阻較重,黃水顯示溼熱證,清水顯示寒溼,血水往往出現在治療的開始階段或疾病即將痊癒階段。至於出血量多少,亦可提示病情的輕重及轉歸。有些患者開始治療時,出血量少甚至不出血,這是瘀血阻塞嚴重或風氣盛的表現,隨著治療次數的增加,瘀血逐漸被吸出,出血量才漸漸增多,但隨著病情的好轉,出血量又會漸漸減少,直至吸不出血。西醫認為,拔罐區若出現微細出血,可作為診斷髮疹性疾病(如麻疹、風疹、猩紅熱、斑疹傷寒等)的依據之一,因為這些疾病的發疹前期都發生毛細血管的損害。若出現印痕黑暈,其中有出血之紫斑,而且相互重疊,則為斑疹傷寒的陽性反應,這種反應較變形菌微生物凝集反應或立克次體凝集反應平均可提早2天出現,且陽性率高;出現很多大水泡,提示有水液瀦留,肢體有不明顯的肉眼難以觀察出現的水腫症;呈現粉紅色或無色斑,提示患有神經痛或高血壓症;呈現深紫色斑,並且在紫紅色的印痕中間常出現黑褐色斑紋者,提示患有肌肉風溼症和類風溼性關節炎。若治療過程中這些印痕或斑紋逐漸減少,則提示病情減輕、好轉或痊癒。

  • 2 # lanfengz3

    拔罐是以杯罐做工具,用加熱或抽吸的辦法,排除罐內的空氣,使罐內出現負壓,促使其吸著於面板,引起區域性淤血,以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方法。中國傳統使用的拔罐為火罐,近年來又發明了抽氣罐。抽氣罐使用起來比火罐方便。 一、拔罐的機理 按中醫理論講,拔罐具有行氣止痛、祛風散寒、調理臟腑虛實、活血化淤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為,拔罐治病的機理是:① 拔罐能使病人面板的毛細血管充血破裂,以至自身溶血,從而產生一種組胺和類組胺的物質。這種組胺和類組胺的物質可以被送往全身各處,刺激機體的各個器官,增強各器官的功能,以起到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② 拔罐可使機體區域性的血管擴張,起到促進細胞組織的新陳代謝及血液迴圈的作用。③ 拔罐還具有增進人體內淋巴液的迴圈,促進胃腸蠕動的作用。④ 拔罐可以加快肌肉和各臟器對其代謝產物的排除。⑤ 拔罐可以透過刺激病人的面板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而起到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 二、拔罐的方法 拔罐用的罐種類很多,如:竹罐、陶罐、玻璃罐、抽氣罐等。根據病情的不同,拔罐者可以採用不同的拔罐方法: 1.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應位置後滯留一定時間的方法。此法適用於治療風溼痺症、感冒咳嗽、胃痛、嘔吐、腹痛、洩瀉等病症。 2.閃罐法:是指把罐吸附於相應位置後,用一隻手壓住面板,另一隻手握住罐體快速拔下的方法。如此反覆多次,直至面板潮紅、充血或淤血為度。此法適用於治療區域性面板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指拔罐時先在所拔部位的面板上塗一層凡士林油(或其他潤滑油)後,再拔罐。然後,醫者用手握住罐子,在塗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動。當所拔部位的面板紅潤、充血、甚至淤血時,將罐起下。此法適用於治療肌肉豐厚,面板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痠痛、麻木、風溼痺痛等病症。 4.刺絡拔罐法:即將面板消毒後,用三稜針點刺出血或用面板針叩打後,再行拔罐,以加強刺血治療的作用。此法多用於治療丹毒、扭傷、乳癰等病症。 拔罐後肌膚的顏色與疾病紫黑色 供血不足、有積寒紫色並伴有黑斑 氣血不暢通紫點並有深淺不一的塊狀 風溼鮮紅而顏、局部發熱 陽症、熱症、實症、熱毒熾盛、體質陰虛、火旺紅而暗 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 虛寒、溼邪面板微癢 風邪、溼症水泡、水腫、潮溼 寒症、溼氣盛罐中有水珠者 寒溼重紫紅、暗紅 陰症、寒症、血鬱潮紅、淡紅 虛症區域性很快恢復原樣 說明快痊癒1。罐印緊黑而黯:一般表示體有血淤,如痛經或心臟供血不足,患部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母乳時老愛出汗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