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信敏498
-
2 # A小雅29
胸襟寬廣,是一個人所表現的道德修養,陶怡情操的結果:大度,隨和,和藹,可親,時時嚴於律己,處處寬以待人,謙恭忍讓,禮貌待人,讓人覺得特別舒服,並肅然起敬。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心胸寬廣呢?
首先從認識事,理開始。1,比如一鬆鼠特別貪,每天盡幹盜取其它松鼠越冬的果實,結果是被發現致死。說明了什麼?2,一直孔雀特高傲,自覺最完美。老是看到別的所有孔雀的弱點,個個都不如自己,結果是與群體格格不入,形成了一隻不喜歡群體,群體不喜歡一隻的局面,說明了什麼?3,一滴水,如何存續自己?4,大海對人類有何象徵意義?欲得胸懷寬廣,必須先認識清楚事理。
松鼠的例子,說明了什麼?肯定是貪,回答是對的。但是!回答太簡單化了,需要真正認識清楚的是背後隱藏的結果:即貪鼠只認識到有了果實,可以得生,卻想不透其它鼠備果實也是為了求生的,盜者生,被盜者就的去死。自然中沒有等死的主,必須將其致死。是盜鼠只想自己,而不反思它鼠備果與自己是同樣的道理,招致殺身之禍。是死於無知,狹隘不能全是認識問題。只道果實針對自身的一面,而認識不到果實針對的另一面。
2,孔雀的例子,說明了什麼?回答肯定是傲。這種回答只能說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群體孔雀真的不完美嗎?傲雀就真的完美麼?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先說群體,個個有點滴的不足是正常的(自然絕對完美事不存在的),但是!群體相處的很好,是共容的。傲雀為什麼不能與群體共容?問題出在自我意識上,即以我為中心,一切合乎我的心意。但是!客觀世界的運轉,是不以個體為轉移的。傲雀看群體(認識),是以個體單一的觀點認識複雜多樣的群體。是目光粗淺,不能正確,全面,客觀地對待群體。說明的是:傲雀無知,天真,自以為是,不把客觀(群體)當回事。是導致自身孤立的必然結果。
3,一滴水如何存續自己?這話題太簡單,眾所周知,再重提一遍。就是在生存法則上,不可與眾不同,必須將自身滴入大海,依附大海,自身才不會乾枯,方可得以存續,否則!必定乾枯。說明的是什麼?即:不要偏執,不要與眾不同,學會必要適當得容忍,這樣才能與眾相處共容,才可以應對特大險情,達到共存的目的。
4,大海對人類有何象徵意義?老子《道德經》裡曾提到“廣納百川,方能稱其大”。其意甚奧,難得盡然。自覺班門弄斧,實感誠惶誠恐,只談點滴認識。廣納百川,方能稱其大:具體到本題可釋為,一個人只有做到容忍所有人的不足,能夠聽取所有不同(包括自身願意接受的,不願接受的好壞話)話語,才可以稱為是明白了所有人的心思,達到了見識非凡的高境界,才會形成大度量,能容忍,才會產生博愛的思想。
透過以上的解釋(可對照),一個人只有對事理有了清醒,明確,正確的認識以後,戒除:貪,嗔,傲,橫,霸這樣太麻煩,不如提一個範疇來界定(假惡醜),就是戒除一切假惡醜的邪念,發揚(真善美)作為。一個人只要秉持善念,堅持不斷地朝著(真善美)的方向修持,戒除假惡醜。只要一著不斷地堅持,慢慢地就自然脫離了假惡醜,就得到了純粹的真善美。就會成為能容忍,胸襟寬廣的人。自然也就成了:大度,隨和…………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讓人特別舒服,並肅然起敬的人。
回覆列表
胸襟寬廣是有修養,有知識和有智慧的表現。這樣的人一定善於聽取意見,肯於奉獻,不喜計較,坦然待人,處世大方,為人和善,樂於助人。具有這些優點的人,常常是慈眉善目,笑顏常開,把人世間的一切榮辱看得很淡,覺得人生在世很有意思,自問所做的一切於心無愧。這時會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精神上的昇華,能使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常會感到一種內在的滿足。
怎樣才能做到這一步呢?我覺得這該從幼兒時代培養做起,從小就要讓孩子與人為善,培養他樂於助人,不圖自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習慣。對於聰慧過人的孩子,尤其不能讓他覺得高人一等,目空一切。我覺得在上中學之前,這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則,一定要讓孩子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現在有些人說“當今是物慾橫流的社會”,於是教孩子各種利己和毫利必爭的方法,怕孩子今後吃虧,其實這是在害孩子。一個以“利已”為中心的教育,會將孩子培養成“利己主義者”,就是將他推向今後人生道路上的深淵。網上我們幾乎可以天天看到例子。其實,幾千年來那裡沒有“物慾”啊?!
對於成人,要做一個胸襟開闊的人,我覺得也要首先避免給“名利”這兩字捆綁住心靈。“利慾驅心似火牛”這句古詩,道盡了無數人落下萬古不復深淵的道理。擺脫了名利的誘惑,能使人成為一個純淨的人,是使你懷有寬廣胸襟的第一步,你才會聽得進意見,公正,亷潔,坦然,大方,進一步你可以更好地為朋友,為社會做貢獻,讓人們樂於和你相處,信任你的所作所為。這時你已經有了廣闊的視野和寧靜的心懷。你會覺得自己已經無求,會由衷地希望祖國好,周圍的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