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質量控制應從混凝土組成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和混凝土施工的全過程進行控制。在混凝土施工中,要求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其配合比、原材料計量、攪拌、養護和施工縫處理必須符合施工驗收規範的規定。混凝土運輸、澆築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對於每批運抵現場的商品混凝土,應該做塌落度試驗,並且記錄備查。作為生產經理,必須明確混凝土施工中常見質量通病缺陷及防治措施,進行針對性日常監管。1. 蜂窩現象
產生原因:
2)模板縫隙過大導致水 泥漿流失
3)鋼筋較密或石子粒徑相對過大
預防措施:
1)按規定使用和移動振搗器
2)中途停息後在澆基礎時,新舊接縫範圍要小心振搗
3)模板安裝前清理模板表面積 模板拼接處的黏漿,使接縫嚴密
4)接縫寬度超過2.5mm時,應採取措施填縫,箍筋過密時應選擇相應的石子粒徑
1)模板表面不光滑
2)模板溼潤不夠
3)漏塗隔離劑
1)模板應平整光滑,安裝前要把黏漿清除乾淨,並塗滿隔離劑
2)澆搗前對模板要澆水溼潤
1)鋼筋保護層墊塊不足導致鋼筋緊貼模板
2)振搗不實
1)鋼筋墊層厚度等要符合設計規定的保護層厚度
2)墊層放置間距適當,鋼筋直徑較大時墊塊間距宜小些,使放進下垂撓度較少
3)使用振搗器必須待混凝土中的氣泡完全排除後才移動
1)在鋼筋較密部位,石子被鋼筋卡住或漏振
1)對鋼筋較密的部位(如樑柱 接頭)應分次下料,縮小分層振搗的厚度
2)按照規程使用振搗棒
1)施工縫沒有按規定進行 清理和澆漿,特別是柱頭和梯板腳
1)澆築前對柱頭、施工縫、梯板腳等部位重新檢查,清理雜物、泥沙、木屑
1)投料不準確,攪拌不均勻,出現區域性強度低的現象
2)拆模板過早,拆模板方法不當
1)制定專人監控投料,投料計量準確
2)攪拌時間要足夠
3)拆除時對構件稜角應予以保護
1)模板下口縫隙不嚴密導致水泥漏漿
2)澆築前沒有先澆足夠 50mm 厚以上同強度等級水 泥砂漿
1)模板縫隙寬度超過 2.5mm 時應予以填塞嚴密,特別要防止側板吊腳
2)澆築混凝土前先澆足 50mm 厚同強度等級的水泥砂漿
1)未設現澆板厚度控制點,振搗後沒有用拖板、刮板抹平
2)沒有符合尺寸的模板定位
3)混凝土未凝固 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澆灌混凝土前做好板厚控制點,提倡使用拖板或刮板抹平,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 1.2MPa 後才允許在混凝土面操作
產生表面不規則裂 縫有多種原因,主要是溫度和溼度的變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勻性,以及結構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鹼骨料反應)模板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或淋水保養不及時,溼潤不足,水分蒸發過快等
1)採用改善骨料級配,用乾硬性混凝土摻混合料,加引氣機或塑化劑等措施以減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時加水或用水將碎石冷卻降低混凝土的澆築溫度
3)熱天澆築混凝土時減少澆築厚度,利用澆築層面散熱
4)在混凝土中埋設水管,通入冷水降溫
5)規定合理的拆模時間,氣溫驟降時進行表面保溫,以免混凝土表面發生急劇的溫度梯度
6)施工中長期暴露的混凝土澆築塊表面薄壁結構,在寒冷季節採取保溫措施
7)混凝土終凝後立即進行淋水保養
8)高溫或乾燥天氣要加麻袋、草袋等覆蓋,保持結構構件有較久溼潤時間
混凝土質量控制應從混凝土組成材料、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和混凝土施工的全過程進行控制。在混凝土施工中,要求混凝土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其配合比、原材料計量、攪拌、養護和施工縫處理必須符合施工驗收規範的規定。混凝土運輸、澆築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對於每批運抵現場的商品混凝土,應該做塌落度試驗,並且記錄備查。作為生產經理,必須明確混凝土施工中常見質量通病缺陷及防治措施,進行針對性日常監管。1. 蜂窩現象
產生原因:
1)振動不實或漏振2)模板縫隙過大導致水 泥漿流失
3)鋼筋較密或石子粒徑相對過大
預防措施:
1)按規定使用和移動振搗器
2)中途停息後在澆基礎時,新舊接縫範圍要小心振搗
3)模板安裝前清理模板表面積 模板拼接處的黏漿,使接縫嚴密
4)接縫寬度超過2.5mm時,應採取措施填縫,箍筋過密時應選擇相應的石子粒徑
2. 麻面現象產生原因:1)模板表面不光滑
2)模板溼潤不夠
3)漏塗隔離劑
預防措施:
1)模板應平整光滑,安裝前要把黏漿清除乾淨,並塗滿隔離劑
2)澆搗前對模板要澆水溼潤
3. 漏筋現象產生原因:
1)鋼筋保護層墊塊不足導致鋼筋緊貼模板
2)振搗不實
預防措施:
1)鋼筋墊層厚度等要符合設計規定的保護層厚度
2)墊層放置間距適當,鋼筋直徑較大時墊塊間距宜小些,使放進下垂撓度較少
3)使用振搗器必須待混凝土中的氣泡完全排除後才移動
4. 空洞現象產生原因:
1)在鋼筋較密部位,石子被鋼筋卡住或漏振
預防措施:
1)對鋼筋較密的部位(如樑柱 接頭)應分次下料,縮小分層振搗的厚度
2)按照規程使用振搗棒
5. 縫隙及夾渣現象產生原因:
1)施工縫沒有按規定進行 清理和澆漿,特別是柱頭和梯板腳
預防措施:
1)澆築前對柱頭、施工縫、梯板腳等部位重新檢查,清理雜物、泥沙、木屑
6. 缺稜掉角現象產生原因:
1)投料不準確,攪拌不均勻,出現區域性強度低的現象
2)拆模板過早,拆模板方法不當
預防措施:
1)制定專人監控投料,投料計量準確
2)攪拌時間要足夠
3)拆除時對構件稜角應予以保護
7. 混凝土柱底部爛根現象產生原因:
1)模板下口縫隙不嚴密導致水泥漏漿
2)澆築前沒有先澆足夠 50mm 厚以上同強度等級水 泥砂漿
預防措施:
1)模板縫隙寬度超過 2.5mm 時應予以填塞嚴密,特別要防止側板吊腳
2)澆築混凝土前先澆足 50mm 厚同強度等級的水泥砂漿
8. 混凝土基礎表面平整度差現象產生原因:
1)未設現澆板厚度控制點,振搗後沒有用拖板、刮板抹平
2)沒有符合尺寸的模板定位
3)混凝土未凝固 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預防措施:
澆灌混凝土前做好板厚控制點,提倡使用拖板或刮板抹平,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 1.2MPa 後才允許在混凝土面操作
9. 混凝土表面不規則裂縫現象產生原因:
產生表面不規則裂 縫有多種原因,主要是溫度和溼度的變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勻性,以及結構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鹼骨料反應)模板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或淋水保養不及時,溼潤不足,水分蒸發過快等
預防措施:
1)採用改善骨料級配,用乾硬性混凝土摻混合料,加引氣機或塑化劑等措施以減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時加水或用水將碎石冷卻降低混凝土的澆築溫度
3)熱天澆築混凝土時減少澆築厚度,利用澆築層面散熱
4)在混凝土中埋設水管,通入冷水降溫
5)規定合理的拆模時間,氣溫驟降時進行表面保溫,以免混凝土表面發生急劇的溫度梯度
6)施工中長期暴露的混凝土澆築塊表面薄壁結構,在寒冷季節採取保溫措施
7)混凝土終凝後立即進行淋水保養
8)高溫或乾燥天氣要加麻袋、草袋等覆蓋,保持結構構件有較久溼潤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