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阿嘛

    如果釣友是想買一款水庫釣鯉魚的浮漂,杆子長度在5.4左右,希望吃鉛大,好拋竿,目標魚種主要是釣鯉魚,但是又希望浮漂有較好的靈敏度。==>可以按照下面選擇:湖庫釣鯉,不同於池釣,精養池的魚是經過反覆釣放的,魚類的警覺性非常高,不同於野外的生口魚,容易黑漂。

    所以,要區分你的垂釣地點而言選擇浮漂,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靈敏度,野外垂釣的魚情和精養池得魚情是不一樣的,有生口魚與滑魚之分。即使是野生的鯉魚,其警覺性也是非常高的,漂相往往是半天動一下,再半天動一下,那是試探有無危險,再等半天突然就來個大黑漂,這個時候,追求靈敏度只會讓你連連空竿,魚在試探第一口的時候你就起竿了,小命要緊,早就逃之夭夭了。。。不是說釣鯉魚就不追求靈敏度了,但是這樣的情況靈敏度不是主要的,分清主次是比較重要的,我去釣10幾20幾斤的魚,浮漂的靈敏度肯定不是我的首選了。如果要求用釣大魚的漂,但是又要追求鯽魚漂的靈敏度,那是不太現實的,我們只能擇中選擇是比較理想的方式。

    野外釣生口的鯉魚,請不要說喜歡吃鉛大,但又追求靈敏度高的浮漂,靈敏度是相對而言的。每一支浮漂都有它的最靈點,具體要看我們怎麼去呼叫,去讀懂,即便是同款型,同一個號數的浮漂,往往他們的最靈點也不相同,我們要反覆試釣,才會知道結果。世界上沒有完全2片相同的葉子,浮漂也是,同樣2支浮漂它的外形一樣,內部結構就不盡相同了。這也是很多釣友為什麼總是疑惑,我上次買的一款漂很好用,這次買的同樣一款,同號數的,同樣調四釣二,但是怎麼沒有上次好用了呢?這次買的感覺是假的!希望看了以上的內容,可以打消你的疑慮。

    再說池釣鯉魚,若是經常釣放的魚,我們往往就需要靈敏度好一點的浮漂了,這就需要漂體相對要小的一款浮漂,如果是多種魚情兼顧,用混養型的即可。釣鯽魚的漂可以釣鯉魚,釣鯉魚的漂雖然可以釣上鯽魚,但是就不合適了,大家斟酌斟酌。

    通常釣魚以鯽魚居多,鯽魚漂型眾多,我就按鯽魚的個體大小來區分浮漂:

    幼鯽 瓜子鯽 ——以這個個體設計的漂型

    一般為軟尾小漂體,漂尾短,主要是用於池釣,要求靈敏度高,常見的有孔雀羽材質,蘆葦。北方釣冬大棚一般以這種漂居多。

    瓜子鯽 中等體型 大鯽 ————池釣野釣,材質都有,蘆葦,巴爾杉木,孔雀羽。漂型眾多,梭形,棗核型,等等,按功能特點有下底快的,翻身快的,釣行程的等等,釣混養的漂型也適應釣大鯽魚,我只介紹下浮漂的功能特點,具體使用的情況是千變萬化的。釣無定法,適者為佳!

    尾越短,身越短的浮漂則翻身越快(如水皮漂)

    腳短,身細長,下底快(如梭形漂)

    尾長,腳長,身短的翻身慢,下沉均勻(如棗核型的漂)

    水皮漂——打浮魚,快魚。

    梭形漂——底釣型,下底到位快,訊號傳遞穩。

    棗核漂——釣半水行程截口深水,尾長腳長在底釣時訊號具有放大效果。

    再說說幾種漂尾的顏色以及特點 紅綠尾 紅黃尾 橙黃尾 陰天尾 加粗尾 倒錐尾 扁尾 滑尾

    紅綠尾——目前市面比較流行的漂尾顏色,放大效果一般,紅綠尾在有水草的水域更是要慎重選擇!

    紅黃尾——放大效果與橙黃基本無區別,我個人偏愛這個顏色。

    橙黃尾——比較大眾的漂尾顏色,放大效果是最為醒目的一個顏色,但是有個小缺點,橙黃尾的漂尾在使用過後,感覺第一目較容易褪色,看起來有點舊舊的,但是這個顏色一直以來是使用最多最廣的。

    陰天尾——在光線不足,如黃昏前後,Sunny照射不到的水域,陰天的情況下觀漂比其他顏色要好很多。

    加粗尾——一般情況下有1目 2目 3目加粗或1 ,3目加粗,適宜長杆觀漂不易,視力不好的釣友。

    倒錐尾——不同於加粗尾,加粗尾是硬尾套上軟尾實現加粗,加粗幅度一般要大一些,而倒錐尾是一支硬尾,上粗下細,適合視力不好但又不希望靈敏度太差的釣友,比如我自己,我自己經常這樣改尾,以適合自己的垂釣需要。

    扁尾——顧名思義,就是頭上幾目是扁的,據說放大效果好,本人未使用,不好評價。

    滑尾——漂尾畫好彩後加上一道清漆,好處是不容易褪色,缺點是熒光漆的放大效果被打折扣。

    幾種漂尾顏色(由於底色與漂尾粗細不同,請勿比較鮮豔程度,這裡只是列舉出漂尾顏色,以方便區分)↓

    分別是 紅綠尾 橙黃尾 紅黃尾 陰天尾

    買垂釣用品,如果不清楚自己想要哪款,至少你需要告訴店家這些:

    一,首先,要確定你所垂釣的物件魚或者魚的大小

    二,你所垂釣的水深以及杆長

    三,價位與材質

    若是買浮漂,最好是告知自己的視力情況。

    水平有限,若有不足與錯誤請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結婚的女朋友,突然提出恐婚,是不是對待未來不滿意而想提前終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