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說說阿城的《遍地風流》。庾信文章老更成,阿老文章少已成。《遍地風流》這本書分四輯。第一輯便是同名的《遍地風流》,一共五篇文章,《峽谷》《溜索》《洗澡》《雪山》《湖底》。我簡單概括一下這五篇的文體風格:
我就說說阿城的《遍地風流》。庾信文章老更成,阿老文章少已成。《遍地風流》這本書分四輯。第一輯便是同名的《遍地風流》,一共五篇文章,《峽谷》《溜索》《洗澡》《雪山》《湖底》。我簡單概括一下這五篇的文體風格:
文章極洗練,全篇幾乎不用形容詞。白描功夫極佳。煉字。動詞或副詞的使用,都極為熨帖。每一個都能讓你琢磨半晌。標點符號在阿城這裡起得不是語法意義上的作用,而是來劃定段落字句間的節奏感。要學寫文章,最好先看看阿城的《遍地風流》,感受一下漢語言本身的文字美感以及節奏感。接下來我一個一個說:1、關於形容詞,很多人在寫開始寫文章時,總愛堆砌大量的華麗的形容詞,也不知道是跟誰學得(跟郭敬明?)。必須強調的一點,大量形容詞的堆砌只會損害你文章的品格。看看阿城的這幾篇,幾乎不用形容詞。一個句子,就是主謂副賓,整個段落就是白描。2、白描才顯一個作家真正的文字功力。還是《峽谷》這一篇,繼續看後兩頁。騎手從峽谷出來,來到客棧喝酒吃肉。僅就這一簡單的過程,阿城這白描功夫,絕了。由遠及近,人物的極細微處都刻畫的特別到位。漢語言文字裡最好的白描功夫,也就在這裡了吧。如果要學習寫文章,白描可以作為開始時最基本的寫作訓練方法。你下午出去一趟,看人吵架,或者大媽跳舞,諸如此類,回來把這個“事件”白描出來。長此以往,文字必然精進。但有一個問題是,單是白描容易顯得“枯”,但這是以後的事了。先進行白描訓練,形容詞都去掉,動詞好好練。3、再看第三點。煉字。阿城文章裡,動詞和副詞的使用,都極為熨帖,阿城亦被譽為「動詞用得最好的中文作家」。單就這五篇,每一個動詞和副詞的使用,你都得琢磨半晌,然後叫一聲好,浮一大白。這應該是阿城小時候從舊書裡得來的文字經驗,阿城亦說他的知識結構與旁人不一樣。所以《棋王》出來時,文體文風和同時代的作家都不一樣。結合上面的圖片,看看《峽谷》和《湖底》:山被直著劈開森森冷氣漫出峽口,收掉一身黏汗。一隻鷹在空中移來移去那鷹斜移著,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草原凍得黑黑的,天也黑的冷…首領把褲腰塞緊,曲著眼望那鷹手隱在袖中腮幫緊緊一縮Sunny明晃晃地從雲中垂下來,燃著了草岡上一塊紅的火,一塊黃的火。文中這樣的煉字還有很多,阿城這幾篇文章都很短,我卻看了很久。4、第四點,文章的節奏感。別以為只有詩或者詞才有節奏感。文章也有。比如《湖底》的開篇:“後半夜,人來叫,都齊了”三三拍,這特麼就是節奏啊。還有《彼時正年輕·秋天》的開篇:秋涼了。就這三個字。以及之前舉例的《溜索》:首領把褲腰塞緊,曲著眼望那鷹,抖一抖襠,說,“蛇?”要我們寫,就是:首領把褲腰勒緊後眯著眼看那隻鷹,再抖一抖襠說,“蛇?”這麼一改,節奏就沒了。之前有記者問過:問:從《威尼斯日記》裡看出您的旅行和生活帶著閒逛的情調,特別地舒緩自在,文字間也透露出這樣的風格,可能或長或短,卻帶有一種節奏感,特別適合朗讀出來……答:標點符號在我的文字裡是節奏的作用,而不是語法的作用,當我把「他站起來走過去說」改成「他站起來,走過去,說」,節奏就出現了。節奏與速度是兩件事情;節奏是型別,譬如兩拍子、三拍子,所謂快慢指的是速度。我看任何一個藝術家,通常是去找他的節奏性;速度可以很快發現,但是節奏性比較難發現,每個人的節奏型態不一樣,有的人雖然是三拍子,但其中帶有切分音,這常是西方的方式,而中國語言是以四分之四拍為基本,所以我們的成語都是四字言。若我把四個字四個字拆解成三個字,一個字,接著又是四個字,文字本身,而非內容本身,就有意義和美感了,或說才刺激了我們的美感。若你沒有節奏的意識時,你光從字面去找作者所寫的是什麼,其實一點不然。譬如木心有很多詩是無意義,但是在節奏上有意義,他的詩裡就有很精微的節奏變化。很多人說看不懂詩,若不從「說的是什麼」的方面來看,節奏本身其實就是有意義的。關於白描,這裡集中再說一下:1、白描最顯一個作家真正的文字功力。2、如果要學習寫文章,白描可以作為最開始時最基本的寫作訓練方法。正如素描之於畫畫。3、有一個問題是,單是白描容易顯得“枯”,這也是看阿城《遍地風流》看得艱澀的原因。可你以為當時震動整個文壇的《棋王》怎麼來得?就是在經過《遍地風流》的數篇白描訓練之後,阿城寫起小說來才能得心應手的。4、我們習慣了看小說時的一目十行,有些人看不進去阿城的《遍地風流》,白描和小說不同,這相當於寫作訓練,就是訓練筆力的,不是講故事給你聽的。你看後來阿城的《棋王》就圓潤了許多。最後,再補充一點阿城的勸誡:寫文章不要帶“腔”。什麼是腔?像學生腔,八股腔,一種外露的模式,像是一個套子,直接鎖死了你文章無限的可能性。再好的文章,一落入“腔”裡,也都落了下乘。微信原文連結: 文章如何寫出筆力?另,之前寫過兩篇談寫作的文章,可以看看:寫作這點兒事寫作這點兒事(2):文章裡不要使用“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