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84811990667

    先鋒小說目錄[編輯本段]何為先鋒  “先鋒”的原義來自法國著名的《拉魯斯詞典》——所謂“先鋒”是指一支武裝力量的先頭部隊,其任務是為這支武裝力量進入行動做準備(軍事術語),“先鋒”這個術語的歷史,始於法國大革命,再轉向文化和文學藝術術語(始於19世紀初);無論是軍事先鋒還是政治先鋒,抑或是文化先鋒,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起源於浪漫主義烏托邦及其救世主式的狂熱,它所遵循的發展路線本質上類似比它更早也更廣泛的現代性概念。”  說白了現代主義也就是“先鋒派”!它包括了“象徵主義,未來主義,達達主義,意象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派,意識流派,荒誕派等等”其傾向就是反映現代西方社會中個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然,個人與自我間的畸形的異化關係,及由此產生的精神創傷,變態心理,悲觀情緒和虛無意識。[編輯本段]流派定義  “先鋒小說”是指吸納了西方現代主義[包括後現代主義]的觀念和技巧,透過新的價值取向與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發生決裂,反映中國現代生活中的情感享受、物質追求和底層人們生活的合理性,先鋒小說更趨向於人本主義的描寫,追求人格平等。  中國當代文學中先鋒精神的源頭一直可以追溯到文革中青年一代在詩歌與小說領域的探索,但是直到80年代中葉文學中激進的實驗才形成了強大的陣容和聲勢。所謂先鋒精神,意味著以前衛的姿態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與之相關的藝術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極端的態度對文學的共名狀態形成強烈的衝擊。  先鋒小說是在尋根小說由高潮走向低谷時出現的一種文學形態,這是受西方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化思潮影而產生的新文學思潮,主要活動期於1986—1989年間。[編輯本段]藝術特徵  現代主義認為文學不是再現生活,摹仿生活,而是自我表現,用藝術想象創造客觀,再現客觀從而表現主體,即作者不再透過在文字中注入自己的價值評判與精神情感來建立其它體性。尤其是後現代主義的“怎樣都行”的信條,帶著不確定性構方式,加之懷疑與否定的內在性的流動,由此顛覆了現實主義小說創作原則,先鋒小說形成了一種從自我存在出發尋求人生價值和意義的哲學文學思潮。  “先鋒派”的藝術特徵表現為反對傳統文化,刻意違反約定俗成的創作原則,及欣賞習慣。片面追求藝術形式和風格上的新奇;堅持藝術超乎一切之上,不承擔任何義務;注重發掘內心世界,細膩描繪夢境和神秘抽象的瞬間世界,其技巧上廣泛採用暗示,隱喻,象徵,聯想,意象,通感和知覺化,以挖掘人物內心奧秘,意識的流動,讓不相干的事件組成齊頭並進的多層次結構的特點,難於讓眾人理解![編輯本段]先鋒小說家  80年代中期馬原、莫言、殘雪等人的崛起是先鋒小說歷史上的大事,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把它當作先鋒小說的真正開端。這一開端在敘事革命、語言實驗、生存狀態三個層面上同時進行。  所謂“一往無前”的先鋒作家其實只能是一種理想,至少在中國是如此,很少有作家能夠一直保持探索的姿態。等到90年代初,當初被人們看作是先鋒的作家們紛紛降低了探索的力度,而採取一種更能為一般讀者接受的敘述風格,有的甚至和商業文化結合,這標誌了80年代中期以來的先鋒文學思潮的終結。  在80年代前半期,文化界的啟蒙主義、人道主義思潮,雖然不可能形成“五四”時期那樣的絕對的強勢話語,但已頗有上升為“準共名”的趨勢。先鋒文學的出現,某種程度上是對啟蒙與人性的懷疑,打破了傳統的文學規範,使得極端個人化的寫作成為可能。  以馬原的“敘事革命”為例,某些評論家加之於他頭上的形式主義、技術主義的標籤其實並不合適,因為藝術形式從來不可能僅僅是形式,馬原對傳統敘事的似真幻覺的破壞以及隨之而來的經驗的主觀性、片斷性與不可確定性,打破了任何一種宏大敘事重新整合個體經驗的可能性,這使得充滿個人性與主觀性的現實凸現了出來。先鋒小說正是這樣一種打破統一的世界影象與文學影象的努力。經由這條途徑,文學進入90年代的個人寫作與個體敘事的無名狀態。  進入90年代,蘇童、餘華先後發表了《米》、《妻妾成群》、《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等小說,預示先鋒作家減弱了形式實驗和文字遊戲,開始關注人物命運,並以較為平實的語言對人類的生存和靈魂進行感悟,現實深度和人性關注又重歸文字。不少論者認為這是先鋒作家為迎合大眾而走向通俗化,這一轉向標誌著先鋒文學向現實主義傳統的迴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痛風病患者在未發病期,每天走多少步比較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