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伍增傑書法詩詞歌賦
-
2 # 我高興18
讀書無用論由來已久,時起彼伏。這個論調誤導信眾,危害不小。舊社會不識字人們說是睜眼瞎子,當代如果是文盲更是寸步難行。因此許多貧困家庭砸鍋賣鐵也要送兒女上學讀書,許多知識分子還感到知識不夠用,繼續求學深造。說讀書無用論的多是讀書不多或且學習不好的人,他們知識不多,能力有限,工作不順,生活不易卻把問題歸究為讀書無用。尤其是看到比自已讀書少的人創業成功,收入豐厚更錯誤地認為讀書無用。
-
3 # 輕風教育
“讀書無用論”是一種思潮,在這個精緻的利己主義盛行的時代,把讀書看作能否賺錢的技能培訓,把讀書有用就是賺很多的錢對等起來的人不少,他們成為“讀書無用論”的主要擁護者。
如果追索“讀書無用論”的由來,最早可以認為是孔子的學生子路的“以此言之,何學之有”。
有一次孔子問子路有什麼喜好,子路說我喜歡長劍,孔子說那以你的天賦,再加上學習,就不會有人趕得上你了,於是子路說,南山有一種竹子,不需要加工就是筆直的,把竹子削片削尖後射出去,就能穿透皮革,所以有些東西天賦異秉又何必經過學習的過程呢?孔子回答說,那如果劈開它在一端束上羽毛,在另一端裝上金屬的箭頭,並將它磨得十分鋒利,它射的不就更加深了嗎?子路聽讓後恍然大悟,拜謝道,真是受益良多。
近代的“讀書無用論”的思潮在那個動盪的十年中盛行,這種說法一直延續到現在,而現在的一些社會現象更是加劇了這種思潮的蔓延。
從“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到所謂的“戲子當道”,從有少數讀名牌大學的人沒能有很好的發展,到暴發戶的增多,都給了“讀書無用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明”。
其實想想就能發現“讀書無用論”有著巨大的邏輯漏洞,一是從形成上將“上學”等同於“讀書”,二是在結果上將賺錢多看作有用,將賺錢少看作無用。
莫言沒上過多少學,但你能說他沒讀過多少書?李嘉誠成為華人的首富,你說他沒有學習?不說這些名人,就說在改革開放中有許多成功的人,他們沒有考上大學,不少在小學初中就輟學了,但他們不是在社會這個大學堂中不斷學習不斷進取,他們能取得成功?相反,雖然有不少人看似考取了名牌大學,他們進入大學就不思進取,或者有不少人成為考試的機器,性格能力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他們最終被社會淘汰也是必然。這正是沒有讀好書的原因。
現在有太多的人將“讀書”與“上學”,將“讀書”與單純的對知識的學習等同起來,將“讀書”有用無用與人對物質的追求等同起來,這正是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巨大的問題。
-
4 # 霍徙埿荻
子路曰:“學有益乎?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兩千多年前孔子的學生子路就曾對學習發出過質疑之聲,可見讀書無用這種思想自古有之。文革期間四人幫把讀書人貶成”臭老九”誣其走“白專道路”,使得人們對讀書敬而遠之。現今社會金錢至上,學業有成的不如退學經商的,搞科學研究的不如螢幕上賣臉的,於是有了“讀博窮三代,科研毀一生”的說法,“讀書無用論”再次興起。
讀書真的無用嗎?
要搞清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明白什麼是書?書是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凝聚,是文明的傳承。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Sunny,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書就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一座燈塔,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
我們讀書的過程,就是汲取知識,增長智慧,延續文明的過程。讀書可以明智,讓我們開闊視野,豐富閱歷;讀書可以訓練思想,提升境界;讀書可以明辨是非黑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讀書可以培養技能,提高生存能力。所以讀書就是學習,就是正心修身的手段。
如果不讀書,會怎樣?俗話說:胸無點墨,草包一個。不讀書的人思想愚昧、無知衝動,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這樣的人大概是古時帝王最喜歡的了,民智未開,易受矇蔽,便可以以朕為中心了。當然這樣的人同樣也很危險,容易受到蠱惑,一旦被有心人煽動,那就很容易變成暴民。因為他的頭腦是一張白紙,就看畫上什麼樣的圖案了。即便處於當今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不也有諸多騙局芸芸受騙者嗎?究其原因也無非是閱歷不足,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無法壓住自身的慾望罷了。再者,如果不讀書,就會陷入空有一身抱負而無處施展,甚至是無法施展的境地。就像昂首挺立的雄雞遙望翱翔於天的雄鷹,只能引勁喔喔喔了!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讀書有用,這是一個無需爭辯的事實!在任何時代,讀書無用論絕對是一種危險的思潮,這是阻礙社會進步發展的大敵。
“一個人如果他不知道學習的重要,他永遠也不會變得聰明。——毛澤東”
回覆列表
有用無用論者,首先眼光不高,只在眼前,且短視故。其次以為書如五穀。只在“用”也。再者,讀書不甚深刻,或死讀,不求甚解,囫圇吞棗。其實書無“用與無用”之論。書讀得越多越好越知道書之重要,書便有了無窮無盡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