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毒不發 bù dú bù fā
成語解釋:不受凌辱就不能發奮圖強
赤口毒舌 chì kǒu dú shé
成語解釋:赤:火紅色。形容言語惡毒,出口傷人。
毒瀧惡霧 dú lóng è wù
成語解釋:惡劣的雲雨霧氣。比喻暴虐兇殘的黑暗勢力。
毒蛇猛獸 dú shé měng shòu
成語解釋:泛指對人類生命有威脅的動物。比喻貪暴者
毒手尊拳 dú shǒu zūn quán
成語解釋:毒手:兇狠的毆打。泛指無情的打擊。
毒藥苦口 dú yào kǔ kǒu
成語解釋:毒藥:攻毒的藥物。比喻尖銳的批評雖然像毒藥一樣苦口難服,卻能讓人醒悟
含荼茹毒 hán tú rú dú
成語解釋:荼:苦菜;茹:吃。比喻歷盡辛苦
何其毒也 hé qí dú yě
成語解釋:也:文言助語,置於詞尾,與“何”相配合,構成反詰語氣。多麼狠毒呀!
厚味臘毒 hòu wèi là dú
成語解釋:謂味美者毒烈。
虎毒不食兒 hǔ dú bù shí ér
成語解釋:老虎再歹毒也不會吃掉自己的孩子
狼猛蜂毒 láng měng fēng dú
成語解釋:形容人兇狠毒辣。
荼毒生靈 tú dú shēng líng
成語解釋:荼毒:毒害、殘害;生靈:指百姓。指殘害人民。
五毒俱全 wǔ dú jù quán
成語解釋:五毒:多指蛇、蠍、蜈蚣、壁虎、蟾蜍五種動物。指違法亂紀,各種壞事都做。
晏安鴆毒 yàn ān zhèn dú
成語解釋:晏:安逸;鴆:傳說中的毒鳥,用其羽毛泡酒,有劇毒。指貪圖享樂等於喝毒酒自殺
【dú】
有害的性質或有害的東西:~氣。~性。~餌。~藥。~蛇。吸~。販~。
害,傷害:~害。~化。~殺。莫予~也(沒有誰能危害我,即誰也不能把我怎麼樣)。
兇狠,猛烈:~辣。~計。~刑。狠~。惡~。(5)恨,以為苦:令人憤~。
有害的影響:~素。~瘤
統治:這個意思只在古文裡出現。例如:“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毒在做統治時不帶貶義,應當注意類似“秦以無道毒天下”時的翻譯,應該是秦國以無道昏庸統治天下,而不是秦國以無道昏庸毒害天下
【dài】
古同“玳”,玳瑁。
“毒與篤,同韻同義。此為同韻之字代本字之例。《尚書·微子》:“天毒降災,荒殷邦……”《史記·宋微子世家》引作:“天篤下災,亡殷國……”(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入門》(油印本),廣西師範學院教材部,1962年2月)
【Dǔ】
身毒——印度河流域古國名。始見於《史記》,為中國對印度的最早譯名。原文為梵語Sindhu,古波斯語訛為Hindhu,古希臘語更轉為Indus。其後中國古文獻中亦作申毒、辛頭、信度、身度、天竺、賢豆、印度等,皆同音異譯。其領域有時亦包括印度河以東的南亞次大陸地區。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28年左右到達帕米爾以西的大夏,聽說在大夏東南數千裡有身毒國,並在大夏看到從身毒國販運來的邛竹杖和蜀布。張騫認為大夏在漢西南,而身毒在大夏東南,則身毒應距中國蜀郡不遠。漢武帝聽信此言,從蜀郡四道出使,企圖從中國的西南地區經身毒通往大夏,但因當地少數民族的阻攔沒有成功。據《後漢書·西域傳》所載,中國在2世紀時對身毒的地理、物產、宗教、政治情況已有初步瞭解;且知當時身毒許多地區皆屬“月氏”,即早期貴霜帝國(即貴霜)。這是由於東漢時佛教已傳入中國的緣故。
【詞語示例】
毒害 dúhài用有毒的東西使人受害。
〖例句〗不健康的書刊會毒害青少年的心靈,使他們產生錯誤的觀念和行為。
毒辣 dúlà心腸或手段等狠毒殘酷。
〖例句〗敵人的手段再陰險毒辣,也不會使真正的革命者屈服。
毒品 dúpǐn指作為嗜好品用而對身體有害的鴉片、海洛因、嗎啡等。
毒手 dúshǒu殺人或害人的狠毒手段。
〖例句〗公安幹警輪流防衛,讓犯罪分子沒機會下毒手。
不毒不發 bù dú bù fā
成語解釋:不受凌辱就不能發奮圖強
赤口毒舌 chì kǒu dú shé
成語解釋:赤:火紅色。形容言語惡毒,出口傷人。
毒瀧惡霧 dú lóng è wù
成語解釋:惡劣的雲雨霧氣。比喻暴虐兇殘的黑暗勢力。
毒蛇猛獸 dú shé měng shòu
成語解釋:泛指對人類生命有威脅的動物。比喻貪暴者
毒手尊拳 dú shǒu zūn quán
成語解釋:毒手:兇狠的毆打。泛指無情的打擊。
毒藥苦口 dú yào kǔ kǒu
成語解釋:毒藥:攻毒的藥物。比喻尖銳的批評雖然像毒藥一樣苦口難服,卻能讓人醒悟
含荼茹毒 hán tú rú dú
成語解釋:荼:苦菜;茹:吃。比喻歷盡辛苦
何其毒也 hé qí dú yě
成語解釋:也:文言助語,置於詞尾,與“何”相配合,構成反詰語氣。多麼狠毒呀!
厚味臘毒 hòu wèi là dú
成語解釋:謂味美者毒烈。
虎毒不食兒 hǔ dú bù shí ér
成語解釋:老虎再歹毒也不會吃掉自己的孩子
狼猛蜂毒 láng měng fēng dú
成語解釋:形容人兇狠毒辣。
荼毒生靈 tú dú shēng líng
成語解釋:荼毒:毒害、殘害;生靈:指百姓。指殘害人民。
五毒俱全 wǔ dú jù quán
成語解釋:五毒:多指蛇、蠍、蜈蚣、壁虎、蟾蜍五種動物。指違法亂紀,各種壞事都做。
晏安鴆毒 yàn ān zhèn dú
成語解釋:晏:安逸;鴆:傳說中的毒鳥,用其羽毛泡酒,有劇毒。指貪圖享樂等於喝毒酒自殺
【dú】
有害的性質或有害的東西:~氣。~性。~餌。~藥。~蛇。吸~。販~。
害,傷害:~害。~化。~殺。莫予~也(沒有誰能危害我,即誰也不能把我怎麼樣)。
兇狠,猛烈:~辣。~計。~刑。狠~。惡~。(5)恨,以為苦:令人憤~。
有害的影響:~素。~瘤
統治:這個意思只在古文裡出現。例如:“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毒在做統治時不帶貶義,應當注意類似“秦以無道毒天下”時的翻譯,應該是秦國以無道昏庸統治天下,而不是秦國以無道昏庸毒害天下
【dài】
古同“玳”,玳瑁。
“毒與篤,同韻同義。此為同韻之字代本字之例。《尚書·微子》:“天毒降災,荒殷邦……”《史記·宋微子世家》引作:“天篤下災,亡殷國……”(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入門》(油印本),廣西師範學院教材部,1962年2月)
【Dǔ】
身毒——印度河流域古國名。始見於《史記》,為中國對印度的最早譯名。原文為梵語Sindhu,古波斯語訛為Hindhu,古希臘語更轉為Indus。其後中國古文獻中亦作申毒、辛頭、信度、身度、天竺、賢豆、印度等,皆同音異譯。其領域有時亦包括印度河以東的南亞次大陸地區。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28年左右到達帕米爾以西的大夏,聽說在大夏東南數千裡有身毒國,並在大夏看到從身毒國販運來的邛竹杖和蜀布。張騫認為大夏在漢西南,而身毒在大夏東南,則身毒應距中國蜀郡不遠。漢武帝聽信此言,從蜀郡四道出使,企圖從中國的西南地區經身毒通往大夏,但因當地少數民族的阻攔沒有成功。據《後漢書·西域傳》所載,中國在2世紀時對身毒的地理、物產、宗教、政治情況已有初步瞭解;且知當時身毒許多地區皆屬“月氏”,即早期貴霜帝國(即貴霜)。這是由於東漢時佛教已傳入中國的緣故。
【詞語示例】
毒害 dúhài用有毒的東西使人受害。
〖例句〗不健康的書刊會毒害青少年的心靈,使他們產生錯誤的觀念和行為。
毒辣 dúlà心腸或手段等狠毒殘酷。
〖例句〗敵人的手段再陰險毒辣,也不會使真正的革命者屈服。
毒品 dúpǐn指作為嗜好品用而對身體有害的鴉片、海洛因、嗎啡等。
毒手 dúshǒu殺人或害人的狠毒手段。
〖例句〗公安幹警輪流防衛,讓犯罪分子沒機會下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