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長期主義者通常都是:長期重倉具有永續現金流特徵的龍頭股。
據資料統計,過去5年中收益率高達四五倍的私募,它們的共性都是長期滿倉。
“百戰百勝,不如一戰而定”。
在投資中賺若干次小錢,抵不上一次大錢對財富積累更有意義。
長期主義的策略是:用長期持有的倉位去等待那關鍵的30天、去等待關鍵的3年。
特斯拉目前的市值為4000億美元,但今年的年度漲幅就高達4倍,特斯拉最大的機構股東Baillie Gifford如果沒有長期的持有倉位,很難享受到特斯拉暴漲的收益。
倉位是檢驗真假價值投資者的試金石。
不能在狂風暴雨中淡定持股,,不敢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的人無論如何也算不上合格的價值投資者。
倉位也是檢驗一個投資者是否從內心真正看好其所持有的股票,正如段永平所說的“對於一隻個股來說,壓百分之五的倉位與壓身家功力相差20年”。
比如過去6年,海天味業上漲了近10倍,如果一個投資者僅買入了100股,並不會對他的財富產生多大影響。
1992年,索羅斯旗下基金經理德魯肯米勒認為,英國政府的英鎊不會貶值的許諾是嘴硬心虛,於是他投放了20億美金做空英鎊。索羅斯聽了他的彙報後說了一句話,這句話也成為華爾街的名言金句“如果你相信自己是正確的,為什麼只投入這麼少的資金。”
在外圍成熟市場中,股票型私募大都是高倉位運作,以擇股為主,充分發揮基金經理對個股的選擇能力。
A股中很多人極力追求避免短期波動,短期內貌似也可以做得到,但從中長期來看,卻違背了風險收益匹配的基本原理,長期收益遠不如以充分投資和長期投資為原則的人。
真正的長期投資者從來不考慮這種短期擾動。真正的長期主義者,就像特斯拉的最大機構股東Baillie Gifford所說的“真正的投資者是以10年為單位,而非以季度為單位來思考投資”,BG在特斯拉上的獲利約為170億美金。
段永平從180元重倉買入茅臺,一路向下買到120元的底部,在貴州茅臺上的收益也接近10倍。
巴菲特從2016年底開始買入蘋果,直到蘋果佔到整個投資組合的40%左右,在蘋果上的收益至今約為3倍。
真正的長期主義者不會因為年末擾動、風格轉換等因素而動搖,迴避了短期波動的人,短期看可能業績可能表現不錯,長期看業績基本都是很平庸的。
A股機構過去幾年的業績表現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儘管過去5年來四五倍漲幅的個股比比皆是,但四五倍收益率的機構卻非常少。
可能價值投資者所投資的公司和技術未必能全部盈利,但是非對稱性的巨大收益依然可以賺取鉅額收益:一個成功的投資專案可以賺取許多倍收益,而一個失敗的投資專案所損失的僅限於本金。
上圖就是某機構在2004年3月1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間,收益排名前十的股票和收益排名後十的股票收益率,收益排名第一位的股票取得了22倍的收益,第二名的股票取得了18倍的收益,第三名收益為16倍,而後十名中最大損失的投資不過是本金。前十名的收益遠遠覆蓋掉了後十名的虧損。
附:特斯拉最大的機構股東Baillie Gifford研究框架12問和風險6問。
研究框架十二問:
1. 公司未來五年的銷售規模是多少?
2. 公司未來五年會發生什麼?
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關係到公司的成長性。
3. 為什麼客戶會喜歡這家公司?
4. 為什麼其他人不能做相同的業務?
5. 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會如何影響到公司?
這三個問題的回答關係到公司業務的持續性。
6. 管理層和他們的文化是如何支援公司的?
7. 這家公司能讓世界變得更好嗎?
這兩個問題關係到公司的管理。
8. 這家公司的盈利將會如何?
9. 公司最大的潛在收入是多少?
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關係到公司的財務強度。
10. 為什麼市場現在不重視這家公司?
11. 哪些因素可以使我們從外部驗證這項投資?
12. 我們如何增加我們的知識?
這三個問題關係到我們的判斷力。
風險六問:
1. 投資組合忽略了什麼大機會和世界大的變化?
2. 我們如何在投資組合中反映出所看到的大機會和大變化?
3. 什麼機會我們投資了,但是力度仍然不夠?
4. 我們沒有投資哪些表現最好的公司?
5. 我們為什麼沒有投資於它們,我們如何確保將來不要錯過類似的機會?
6. 我們如何能提高我們的研究和決策過程?
真正的長期主義者通常都是:長期重倉具有永續現金流特徵的龍頭股。
據資料統計,過去5年中收益率高達四五倍的私募,它們的共性都是長期滿倉。
“百戰百勝,不如一戰而定”。
在投資中賺若干次小錢,抵不上一次大錢對財富積累更有意義。
長期主義的策略是:用長期持有的倉位去等待那關鍵的30天、去等待關鍵的3年。
特斯拉目前的市值為4000億美元,但今年的年度漲幅就高達4倍,特斯拉最大的機構股東Baillie Gifford如果沒有長期的持有倉位,很難享受到特斯拉暴漲的收益。
倉位是檢驗真假價值投資者的試金石。
不能在狂風暴雨中淡定持股,,不敢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的人無論如何也算不上合格的價值投資者。
倉位也是檢驗一個投資者是否從內心真正看好其所持有的股票,正如段永平所說的“對於一隻個股來說,壓百分之五的倉位與壓身家功力相差20年”。
比如過去6年,海天味業上漲了近10倍,如果一個投資者僅買入了100股,並不會對他的財富產生多大影響。
1992年,索羅斯旗下基金經理德魯肯米勒認為,英國政府的英鎊不會貶值的許諾是嘴硬心虛,於是他投放了20億美金做空英鎊。索羅斯聽了他的彙報後說了一句話,這句話也成為華爾街的名言金句“如果你相信自己是正確的,為什麼只投入這麼少的資金。”
在外圍成熟市場中,股票型私募大都是高倉位運作,以擇股為主,充分發揮基金經理對個股的選擇能力。
A股中很多人極力追求避免短期波動,短期內貌似也可以做得到,但從中長期來看,卻違背了風險收益匹配的基本原理,長期收益遠不如以充分投資和長期投資為原則的人。
真正的長期投資者從來不考慮這種短期擾動。真正的長期主義者,就像特斯拉的最大機構股東Baillie Gifford所說的“真正的投資者是以10年為單位,而非以季度為單位來思考投資”,BG在特斯拉上的獲利約為170億美金。
段永平從180元重倉買入茅臺,一路向下買到120元的底部,在貴州茅臺上的收益也接近10倍。
巴菲特從2016年底開始買入蘋果,直到蘋果佔到整個投資組合的40%左右,在蘋果上的收益至今約為3倍。
真正的長期主義者不會因為年末擾動、風格轉換等因素而動搖,迴避了短期波動的人,短期看可能業績可能表現不錯,長期看業績基本都是很平庸的。
A股機構過去幾年的業績表現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儘管過去5年來四五倍漲幅的個股比比皆是,但四五倍收益率的機構卻非常少。
可能價值投資者所投資的公司和技術未必能全部盈利,但是非對稱性的巨大收益依然可以賺取鉅額收益:一個成功的投資專案可以賺取許多倍收益,而一個失敗的投資專案所損失的僅限於本金。
上圖就是某機構在2004年3月1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間,收益排名前十的股票和收益排名後十的股票收益率,收益排名第一位的股票取得了22倍的收益,第二名的股票取得了18倍的收益,第三名收益為16倍,而後十名中最大損失的投資不過是本金。前十名的收益遠遠覆蓋掉了後十名的虧損。
附:特斯拉最大的機構股東Baillie Gifford研究框架12問和風險6問。
研究框架十二問:
1. 公司未來五年的銷售規模是多少?
2. 公司未來五年會發生什麼?
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關係到公司的成長性。
3. 為什麼客戶會喜歡這家公司?
4. 為什麼其他人不能做相同的業務?
5. 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會如何影響到公司?
這三個問題的回答關係到公司業務的持續性。
6. 管理層和他們的文化是如何支援公司的?
7. 這家公司能讓世界變得更好嗎?
這兩個問題關係到公司的管理。
8. 這家公司的盈利將會如何?
9. 公司最大的潛在收入是多少?
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關係到公司的財務強度。
10. 為什麼市場現在不重視這家公司?
11. 哪些因素可以使我們從外部驗證這項投資?
12. 我們如何增加我們的知識?
這三個問題關係到我們的判斷力。
風險六問:
1. 投資組合忽略了什麼大機會和世界大的變化?
2. 我們如何在投資組合中反映出所看到的大機會和大變化?
3. 什麼機會我們投資了,但是力度仍然不夠?
4. 我們沒有投資哪些表現最好的公司?
5. 我們為什麼沒有投資於它們,我們如何確保將來不要錯過類似的機會?
6. 我們如何能提高我們的研究和決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