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春意圖。出自:《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創作的一首詩。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緻;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寓理趣於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原文:春日宋代: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譯文:風和日麗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這首詩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是作者春天郊遊時所寫的遊春觀感。而根據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這首詩創作之時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佔,泗水遊春不是實事,而是一種虛擬。作者也從未到過泗水之地,而此詩卻寫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潛心理學,心儀孔聖,嚮往於當年孔子居洙泗之上,絃歌講誦,傳道授業的勝事,於是託意於神遊尋芳。因此此詩其實是借泗水這個孔門聖地來說理的。賞析:人們一般認為這是一首詠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一句中分三層敘說,特別是以“泗水濱”結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尋”字不僅寫出作者逸興,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描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無邊光景”逆承首句“勝日尋芳”,說尋芳的結果。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這裡不做細碎描寫,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貼,而是從極廣大的空間落筆。作者介紹: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朱熹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熱心於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地授徒講學,無論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實踐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朱熹在世之時,曾經整頓了一些縣學、州學,又親手創辦了同安縣學、武夷精含、考亭書院,重建了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並且還親自制定了學規。編撰了“小學”和“大學”的教材。為封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知識分子,其中包括不少著名的學者,形成了自己的學派。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知南康軍的時候,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是宋代四大著名書院之一。原址在江西星子縣境內廬山五老峰東南。此處曾經是唐代名士李渤隱居講學之處,當年李渤喜養白鹿,因此得名。南唐開始在此建立學舍,號為廬山國學,宋時又在此建立書院。十月,派人訪查白鹿洞舊址,並撥款重建了書院,又遍搜江西諸郡書籍文字以充實藏書,購置日產以供辦學之用。書院得到朝廷的認可,教學活動由朱熹親自主持。
描繪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春意圖。出自:《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創作的一首詩。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緻;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於亂世中追求聖人之道的美好願望。全詩寓理趣於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原文:春日宋代: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譯文:風和日麗遊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緻。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這首詩從字面意思上來看,是作者春天郊遊時所寫的遊春觀感。而根據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這首詩創作之時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佔,泗水遊春不是實事,而是一種虛擬。作者也從未到過泗水之地,而此詩卻寫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潛心理學,心儀孔聖,嚮往於當年孔子居洙泗之上,絃歌講誦,傳道授業的勝事,於是託意於神遊尋芳。因此此詩其實是借泗水這個孔門聖地來說理的。賞析:人們一般認為這是一首詠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一句中分三層敘說,特別是以“泗水濱”結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尋”字不僅寫出作者逸興,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描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無邊光景”逆承首句“勝日尋芳”,說尋芳的結果。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遊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這裡不做細碎描寫,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貼,而是從極廣大的空間落筆。作者介紹: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朱熹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熱心於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地授徒講學,無論在教育思想或教育實踐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朱熹在世之時,曾經整頓了一些縣學、州學,又親手創辦了同安縣學、武夷精含、考亭書院,重建了白鹿洞書院和嶽麓書院,並且還親自制定了學規。編撰了“小學”和“大學”的教材。為封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知識分子,其中包括不少著名的學者,形成了自己的學派。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知南康軍的時候,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是宋代四大著名書院之一。原址在江西星子縣境內廬山五老峰東南。此處曾經是唐代名士李渤隱居講學之處,當年李渤喜養白鹿,因此得名。南唐開始在此建立學舍,號為廬山國學,宋時又在此建立書院。十月,派人訪查白鹿洞舊址,並撥款重建了書院,又遍搜江西諸郡書籍文字以充實藏書,購置日產以供辦學之用。書院得到朝廷的認可,教學活動由朱熹親自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