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的種植技術 ,如何種蔥長得好,長蔥白型的大蔥種植方法
蔥為百合科,蔥屬二三年生草植物,幼葉剛伸出鞘時黃綠色,實心,成齡葉翠綠色或深綠色,管狀中空,表面光滑有白色蠟質層。大蔥根據蔥白的形態和長短,可分為長蔥白型和短蔥白型兩種。大蔥的藥用價值比較高,對細菌有較強的抑制和殺滅作用。
因為我市的氣候環境相差不大,所以大蔥在我市種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下面是我們向大家介紹的大蔥種植方法。
育苗土地要以有機肥作基肥,以人畜有機肥為主,如(人糞、熟雞糞、牛羊糞等等)並要精細整地,在每塊地上撒播種子 2 — 2.5 千克,播種前,地要澆足底水,播種後要細土 0.5 釐米,再蓋上綠色植物細杆,經常保持土壤溼潤,播後 15 天左右出苗,出苗後要撒細土護根,並注意間苗、撥草、追肥。
如果要定植,先將苗撥出,把大小苗分開栽,株距 4 — 5 釐米,每畝大約可栽 2 — 3 萬株。定植前將蔥根浸在 1000 倍的蟲藥液中 2 小時,對預防根蟲且有定作用,在定植 20 天左右,根據葉鞘伸長的情況,要施行培土,土要培在大蔥分的下面,防止泥土進入心葉,引起腐爛 ,培土進行 2 — 3 次,這樣可使蔥生長,產量高,品質好,培土可用腐熟人糞尿加水 3 倍— 5 倍稀釋施後,順莖澆灌。如不加水稀釋施後,立即澆水,使糞滲入地下,一般地塊灌 3 — 4 次人糞尿水即可,一次畝施人糞尿 10 公斤左右。
在大蔥的生長過程中它的病蟲害有霜黴病,紫斑病。用 8% 代森鋅 0.5% 水溶液灑,生石灰和水,按 1 : 200 倍的比例配製波爾多液或碳酸銅,每畝用 50 公斤,根據農業蟲害,每畝用鉀胺磷粉 50 公斤或 2.5% ,敵的蟲粉 3.5 公斤至 4.5 公斤或用 2.5 公斤鋅硫磷顆粒劑施於土內。
大蔥栽培技術
一、栽培時間:大蔥適應性廣,耐寒耐熱,適於分期播種,週年供應,一般秋季栽培在前以年9月下旬—10月上旬露地播種育苗,10月上旬以後播種需在小拱棚內育苗,翌年麥收前後(6——7月份)定植,經越夏管理,10——11月份均可收穫。也可在當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育苗,夏栽秋收,但產量比秋播要低,如果春季收穫上市,可以夏季播種,秋季定植,根據市場而定。
二、栽培技術:
1、播種育苗:首先要選擇前茬不是蔥蒜類蔬菜的地塊,土質肥沃,背風向陽,前茬作物收穫後進行秋冬育苗,施足底肥,畝施25千克,優質糞肥5立方米,或優質雞糞250千克,糞肥一定要腐熟,原則用75%辛硫磷600倍液將糞噴勻堆悶一晝夜方可使用,以防治危害。將肥料撒施均勻,深 耕20釐米耙平,然後做畦,一般育苗畦畦寬1.2—1.5米,長度不限(因栽培面積而定),畦埂高20釐米,下底寬30釐米,上底寬20釐米,兩面修成梯形,用腳踩實。播種時將畦面樓平踩實,澆一大水,待水滲下後,均勻撒入種子,用種量按每畝苗床播1.5千克種子,(可栽5畝),然後蓋上一釐米厚的細土,為防除雜草,還要畝噴125克—150克33%施田補(除草劑),最後用2米寬的塑膠薄膜與2米長的竹片搭成40釐米高的小拱棚,大約15天苗子出齊。
2、苗期管理:一般露地播種,當蔥苗長出第一片直葉,應根據墒情澆水1—2次,而採用小拱棚晚播的可以在土壤即將凍結前澆一次凍水即可。早春返青後當棚內溫度達到13℃時進行追肥、澆水、間苗、除草,逐步撤去小拱棚(棚外溫度達到19℃時)。進入5月中旬開始蹲苗,即控制澆水,以利定植後緩苗快,此時苗高應達到30~40釐米,如發現病蟲害應及時除治。
3、移栽:①移栽前的準備。栽培大蔥的大田,也必須是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近3年沒有種過蔥蒜類蔬菜的地塊。用犁開深20釐米的溝,溝距80—90釐米,在溝內按畝施25千克和、餅肥10千克和、毒餌2.5千克均勻撒施,再用犁去掉鏵往下挑一犁深,使20釐米深的溝底土壤疏鬆,並使土壤呼肥料、毒餌充分混合均勻,然後往溝內灌水,準備栽苗。②移栽:待溝內水滲下後,立即栽苗,苗子要隨栽隨起,按大中小分級定植,將蔥苗插入泥內,深度以蔥苗最下部葉距溝內泥面2釐米為宜,溝中間栽2行,三角定植,株行距5釐米。插苗後第二天將溝內蓋上2釐米的細土,以便保墒。
4、田間管理:①緩苗越夏期。移栽後7—8天可緩苗,但蔥苗到立秋前生長緩慢,對水分的消耗不多,一般緩苗後20~30天內不澆水。應多次中耕鬆土,除草,促進根系向縱深發展。炎夏多雨季節,要注意防澇降溫。熱雨後可用井水“串灌”,即隨澆隨排,以降低地溫,改善土壤通氣狀況。②蔥白生長盛期。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此期要及時追肥、澆水、培土。結合澆水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追尿素和腐殖酸復混肥各10千克和,處署前後進行第二次追肥,可畝施硫酸鉀復
蔥的種植技術 ,如何種蔥長得好,長蔥白型的大蔥種植方法
蔥為百合科,蔥屬二三年生草植物,幼葉剛伸出鞘時黃綠色,實心,成齡葉翠綠色或深綠色,管狀中空,表面光滑有白色蠟質層。大蔥根據蔥白的形態和長短,可分為長蔥白型和短蔥白型兩種。大蔥的藥用價值比較高,對細菌有較強的抑制和殺滅作用。
因為我市的氣候環境相差不大,所以大蔥在我市種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下面是我們向大家介紹的大蔥種植方法。
育苗土地要以有機肥作基肥,以人畜有機肥為主,如(人糞、熟雞糞、牛羊糞等等)並要精細整地,在每塊地上撒播種子 2 — 2.5 千克,播種前,地要澆足底水,播種後要細土 0.5 釐米,再蓋上綠色植物細杆,經常保持土壤溼潤,播後 15 天左右出苗,出苗後要撒細土護根,並注意間苗、撥草、追肥。
如果要定植,先將苗撥出,把大小苗分開栽,株距 4 — 5 釐米,每畝大約可栽 2 — 3 萬株。定植前將蔥根浸在 1000 倍的蟲藥液中 2 小時,對預防根蟲且有定作用,在定植 20 天左右,根據葉鞘伸長的情況,要施行培土,土要培在大蔥分的下面,防止泥土進入心葉,引起腐爛 ,培土進行 2 — 3 次,這樣可使蔥生長,產量高,品質好,培土可用腐熟人糞尿加水 3 倍— 5 倍稀釋施後,順莖澆灌。如不加水稀釋施後,立即澆水,使糞滲入地下,一般地塊灌 3 — 4 次人糞尿水即可,一次畝施人糞尿 10 公斤左右。
在大蔥的生長過程中它的病蟲害有霜黴病,紫斑病。用 8% 代森鋅 0.5% 水溶液灑,生石灰和水,按 1 : 200 倍的比例配製波爾多液或碳酸銅,每畝用 50 公斤,根據農業蟲害,每畝用鉀胺磷粉 50 公斤或 2.5% ,敵的蟲粉 3.5 公斤至 4.5 公斤或用 2.5 公斤鋅硫磷顆粒劑施於土內。
大蔥栽培技術
一、栽培時間:大蔥適應性廣,耐寒耐熱,適於分期播種,週年供應,一般秋季栽培在前以年9月下旬—10月上旬露地播種育苗,10月上旬以後播種需在小拱棚內育苗,翌年麥收前後(6——7月份)定植,經越夏管理,10——11月份均可收穫。也可在當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育苗,夏栽秋收,但產量比秋播要低,如果春季收穫上市,可以夏季播種,秋季定植,根據市場而定。
二、栽培技術:
1、播種育苗:首先要選擇前茬不是蔥蒜類蔬菜的地塊,土質肥沃,背風向陽,前茬作物收穫後進行秋冬育苗,施足底肥,畝施25千克,優質糞肥5立方米,或優質雞糞250千克,糞肥一定要腐熟,原則用75%辛硫磷600倍液將糞噴勻堆悶一晝夜方可使用,以防治危害。將肥料撒施均勻,深 耕20釐米耙平,然後做畦,一般育苗畦畦寬1.2—1.5米,長度不限(因栽培面積而定),畦埂高20釐米,下底寬30釐米,上底寬20釐米,兩面修成梯形,用腳踩實。播種時將畦面樓平踩實,澆一大水,待水滲下後,均勻撒入種子,用種量按每畝苗床播1.5千克種子,(可栽5畝),然後蓋上一釐米厚的細土,為防除雜草,還要畝噴125克—150克33%施田補(除草劑),最後用2米寬的塑膠薄膜與2米長的竹片搭成40釐米高的小拱棚,大約15天苗子出齊。
2、苗期管理:一般露地播種,當蔥苗長出第一片直葉,應根據墒情澆水1—2次,而採用小拱棚晚播的可以在土壤即將凍結前澆一次凍水即可。早春返青後當棚內溫度達到13℃時進行追肥、澆水、間苗、除草,逐步撤去小拱棚(棚外溫度達到19℃時)。進入5月中旬開始蹲苗,即控制澆水,以利定植後緩苗快,此時苗高應達到30~40釐米,如發現病蟲害應及時除治。
3、移栽:①移栽前的準備。栽培大蔥的大田,也必須是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近3年沒有種過蔥蒜類蔬菜的地塊。用犁開深20釐米的溝,溝距80—90釐米,在溝內按畝施25千克和、餅肥10千克和、毒餌2.5千克均勻撒施,再用犁去掉鏵往下挑一犁深,使20釐米深的溝底土壤疏鬆,並使土壤呼肥料、毒餌充分混合均勻,然後往溝內灌水,準備栽苗。②移栽:待溝內水滲下後,立即栽苗,苗子要隨栽隨起,按大中小分級定植,將蔥苗插入泥內,深度以蔥苗最下部葉距溝內泥面2釐米為宜,溝中間栽2行,三角定植,株行距5釐米。插苗後第二天將溝內蓋上2釐米的細土,以便保墒。
4、田間管理:①緩苗越夏期。移栽後7—8天可緩苗,但蔥苗到立秋前生長緩慢,對水分的消耗不多,一般緩苗後20~30天內不澆水。應多次中耕鬆土,除草,促進根系向縱深發展。炎夏多雨季節,要注意防澇降溫。熱雨後可用井水“串灌”,即隨澆隨排,以降低地溫,改善土壤通氣狀況。②蔥白生長盛期。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此期要及時追肥、澆水、培土。結合澆水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追尿素和腐殖酸復混肥各10千克和,處署前後進行第二次追肥,可畝施硫酸鉀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