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道行2818

    哪個版本《易經》更權威?回答這個問題前,需要對《易經》的發展有個基本瞭解。

    《易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頭,但卻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才逐漸完善;古有“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之說,對應三古三聖,即上古伏羲、中古文王、下古孔子;三大聖人對《易》的貢獻是傑出的。按照《易》的形成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易階段,即;伏羲易階段,文王易階段,周公易階段,孔子易階段。下面分述這四大階段的主要成就及貢獻:

    一、伏羲易階段:

    伏羲為上古三皇之一,即古帝太昊,在位115年;伏羲易是《易》文化的發端,可謂《易》之圭臬;《易》以卦形符號構成體系。《易傳》記載:伏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準確說,應該是自然而成發現八卦。因為伏羲八卦是推演出來的,而非憑空編撰出來的,即先以“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進而遂生六十四卦。伏羲從中發現,六十四卦皆八卦重疊而成,於是觀天地鳥獸身物特徵以八卦取象,確立了以象斷卦的基礎。老子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說,很明顯是源於伏羲推演八卦之理。伏羲不僅確立了八卦之象,還根據河洛圖書確立了八卦方位;即乾南坤北、離東坎北、兌東南、震東北、巽西南、艮西北的四正四隅方位;這對後世推演卦變奠定了基礎。

    伏羲時代,先民多傍水而居,其間出現了《連山易》與《歸藏易》,這兩個《易》的主要特點是以生存相關現實確定《易》的性質,源於先民由水邊遷上陸地生活,以避免水澇之災的侵害;所以,《連山易》強調山山相連的穩固性,以艮卦為全卦之首,艮卦象為山;其後的《歸藏易》則重在將所獲物產加以收藏積蓄,故以坤卦為全經之首,坤卦象為地為藏。兩個《易》的共性均是講“不變”,改變了伏羲以卦演變的性質。傳說出自五代宋初陳拓之手的六十四卦圓方圖,顯然就是悟自伏羲演卦之理而成,去除圓圖八卦之外各卦,所餘八卦方位正是伏羲八卦方位,其六十四卦序理應就是伏羲卦序;所以,圓方圖為據八卦而自然天成的排列結果,故也名伏羲六十四卦圓方圖;體現為天圓地方、乾動坤從。

    二、文王易階段

    文王即周文王姬昌,商末周族領䄂,曾被紂王拘河南湯陰之北羑里,於拘地而演《易》,併為六十四卦撰寫下卦辭、彖辭、取命卦名,改八卦東南西北方位,以春夏秋冬四時執行之序排位,即震木居東、離火居南、兌澤居西,坎水居北;乾坤分居西北西南,示其領屬之地;同時改《連山》、《歸藏》不變之蘊,恢復伏羲變易之蘊,強調變化週而復始生息不絕,故定易名為《周易》,對卦的排列,則不依圓方圖為序。

    三、周公易階段

    周公即文王之子姫旦,西周初期政治家;之所以為易階段,是因為文王時期及其之前都是以卦推演變易,周公時則分出六爻,並逐爻撰言繫辭,以爻辭取象尤多;若上下分則為兩體(即上下卦),以爻分則為六爻,即有六象;可以說,至周公止,《周易》演繹易變之理方得以完備周全。文王所繫卦辭,周公所繫爻辭,通稱為“經”,即“易經”;《易》加上“經”字始於何時?曾子問於孔子曰:“《孝經》與《易》何以得稱‘經’?”,可見,在孔子時期,《易》己稱為《易經》了。

    四、孔子易階段

    孔子對《易》的貢獻,就是對《周易》進行了梳理,寫下了關於《易》的十翼之辭,不僅明晰了八卦取象範圍,也概括了《周易》卦序的邏輯聯絡。可以說是對《周易》在義理上的闡要,把《周易》從象佔中提升到哲學層面;十翼合稱為《易傳》,因它的重要性,後世將《周易》與《易傳》合二為一,仍稱為《周易》,並通行於世。

    在易學傳承上,出現兩大派,一是以理學治易,一是以象數治易,程頤為理學代表,邵雍為象數代表,而朱熹則不偏重,而是綰合程邵之學,以中正之識梳理象數、義理於平衡,所以朱熹成為近合程邵,遠接伏羲、文王、周公、孔子的里程碑人物,故易學樹立朱子為正統。

    要說權威,版本宜當朱熹的《周易本義》吧?因為他是從象佔角度來解釋《周易》的本義,讓人全面地認識《周易》神貌;若撇開註釋,就是無釋裸文的《周易》,版本無權威可言。

  • 2 # 無為24472

    我已經多次的回答過此類問題了。

    所以,直接告訴你及諸好易君們!二千多年以來,所有《周易》亦稱《易經》著作、著述皆為牽強附會之垃圾,無一例外。

    此就是《周易》見世以來的現狀。

  • 3 # 藍先生易學研究

    不知道易經只有一個版本嗎?

    周易是儒家對易經的理解!

    道德經是老子對易經的理解!

    曆法是朱子對易經的理解!

    黃庭經是道家的理解!

    佛經破論,是佛家對易經的理解!

    星命學,是鬼谷子對易經的理解!

    還有很多,指諸子百家文化,都是易經文化的解讀!

  • 4 # 有話少說

    通行版本《易經》,即《周易》。

    《易經》,包括六十四卦,卦辭,爻辭。《易傳》包括《彖》,《象》,《文言》,《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

    《易經》據說為周文王所作,《易傳》據說為孔子所作。西漢之後,二者合為一體,《易經》與《易傳》不分,都當作《周易》甚至《易經》念。其實《易經》才是《周易》,《易傳》只不過是用儒家的觀點解釋《易經》。

    《易傳》與《易經》合為一書,奉為儒家經典,通行本《周易》自然也就成了最權威的版本。

    然而,世上不僅只有通行本。考古發現多個不同內容的版本。阜陽漢簡,上博館楚簡,兩個版本儘管殘缺,但從儲存的內容看,二者不同,也不同於通行本。馬王堆帛書,儲存完整,《周易》與《易傳》分離,且內容都大不相同。

    帛書《周易》:一,卦符不同,爻為“一”與“八”形。二,六十四卦卦名多有不同,僅八卦,鍵(乾)、川(坤)、辰(震)、筭(巽)、贛(坎)、羅(離)、根(艮)、奪(兌)。三,卦辭爻辭多異文。四,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第一鍵(乾),第二婦(否),,第六十四益。

    帛書《易傳》:《二三子問》、《繫辭》、《衷》、《要》、《繆和》、《昭力》。其中僅《繫辭》名同,但文字不同,如,無“太極、四象”,而是“大恆、四馬”。且凡“象”字皆為“馬”,自然也就不存在“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艮為山、兌為澤、坎為水、離為火”之象。

    《史記》記有“《易》曰:失之毫釐,差以千里”,這個家喻戶曉的成語出自《易經》,然而現在任何版本《易經》也不見蹤影。這說明,西漢司馬遷時的《易經》不同於任何版本《易經》。

    這麼多不同版本的《易經》,究竟哪一本才是真《易經》?

  • 5 # 朱友振

    目前《周易》的各種版本多至數十種乃至上百種,最具權威性的也就是大家一致公認的藍本唯有宋朱熹注的《周易本義》比較好。其它的版本會讓你誤入歧途,慎之!慎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痘如何可以好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