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社會歷史觀

    總的來說,這兩位大將都是被人殺死的,但是從本質上來說是相同的,前者是因為得罪宦官被陷害致死,後者可是由於自己不服從頂頭上司而被殺害,歸根到底還是兩人的性格所致。具體的歷史矛盾我就不過多講述,我們應該應該真正探尋的是他們兩個究竟是為什麼而死的。以下敘述僅代表個人觀點。

    熊延弼

    他因為廣寧之戰的失敗而被宦官魏忠賢殺害。如果這麼描述,大家肯定會有疑問,因為一場戰爭的失敗難道就能決定讓他生死嗎?或許能決定,但是熊延弼會被宦官盯上,並不只是因為戰敗。

    我們來看一段話:

    韓爌:廷弼不取一金錢,不通一饋問,焦唇敝舌,爭言大計。魏忠賢盜竊威福,士大夫靡然從風。廷弼以長系待決之人,屈曲則生,抗違則死,乃終不改其強直自遂之性,致獨膺顯戮,慷慨赴市,耿耿剛腸猶未盡泯。

    從這個的評價中明顯指出了熊延弼這個人過於剛強,不為權勢所折腰,這種性格是有弊端的,剛強可以,但過於剛強就是剛愎自用,他不願意屈居人下,這倒不是說他嫌棄自己的官職小,而是他認為自己的主張是正確的,不聽取別人的意見,所以幫助他的人很少。這是他的死因之一。

    而他的這種性格在廣寧之戰中完全體現,廣寧慘敗,最終導致後金不費吹灰之力侵佔了明朝領地。我們知道的是,這場戰爭,完全是王化貞的錯誤,他也確實違背了熊延弼的意見。但是在是在失敗後,得到的不是熊延弼的出謀劃策,反而是令人更加傷心絕望的冷嘲熱諷。就連大軍撤退也是熊延弼所提出並且支援的。我們針對此事可以有兩個理解:

    1.熊延弼意氣用事,他想氣王化貞不聽自己的意見;況且,他手裡只得到了5000軍士,在王化貞大敗之際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2.熊延弼確實意識到了後金來勢洶洶,憑藉自己和王化貞如今是不可能戰勝了。只能最大程度的減少傷亡。

    我們當然更願意相信第2種說法。因為歷史上記載熊延弼最後把自己的5000士兵交給了王化貞,讓他墊後,自己帶領難民退回中原。但是王化貞後來也抵抗不了而逃了出來,所以歸根是他的責任比較大,他絕對是這場戰爭失敗的主要罪人。

    儘管明顯不是熊延弼的錯誤,但是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發生這麼慘重的失敗,想不連帶也不可能。而且更重要的一件事,熊延弼在行刑前竟然提出了賄賂內庭的想法,而且他被行刑的日子也確實被推遲了,但是他最後卻沒兌現諾言。而這個諾言條件就是四萬兩金子。

    那麼,且不說熊延弼有沒有四萬兩,就這個事情,我認為就不可能是熊延弼提出的。或許是他身邊人,家人求情的,但是最後沒有兌現,這對如日中天的魏忠賢集團簡直就是侮辱。

    所以熊延弼死因有二:

    1.本身性格剛硬,自負導致沒有朋友

    自己倒臺,換來的是數不清的汙衊與詬病,最直接的表現就是連累了家人。

    2.得罪了不少當朝官員,尤其是魏忠賢集團

    謠言想要擴大,自然有顯赫背景人士從中作梗,所以熊延弼被陷害,還是魏忠賢的原因,就因為四萬兩金子。可笑又悲情。

    毛文龍

    我們一定要認清一個事實,那就是毛文龍雖然稱得上是大將,但是相比於熊延弼,他的差距還是擺在那裡的。如果說熊延弼是剛愎自用,那麼他很多時候就是飛揚跋扈,這一點也不誇張。不過換句話說,這種人歸根還是遇不到理解的人才會如此暴躁。

    但恰恰袁可立就是絕對支援毛文龍想法的人,他支援毛文龍的想法,主張,得到了毛文龍的絕對信任,因此他也聽從於袁可立。二人不是知己,但算得上交心朋友,這時候如果一旦更換了搭檔,那麼換做任何人都會有不滿情緒。但是毛文龍就是將不滿情緒放大的人,以至於他處處針對後來上任的袁崇煥,不聽話就是針對,肆意妄為就是在嘲笑。

    也不知道究竟是哪裡來的勇氣,這些大將有過無數功勞,但是失誤過錯也在所難免,朝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己的上司更是悉心維護,但是如今的上司已經不是自己的朋友了,而是看不慣自己行為的袁崇煥。

    毛文龍這個人他本身的謀略有限,意思是說他這個人有能力,但是他的能力是有限的,他本身的能力並不能夠讓他牽制住後金來勢洶洶的形式,而他又過度的使用經費,以為自己的主張能夠抵禦敵人。袁崇煥很不滿這種行為,但是朱三勸說一下,毛文龍不為所動,依然我行我素,這種挑戰權威的形式完全觸怒了袁崇煥。十二罪狀的提出完全決定了毛文龍的死亡,其實他一開始就該意識到,多行不義必自斃。

    因此,熊延弼和毛文龍都是因觸怒權威而死的,但是熊延弼是因為違背諾言(或者根本不是他的諾言,但確實因為這個而死),得罪的人太多而死,毛文龍則是因為過於狂妄,忽略了自己的罪行而死。前者是被連帶冤枉,後者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前者算得上英雄,後者歸根還是小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經典的燒腦電影?值得反覆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