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河水鄉
-
2 # 一點點歷史
相對於歐洲戰場坦克出盡風頭的情況,在亞洲戰場坦克的作用雖然依舊突出,但是卻沒有得到廣泛應用,相對於歐洲的中型,重型坦克,日本在亞洲戰場主要使用的是97式“脆皮”坦克,雖然沒有厚裝甲,強火力,但是面對裝備普遍落後的亞洲各國也能耀武揚威。
在二戰期間中國軍隊一直都沒有找到對付日軍坦克的好方法,炸藥包和燃燒瓶依舊是主要反坦克裝備,我們在很多紀錄片或者電影中看到,幾十個中國士兵面對一個日軍坦克,毫無辦法,最慘烈的辦法就是用炸藥包炸燬坦克履帶,讓他失去行動能力。
後期國軍接受美國援助裝備了一些“巴祖卡”火箭筒,才擁有了對抗坦克的主要武器,但是這種武器並未普及,直到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繳獲的日軍97式坦克還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當時的“功臣號坦克”還收藏在天津的平津戰役紀念館。
除了97式坦克,日本還有一種超輕型坦克,94式坦克,被戲稱為“小豆坦克”,這輛只有3米的坦克自重僅為3.2噸,這種坦克是鉚接而成,只需要一個炸藥包或者山炮就可以將其擊毀。
-
3 # DDG的老船塢
這個問題呢,講一個八路軍炸日軍坦克的戰例好了,說這個戰例是因為恰好這個戰例是交戰雙方都有相關記錄的。
這一仗是發生在冀東,冀東八路軍兵力不多,但是卻以戰力強悍聞名,與日軍坦克交戰的這次戰鬥,發生在1943年12月,地點是撫寧縣曹各莊,雙方參戰部隊呢,八路軍方面是冀東軍區12團特務連,三連,五連,日軍方面是從駐紮撫寧縣城的獨立混成第8旅團第2大隊為主組成的討伐隊,配屬有一個戰車小隊,有關這個戰車小隊的來歷和坦克型號並不清楚,不過根據八路軍方面的描述,可能性最大的是來自某個獨立輕裝甲車中隊的94式超輕型坦克,也就是所謂豆戰車,不過這個坦克分遣隊的編成雙方的記載是一致的,一共有3輛坦克和兩輛運輸油料的卡車,卡車上有少量攜帶機槍的同樣來自坦克部隊的押車人員。
日軍這次掃蕩仍然是採用傳統的所謂“分進合擊”戰術對八路軍活動區域進行掃蕩,討伐隊分成多路縱隊,而坦克分遣隊並沒有與步兵一同行動,而是單獨構成了最右翼的縱隊,而其左側的則是由討伐隊隊部,直屬分隊以及兩個步兵小隊組成,縱隊之間的距離大約是3公里左右。據日軍參戰人員回憶,出發之前戰車分遣隊的指揮官曾經因為押車人員太少,要求至少加強一個步兵分隊(步兵班)隨卡車行動,但是被討伐隊以兵力不足的理由拒絕了。
當日上午日軍各步兵縱隊並沒有發現八路軍,只有最右翼的坦克分遣隊在曹各莊與八路軍冀東12團副參謀長楊樹元率領的特務連,3連和5連遭遇,當時八路軍的部署,特務連放在村內埋伏,3連埋伏在村外,5連位置不詳,但是從作戰過程來看,似乎是擔任了誘餌的角色。日軍坦克分遣隊與八路軍遭遇後,不知道是受到了引誘,還是仗著防護,居然一頭扎進了村莊!坦克衝進了村子,兩輛油料卡車和押車人員卻被村外的3連攔截圍攻,衝進村裡的坦克徹底失去了步兵掩護,被八路軍誘入了村中的狹窄衚衕(日軍發現被摧毀的坦克殘骸是在村裡的狹窄衚衕裡),八路軍使用集束手榴彈,擲彈筒等各種爆炸物對日軍坦克進行攻擊,並且很可能設定了障礙物限制坦克機動,交戰中兩輛坦克因為行走機構被破壞而癱瘓,另一輛坦克見勢不妙拼死衝出重圍去找日軍主力求援,由於坦克分遣隊和八路軍交戰的位置,與其左翼日軍縱隊隔了一座高地,所以日軍主力並沒有聽到這邊交戰的槍聲,直到突圍的坦克前來報信,才知道發生了交戰(按照八路軍的記錄與坦克交戰似乎發生在中午前後,而日軍參戰人員回憶坦克來報信是午後了),等日軍主力趕到戰場,該處日軍已經全軍覆沒,兩輛卡車被徹底燒燬,兩輛坦克被破壞,坦克乘員和押車人員全部斃命,而八路軍已經打掃完戰場從容轉移,只給日軍留了個背影。
這個戰例,日軍把坦克作戰能犯的錯誤幾乎遍,坦克分遣隊沒有足夠的步兵掩護,而且遠離步兵主力,以至於已經發生戰鬥而主力仍然懵然不覺,遭遇八路軍之後日軍坦克兵就跟腦充血一樣不管不顧跟著衝勁地形不明的村莊內部,而跟進的步兵卻被八路軍優勢兵力阻截在村外,步坦完全脫節以至於被各個擊破,而以少數坦克盲目單獨進入村莊巷戰,完全無法阻止預先設伏的八路軍步兵接近並破壞坦克行走機構,能有一輛坦克成功突圍報信已經是拜八路軍裝備太差所賜了。反觀八路軍方面對日軍坦克進攻的應對卻可圈可點,一方面將日軍坦克誘入地形複雜的村落,一方面將日軍卡車和少量步兵阻截包圍在村外,對於陷入村莊的坦克則採取先破壞行走機構將其癱瘓,再以近戰消滅乘員的戰術,並且在日軍主力趕到之前從容撤走。
回覆列表
二戰時中國軍隊裝備很差,要炸一輛日軍坦克往往要犧牲好多士兵。都是靠一腔熱血與鬼子幹到底的。《血戰臺兒莊》、《金陵十三釵》這兩部電影上都有描述,基本是靠士兵用集束手榴彈、炸藥包與鬼子坦克同歸與盡。是這些英雄用血肉築起了抵抗鬼子侵略的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