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為做人之本,圓為處世之道。 “方”,方方正正,有稜有角,指一個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張和原則,不被外人所左右。“圓”,圓滑世故,融通老成,指一個人做人做事講究技巧,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後,或者該前則前,該後則後,能夠認清時務,使自己進退自如、遊刃有餘。 一個人如果過分方方正正、有稜有角,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但是一個人如果八面玲瓏、圓滑透頂,總是想讓別人吃虧,自己佔便宜,也必將眾叛親離。因此,做人必須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外圓內方。 外圓內方的人,有忍的精神,有讓的胸懷,有貌似糊塗的智慧,有形如瘋傻的清醒,有臉上掛著笑的哭,有表面看是錯的對……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樑。人僅僅依靠 “方”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圓”的包裹,無論是在商界、仕途,還是交友、情愛、謀職等等,都需要掌握“方圓”的技巧,才能無往不利。 “圓”是處世之道,是妥妥當當處世的錦囊。現實生活中,有在學校時成績一流的,進入社會卻成了打工的;有在學校時成績二流的,進入社會卻當了老闆的。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成績一流的同學過分專心於專業知識,忽略了做人的“圓”;而成績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學卻在與人交往中掌握了處世的原則。正如卡耐基所說: “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專業技術,而85%卻要依靠人際關係、有效說話等軟科學本領。” 真正的“方圓”之人是大智慧與大容忍的結合體,有勇猛鬥士的威力,有沉靜蘊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圓”之人能對大喜悅與大悲哀泰然不驚。真正的“方圓”之人,行動時幹練、迅速,不為感情所左右;退避時,能審時度勢、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機會東山再起。真正的“方圓”之人,沒有失敗,只有沉默,是面對挫折與逆境積蓄力量的沉默。 在強大的對手高壓下,在面臨危機的時候,採取藏巧於拙、裝糊塗,扮作“誠實”的樣子,往往可以避災逃禍,轉危為安。雖然面臨險境,或遇到突發事件而裝傻看呆。這比臨危不懼和視死如歸的壯烈要明智得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以拙誠與對手周旋,確實不失為一種高明之術。 我們經常在報紙上見到窮兇惡極的罪犯竄人老百姓的家裡,殺人越貨、綁架無辜或逼人做質的時候,被害人是怎樣委曲求全,先以圓滑誠懇的語言贏得罪犯的信任,而伺機在罪犯不在意或誤認為在他的挾迫下真的與其合作的時候,出其不意地逃脫報案或徑直擊敗罪犯。這其實是外圓內方的最好案例。試想,假如面對兇狠的罪犯,暴跳如雷,罪犯不先砍掉你的腦袋才怪呢。只有把“方”用“圓”先掩蓋起來、包藏起來,裝出很誠實的樣子,利用笨拙的誠實穩住對方,充分地運用對方的憐憫之心,使對方不加害自己,才會為以後施展擒拿罪犯的計謀贏得時間和條件。 這種外圓內方的辦法,在歷史上早已有之。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當時劉備落難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誠地接待了劉備。劉備住在許都,在衣帶詔簽名後,為防曹操謀害,就在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此迷惑曹操,放鬆對自己的注意。一日,曹操約劉備人府飲酒,談起以龍狀人,議起誰為世之英雄。劉備點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張繡、張魯,均被曹操一一貶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標準——“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劉備問:“誰人當之?”曹操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我。”劉備本以韜晦之計棲身許都,被曹操點破是英雄後,竟嚇得把匙箸丟落在地下,恰好當時大雨將至,雷聲大作。曹操問劉備為什麼把筷子弄掉了?劉備從容俯拾匙箸,並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說: “雷乃天地陰陽擊搏之聲,何為驚怕?”劉備說:“我從小害怕雷聲,一聽見雷聲只恨無處躲藏。”自此曹操認為劉備胸無大志,必不能成氣候,也就未把他放在心上,劉備才巧妙地將自己的惶亂 掩飾過去,從而也避免了一場劫難。劉備在煮酒論英雄的對答中是非常聰明的,他用的就是方圓之術,在曹操的哈哈大笑之中,才免去了曹操對他的懷疑和嫉忌,從而最後才能如願以償地逃脫虎狼之地。至於三國後期的司馬懿,更是個外圓內方的高手,他佯裝成快要死的人,瞞過了大將軍曹爽,達到了保護自己、等待時機的目的。最後實現了自己的抱負,統一了天下。這正是“鷹立似睡,虎行似病。” 還有,對於一些有經驗的領導者來說,更是如此,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權力再大,畢竟還是有限的,它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聽命於自己。當自己的管理目標受到權力條件的限制,一時難以完全實現時,他就必須運用計謀、審時度勢、權衡利弊,首先制伏自己權力夠得著的物件,暫時穩住還遠離自己、鞭長莫及的物件。這在軍事學上,叫遠交近攻;在處世學上,叫外圓內方。 總之,人生在世,運用好“方圓”之理,必能無往不勝,所向披靡;無論是趨進,還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為世人的眼光和評論所左右。
方為做人之本,圓為處世之道。 “方”,方方正正,有稜有角,指一個人做人做事有自己的主張和原則,不被外人所左右。“圓”,圓滑世故,融通老成,指一個人做人做事講究技巧,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後,或者該前則前,該後則後,能夠認清時務,使自己進退自如、遊刃有餘。 一個人如果過分方方正正、有稜有角,必將碰得頭破血流;但是一個人如果八面玲瓏、圓滑透頂,總是想讓別人吃虧,自己佔便宜,也必將眾叛親離。因此,做人必須方中有圓,圓中有方,外圓內方。 外圓內方的人,有忍的精神,有讓的胸懷,有貌似糊塗的智慧,有形如瘋傻的清醒,有臉上掛著笑的哭,有表面看是錯的對……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樑。人僅僅依靠 “方”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圓”的包裹,無論是在商界、仕途,還是交友、情愛、謀職等等,都需要掌握“方圓”的技巧,才能無往不利。 “圓”是處世之道,是妥妥當當處世的錦囊。現實生活中,有在學校時成績一流的,進入社會卻成了打工的;有在學校時成績二流的,進入社會卻當了老闆的。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成績一流的同學過分專心於專業知識,忽略了做人的“圓”;而成績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學卻在與人交往中掌握了處世的原則。正如卡耐基所說: “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專業技術,而85%卻要依靠人際關係、有效說話等軟科學本領。” 真正的“方圓”之人是大智慧與大容忍的結合體,有勇猛鬥士的威力,有沉靜蘊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圓”之人能對大喜悅與大悲哀泰然不驚。真正的“方圓”之人,行動時幹練、迅速,不為感情所左右;退避時,能審時度勢、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機會東山再起。真正的“方圓”之人,沒有失敗,只有沉默,是面對挫折與逆境積蓄力量的沉默。 在強大的對手高壓下,在面臨危機的時候,採取藏巧於拙、裝糊塗,扮作“誠實”的樣子,往往可以避災逃禍,轉危為安。雖然面臨險境,或遇到突發事件而裝傻看呆。這比臨危不懼和視死如歸的壯烈要明智得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以拙誠與對手周旋,確實不失為一種高明之術。 我們經常在報紙上見到窮兇惡極的罪犯竄人老百姓的家裡,殺人越貨、綁架無辜或逼人做質的時候,被害人是怎樣委曲求全,先以圓滑誠懇的語言贏得罪犯的信任,而伺機在罪犯不在意或誤認為在他的挾迫下真的與其合作的時候,出其不意地逃脫報案或徑直擊敗罪犯。這其實是外圓內方的最好案例。試想,假如面對兇狠的罪犯,暴跳如雷,罪犯不先砍掉你的腦袋才怪呢。只有把“方”用“圓”先掩蓋起來、包藏起來,裝出很誠實的樣子,利用笨拙的誠實穩住對方,充分地運用對方的憐憫之心,使對方不加害自己,才會為以後施展擒拿罪犯的計謀贏得時間和條件。 這種外圓內方的辦法,在歷史上早已有之。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故事。當時劉備落難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誠地接待了劉備。劉備住在許都,在衣帶詔簽名後,為防曹操謀害,就在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此迷惑曹操,放鬆對自己的注意。一日,曹操約劉備人府飲酒,談起以龍狀人,議起誰為世之英雄。劉備點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張繡、張魯,均被曹操一一貶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標準——“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劉備問:“誰人當之?”曹操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我。”劉備本以韜晦之計棲身許都,被曹操點破是英雄後,竟嚇得把匙箸丟落在地下,恰好當時大雨將至,雷聲大作。曹操問劉備為什麼把筷子弄掉了?劉備從容俯拾匙箸,並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說: “雷乃天地陰陽擊搏之聲,何為驚怕?”劉備說:“我從小害怕雷聲,一聽見雷聲只恨無處躲藏。”自此曹操認為劉備胸無大志,必不能成氣候,也就未把他放在心上,劉備才巧妙地將自己的惶亂 掩飾過去,從而也避免了一場劫難。劉備在煮酒論英雄的對答中是非常聰明的,他用的就是方圓之術,在曹操的哈哈大笑之中,才免去了曹操對他的懷疑和嫉忌,從而最後才能如願以償地逃脫虎狼之地。至於三國後期的司馬懿,更是個外圓內方的高手,他佯裝成快要死的人,瞞過了大將軍曹爽,達到了保護自己、等待時機的目的。最後實現了自己的抱負,統一了天下。這正是“鷹立似睡,虎行似病。” 還有,對於一些有經驗的領導者來說,更是如此,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權力再大,畢竟還是有限的,它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聽命於自己。當自己的管理目標受到權力條件的限制,一時難以完全實現時,他就必須運用計謀、審時度勢、權衡利弊,首先制伏自己權力夠得著的物件,暫時穩住還遠離自己、鞭長莫及的物件。這在軍事學上,叫遠交近攻;在處世學上,叫外圓內方。 總之,人生在世,運用好“方圓”之理,必能無往不勝,所向披靡;無論是趨進,還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為世人的眼光和評論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