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美輪美奐比喻建築高大而華麗,很多人形容很美的東西。炙手可熱比喻氣焰盛、權勢大,不少人形容熱門話題或物品。為什麼這麼多人用錯了?
21
回覆列表
  • 1 # 阿金大哥

    為什麼很多人(包括 我在內)容易用錯成語呢?

    一個原因是對成語的一知半解,沒有深入的去了解,去研究,可能除了個別對成語感興趣或者專門研究成語的人才能夠正確應用成語。

    再一個原因就是大家習慣性的一個叫法,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是這麼用的,自然而然就認為這是正確的。

    像“美輪美奐”,基本上都會認為這個成語是形容景色的大美,達到了無可形容的狀態,這就只是根據字面的意思簡單去理解了,對其本意並不瞭解。

    美輪美奐原本多形容建築物雄偉壯觀、富麗堂皇。現在也用來形容雕刻或建築藝術的精美效果。這個詞要不是因為問答,我可能對這個成語的理解永遠都會錯下去。

    這個成語出自《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矣!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文子曰:“武也得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於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謂之善頌善禱。

    這就是簡單的從字面意思去理解整個成語的意思,對這個成語的認知已經形成習慣了。其實這個成語的本意是:手一靠近就感覺很燙,比喻氣焰盛、權勢大,這說的是唐朝楊家兄妹的過著花天酒地、窮奢極欲的生活。

    看看我的認知和成語的本意相差太遠太遠了,就是一種錯誤。

    這個成語出自唐代詩人杜甫《麗人行》中詩句“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的一個成語。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一點都不假,單單成語應用來說就足以可以研究一生了,現在都在玩自媒體,但是有的人不知道從哪一方面入手,咱完全可以做個“每日一成語”這樣的賬號,每天一更新,說說你的理解,不要著急慢慢來,時間長了就會有粉絲的,有了粉絲還愁沒有收益嗎?!

  • 2 # 使用者嶽文革

    中國的語言寓意廣泛,蘊含豐富,博大精深,一字之差有可能就曲解其意要鬧出笑話,在日常生活中,用成語和別人說話無論對人對事還要謹慎為好,不要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不問青紅皂白地說出口就完事了,在出口前更要想到它的含意、寓意以及延伸之意,如這樣的話,在說成語時就會好多了,也不會出現錯誤了。

  • 3 # 醉酒的吾

    中國成語有它縕意/同時.同音.形象/都有.多少相同之處/為此.不少人夲不知其意/卻用之鬧出笑話/所以..成語本身有它含義/又譏富諷刺性/含量高/還望大家在遇到.或用到之時/三思!/

  • 4 # 沙慄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詞本來的意思吧。

    《現代漢語辭海》裡是這樣解釋的:

    美輪美奐:形容屋舍華麗,高大眾多。出處:《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炙手可熱:手摸上去感到熱得燙人。比喻氣焰盛,權勢大。出處:唐杜甫《麗人行》詩: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而在現代用法裡,美輪美奐也經常用來形容其他很多美好、漂亮的東西,比如說我們在凌晨的山頂觀日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天空的美景,有時候也會用美輪美奐。

    炙手可熱在現代用法裡也應用得相當的廣泛。很多比較火爆,比較受到關注的事物都在用這個詞。

    因此,這兩個詞原本的意思跟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來表達的意思的確已經有所變化。

    但我認為,這種“錯誤”的用法,實際上反映的是時代的進步與創新。

    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種事物演變的情形是一直在持續的。比如舊詞新用,比如網路用語,熱詞。

    比如“不作不死”、“細思恐極”……

    所以我認為,發明與創新是代現在方方面面的,我們的文化活動也是一直不斷的在進步。就好象這幾年,每年都會有很多熱詞,實際上已經有一部分熱詞進入了新版的字典、詞典裡。

    相信以後還會越來越多。

  • 5 # 北斗

    如炙手可熱,成語意思為:手一靠近就感覺很燙。比喻氣焰盛、權勢大。而美輪美奐,成語的意思為:原本多形容建築物雄偉壯觀、富麗堂皇。

    不難看出這兩個成語都略顯誇張的意思,在一些廣告或者商業行為中,這樣的成語用的可能會比生活中多,比如一個樓盤開業,廣告商為了更好的吸引大眾的眼球,可能會用到炙手可熱而不會用到美輪美奐,這樣看似用詞不當,但不得不說,用炙手可熱會比用美輪美奐產生的效益更好。

    以及我們生活中,一些產品的銷售,在用炙手可熱的時候,可能會讓更多的人以為這件產品更優質更適合,而用到美輪美奐的話,其中顯示出的意思就不是那麼的強烈。

    還有一些比較容易不恰當的用詞,比如,氣勢磅礴和精神煥發,一個是形容形容宏偉壯觀,一個是形容精神振作,而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把兩個詞互調使用。

    總而言之,其實這樣看似用錯的成語,可能更多的時候只是為了廣告效益或者更加誇張的形容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員工擅自離職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