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麓風軒
-
2 # 中州耕牛堂主
關於“《曹全碑》中同一個偏旁為何有不同的寫法?” 這是書寫者根據章法需要,而在書寫時力避雷同而“求變”!從這裡可以看出,古人是多麼的聰明。對一個初學者來說,應該尊重原帖。
在《曹全碑》中,凡同一偏旁的字,沒有一個雷同的,就是同一個字的寫法,也沒有雷同的。如“郡”字,在碑中出現過數次,但書者在書寫時,把字的左半部和右半部,根據結構比例,都作了相應的處理,並以不同的面貌予以呈現。再如:“明”字右半部“月”寫的寫法,都是多變的。左半部“彳”的字,在碑中的寫法都不盡相同。“亻”和“言”字旁的字,其寫法都不一樣。“氵”的書寫方法也是字字都有變化的。另外,就是單一的“之”,每個字的的處理都是變化多端的,無一雷同。還有“曹”字寫法,字字都不同。類似這樣變化的字,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古人的字,無論怎麼變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始終遵循法度。
關於《曹全碑》中偏旁部首的變化和單字的變化,書者都處理得十分微妙和得當。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書法家及書法愛好者們,在今後的書法創作中學習和借鑑的。
-
3 # 漢韻書舍
謝謝邀請,在《曹全碑》中同一偏旁部首卻有不同的寫法,還有同一字在同文章中會有不同的寫法如曹、陽等。而且每個字的字型大小還有不同,不是一邊大的,也不是象某些書家所寫的隸書扁長。這是古人寫文章中的章法所致,力求嚴謹,求變,有活力,不死板,這也是我們在臨貼中所要學的章法知識,在隸書創作中會得到應用,如果作品寫成印刷體就談不上章法了。
-
4 # 不二齋
其實在書法裡,同一種偏方有不同的寫法,同一個字有不同的寫法都很正常,有時候還是書法家故意這樣寫的,比如我們經常提起的王羲之《蘭亭序》裡面的21個“之”字,每一個都不一樣,我們稱之為變化豐富。
在書法的創作裡,我們經常會遇到兩個相同的字或者偏胖重複的情況,這時候我們一般會做一些不一樣的處理,來避免“雷同”,使整幅作品看上去比較自然。
如果要是同時出現好幾個一樣的字,而書寫者又寫的一樣的話,一是顯得作者沒有水平,另一方面也會讓觀賞者覺得不舒服,所以,孔乙己的“回字的五種寫法”也是有意義的,能讓書法作品看起來更加豐富。
能夠做好這樣的變化的處理,對於書寫者的書寫功力的要求是非常的高的,沒有很好的書法功力和文字學的功夫是很難做的到的,尤其是在現場書寫或者臨時揮灑的時候,很容易讓人出醜。
而樓主所舉的例子,“懷”字的豎心旁,其實這三個豎心旁的寫法是一樣的,之所以看起來不一樣,是因為題主所用的字帖是電腦的列印版,字帖的編者沒有很好的理解《曹全碑》,沒有把這些用電腦做出來。
“豎心”,就是豎著的心,必須要有四筆的,其它的字只有三筆,是因為字帖殘破,編者沒有看出來,做出了兩個錯字。
既然是四筆,你覺得這個字哪個正確,而哪是因為殘破編者弄錯了?
碼字辛苦,
-
5 # 千年蘭亭
在書法中,不只是偏旁部首,很多字都有不同的寫法,由於歷史原因,異體字在古代普遍存在。
一件書法作品中,為了尋求變化,增加作品的藝術性,遇到相同的字或偏旁,會作變化處理。
比較典型的如《蘭亭序》,其中第一“和”字是我們常見的字,第二個“和”字,右邊寫作“日”,這在古代是不算錯的。其中二十多個“之”,個個寫法不同,更是成為典範。
至於初學者,先且照著臨,待到自己創作時,可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寫法就行,採用何種寫法並沒有硬性規定。
回覆列表
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題主還是善於觀察的。《曹全碑》中同一個偏旁的不同寫法確實存在,這恰恰是好事,初學者應按照拓本上的字型將各種寫法都學會。一、有其形成的歷史原因
隸書是從篆書演變而來,從隸書開始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偏旁部首的形態,但是還不完全成熟,在某些寫法上殘留了篆書的特點。如下列圖中列舉的“豎心旁”、“草字頭”、“金字旁”等,存在不止一種寫法,有的接近楷書,有的還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篆書的形態。
二、更加體現了藝術之美每一種書體都體現了文字演變的過程。《曹全碑》在某些偏旁部首上的不完全規範統一,正是這種文字歷史演變的真實反映,也恰恰體現了漢隸之美。作為書法藝術來說,恰恰不要太規整劃一,如電腦字型檔中的隸書形成模式化以後,其藝術性與漢隸相比則大打折扣。
三、豐富了隸書形態和表現力從筆法表現上來說,同一種筆畫、偏旁部首具有多種寫法,反而豐富了藝術表現力。在一篇書法作品當中,若出現相同漢字或相同偏旁部首,書寫者要儘量採用不同寫法,以避免雷同。因此,《曹全碑》上的多種字型,這恰恰是好事,應該都要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