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的聲音好嗎
-
2 # 追風流雲524
這就表現出祟禎皇帝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錚錚鐵骨精神,明朝奉行天子守國門,國君死社稷的原則,雖然治國無方,引起人民的反抗,同時崇禎帝也知道大明朝氣數已盡,無可挽回了,萬念俱灰,一死了之。
-
3 # TeaC
我沒有研究過歷史,所以我只能就著自己東看西看得來的一些碎片印象答幾句,濫竽充數而已。
我感覺吧,這位最後的崇禎皇帝啊,他從小沒想過自己將來要當皇帝,而他的父親和家裡的長輩們,也沒有對他作過任何這方面的培養。再加上他天生的個性也根本不適合擔任這種工作,所以崇禎當皇帝是當得很辛苦的。他自己辛苦、一年到頭得不到休息,他的臣子百官們,壞心腸、私心重人不用說了,即便那些確實有心為大明工作的官員,在他的手下,可能他們也明顯感到這位年輕皇帝的力不從心、笨拙和辛苦,因而他們自己心裡也就更揪心。
久而久之,可能在崇禎還沒死之前很久,不少人就已經預感到明朝要倒塌了,所以他們拼命往自己家的小金庫塞,以防萬一,萬一那天明朝的天真的塌了他們有那麼多錢好歹也能撐得過去過。只是他們都沒有預料到最後會是滿清進來撿了個便宜,而且滿清可不像崇禎那麼好欺負。——參見《紅樓夢》小說中,林黛玉好欺負,而薛寶釵就沒人敢欺負。
可問題在於,古代的這種僵化的皇權制,不允許隨便換人啊。即便是死扛,也只好死扛下去了。
所以崇禎自己能力不足。可你是皇帝啊,你自己能力不夠,你可以任用有能力的人啊。可問題又來了,崇禎任用官員,也不太會。他好像只會,要不就完全信任你,要不就完全怪罪你,不知道體諒大臣在做具體工作時會遇到各種問題和變數。
再就是,他好像只會信任一個人,而不太會多找一些人,採個人之所長,搭個班子相互配合,他自己呢,坐鎮在最高位置跟蹤和隨時掌握情況,作一些解除後顧之憂和中間斡旋的工作。
真不知道當時崇禎是怎麼每天上班,怎麼開會,哎我實在所知有限,說不下去了。
我想崇禎是不是到了後來,他自己已經很累了,腦子僵掉了、不能靈活轉動了、有點破罐子破摔了呢?他是不是在心理上太消極了,沒有多往有希望的方向多看看呢。我感覺崇禎是不是被下面的不少人欺負得太多了?他們好像很願意看崇禎的笑話是不是?——參見《紅樓夢》小說中那些僕婦們一有機會就賭博吃酒,還有吳新登家的欺負探春的情節。而她不敢這樣對待王熙鳳,正如這些臣子不敢這樣對待魏忠賢。
不過我也曾經看到過有人列出的很長一串名單,是崇禎在位十七年殺掉的大臣名單。真不知道怎麼看待才好。他難道不知道殺錯了人,除了造成別人一家的痛苦之外,還會給自己的形象和大明的形象也抹黑嗎?
貌似沒有一個類似於長輩的人出來為他稍微擔當一點。
在這一點上,袁崇煥可能真是有心要幫他,可袁崇煥自己也是能力有限,而後金/滿清又太居心叵測,結果把事情徹底搞砸、把自己的性命都賠掉了。
就這些,實話說,我知道的就這些。
-
4 # 阿慶還是阿慶
首先,我們說崇禎起初的時候是有南遷的想法的,還和眾大臣商量。但是眾大臣用祖先遺訓來忽悠他,說天子守國門,說這樣必然導致祖先基業被葬送,這也間接堵死了崇禎的活路。
其次,崇禎勵志要當一位明君。但是實際上有點優柔寡斷,從他對於國家一些政策的實施推動上就可見一斑。對文臣武將的任用更缺乏眼光。比如他任用袁崇煥,到現在頗受爭議。任用孫承宗更是不夠堅決。這也直接導致在南遷一議上猶豫不決,反受牽累。
第三,明朝內閣制度的弊端。明朝內閣,有點像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的雛形。皇帝更多方面都是空架子,內閣首輔擁有超乎想象的權力,剛巧崇禎皇帝當政時期,換上來的內閣首輔起初是李標還好,但是到了後來崇禎竟然用抓鬮的方式選內閣首輔,很不幸,落入了無才無德的一群人手裡。這些人貪得無厭,結黨營私,更加導致國家政令不行,矛盾激化。最終是這些無能的大臣把持朝政導致了大明的滅亡。
可悲可嘆,誰說崇禎不想南遷以復大明呢?何況當時大明的江山,長江南部根基未動。
回覆列表
崇禎是最終決定遷都了,只是已經沒有機會了。
崇禎最初是不願意遷都的,認為這有辱祖宗,自己竟然被流寇趕走,那豈不是太沒面子了,後來李自成離北京越來越近,就有人建議崇禎遷都,畢竟保全了自己才能繼續戰鬥,崇禎也心動了,但又很糾結,於是派人暗中聯絡,做雙手準備吧,卻不料遷都之事走漏了風聲,崇禎覺得丟人丟大了。於是辯解到不是我要遷都,是他私自聯絡遷都的事情,我完全不知情,於是把這個人殺了,此事告一段落。
後來李自成已經打到北京城外了,這下崇禎著急了,也顧不得面子了,也不糾結了,商議遷都的事情,可是這次已經無法遷都了,李自成已經斷絕了崇禎出城的道路,不過崇禎還是有骨氣的,雖然出不了城,但也沒有和李自成妥協,李自成的意思是給我封個王,讓我合法話也就算了,崇禎是寧願死也不同意,我怎麼能和賊人妥協?於是在梅山自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