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叔品世界
-
2 # 南醫三院
1、防跌倒(老年人骨質疏鬆,骨質脆性大,摔跤容易導致骨折) a、保持地面乾燥,廁所墊防滑墊。禁止在潮溼的地面行走(剛拖拖過的地面、潮溼的草坪、路面),待地面完全乾燥後再行走。 b、室內儘量不要擺放過多的阻礙物(因為患者這段時間的患者的肌肉控制力還沒到達到完全恢復,不小心撞到阻礙物,很容易跌倒)。 c、從起床➡️坐位➡️站立➡️行走,中間給予充分的休息與適應時間,避免體位性低血壓。夜間起床更為重要。 e、外行走時,儘量避開人流量比較多的地方。 f、當肌肉萎縮厲害,控制力不好的時候,請使用輔助器行走。 g、上下樓梯時,請遵循“好上壞下”的原則,一步一階(肌肉控制力的影響)。 2、抗骨質疏鬆的治療(骨質條件很差的患者,也許一個扭轉的動作都可能導致骨折,曾經我們收治一位患者,骨質疏鬆特別厲害,一個上樓梯的姿勢都導致她髖關節骨折,所以我們骨質疏鬆的患者,術後一定要繼續進行抗骨質疏鬆治療)。 a、補鈣(正確的補鈣方法:鈣+Vd,單純的吃鈣片是沒效)。 b、根據骨密度的情況找專業的醫生進行治療,定期的測骨密度。 c、老年患者有條件的話,可以進行每年一次的骨密度檢測。一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關節外科
-
3 # 杏林之聲01
以下回答摘自《名醫專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邵雲潮:股骨頸骨折與髖關節置換(下)》
老年人的股骨頸骨折本質上是骨質疏鬆性病理性骨折,問題在於,發生過一次骨松骨折的病人,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是普通病人的三倍,發生過二次骨松骨折的病人,第三次骨折的風險是普通病人的八倍,因此,預防首次骨折和再骨折是極其重要的。
老年人的股骨頸骨折多數是因行走或起立時跌倒,下肢扭轉、內翻或外翻造成,跌倒是骨折的外因,而骨質疏鬆則是骨折的內因。因此,其預防需要同時從外因和內因兩方面來著手。
平均而言,大約每8次跌倒會發生一次骨折。跌倒本身亦有內因與外因兩個因素,路滑、路面不平、上下臺階、光照不良、障礙物等等是跌倒的外部誘發因素,年老體弱、神經肌肉調節能力低下、平衡能力降低、關節不靈活、視力不佳、心悸、防禦反應下降等則是跌倒的內在危險因素。跌倒的預防措施中非常重要的是需要病人自身以及家庭成員建立防跌倒意識,增強體育鍛煉、減緩行動節奏、及時使用手杖等輔助工具、調整家庭設施等等,社會的公共設施改進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骨質疏鬆導致骨骼的強度減弱、脆性增加,是老年人骨折的內在因素。女性在絕經的頭2年中會經歷一個快速的骨鈣丟失的過程,大約佔此後生命週期中總丟失量的一半,因此,絕經後婦女普遍存在骨量減少,而骨質疏鬆的發病率則隨年齡日益上升。因此,目前主張女性應該在絕經前期就開始常規補充元素鈣劑、維生素D3與牛奶。男性在75歲以後也會面臨骨鈣丟失與骨量減少的過程,但相對並不像絕經期婦女那樣快速和明顯。
因此,對於圍絕經期的婦女,以及75歲以上的男性來說,常規補充元素鈣劑、維生素D3與牛奶是重要的基礎預防方案,另外,還需要加強體育鍛煉,多曬太陽,以強壯骨骼,預防骨折。
對於已經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比如股骨頸骨折)的病人來說,單純用上述的基礎治療方案顯然已經不太夠了,還必須加上諸如密固達、福美加等的抗吸收治療藥物,如果已經有兩次以上的骨折,則建議採用促成骨藥物治療,用復泰奧這樣的藥物。
無論是內固定還是關節置換,中老年患者骨質疏鬆的後續治療都是極其重要的管理內容,可以幫助病人減少再次骨折的發生風險。由於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已經使得“人生最後一次骨折”的含義發生了變化,醫生的任務與職責是幫助病人更好地理解骨質疏鬆的疾病知識與規律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從而不再發生骨折,使得這一次骨折成為病人的“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專家簡介:邵雲潮,博士,副主任醫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助理,關節外科副主任,中山醫院閔行分院骨科學術副主任。多年來致力於改良手術工具,標準化術前規劃與手術操作流程,微創化手術切口,規範化圍手術期臨床管理路徑,切實貫徹落實快優康復關節置換理念,以改善患者手術體驗,加快術後康復。在長達20年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
回覆列表
年紀大了骨質疏鬆這個淺顯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怎麼喝?喝多少恐怕就有很多人不太清楚了。就拿50歲以上成年人的鈣攝入量為1000毫克每天。對於50+人群來說,每天兩杯牛奶,再吃上一些其他有益於補鈣的天然食品就能滿足每天的鈣質需求了。
以市面上奶品為例,400到500毫升中老年奶粉中含有1280毫克的鈣, 早晚各一杯,就可以滿足50歲以上成年人每天約64%的鈣質所需。並且堅持每天飲用,再配合適當運動與合理飲食,不僅能預防骨質疏鬆,更能為生活增添健康和活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