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奧衛蘭
-
2 # 隨遇而安2768
差距好多,關於中國足球已經好多年的話題了,泱泱大國為什麼找不出來這麼幾個踢球的隊員,我總結個人的觀點:
1、首先體制問題,在我們國家有很多優秀的孩子家長不想讓孩子踢球,因為看不到希望
2、體育課太少,大多都是糊弄,在中國,大多數是因為孩子學習不好才去踢球,都怕耽誤孩子的學習
3、教練說了算,你踢得再好跟教練好不好關係也白搭,說白了,現在就是個關係社會
-
3 # 徵人路長
差距在人家科學發展,我們在用心瞎搞,為了利益,某些人希望越亂越好,渾水摸魚嘛。
說到土倫杯,我們忘不了克勞琛帶隊的那一屆。那是給萎靡中的中國足球一針強心劑。只可惜,中國足球又開始下賤了。首先,解僱了不要錢的克勞琛。然後找工資讓人咋舌的國家隊主教練。隨後主教練開始四處網路人才,每期國家隊的集訓名單都是慘不忍睹,甚至有把所有註冊球員都搞一個國家隊隊員稱謂的勢頭。現在從媒體爆料才知道,原來給錢也可以進國家隊集訓名單!好聰明的領導奧!其次對於這批有希望的球員不是培養,是打壓。特別是陳濤,看他踢球才知道,我們技術差距其實也不是想象的那麼大,好好培養也可以培養成技術流。可是球員為了發展想出國,和俱樂部發生矛盾造成無球可踢的狀況。這是天大笑話。
中國足球那時候叫著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現在都很少有人喊這個口號了,丟人。從80年代開始,華人正式玩足球,開始總覺得和亞洲強隊差的不多。發展到現在,錢大把大把的撒,結果發現撒的是上墳的紙錢,撒的越多,中國足球離墳墓越近,發展到現在連泰國都搞不定了。
成績不好就會意味著口碑差,誰想讓孩子將來從事讓人罵的職業。最關鍵高考壓力那麼大,孩子哪有時間去踢球啊。高招政策歧視性的對河南,安徽,山東,江蘇這些人口大省加大難度。這些省份多少年才出來一個國家隊隊員?難道這些省都是病夫嗎?這幾個省加起來多少人口?卻出不了體育運動員,為什麼?主要還是高考壓力太大,家長不願花錢培養鏡花水月的東西。
回覆列表
差距在足球人口,大環境和青訓上。根據1990年中國足協課題組調查,中國7—16歲少年兒童中常年從事足球活動的(每週不少於兩次,每次不少於一個小時)人數不過一萬人,平均每年齡一千人。此後在職業化高潮時人數有所增加,但幾年後又很快回落,最樂觀的估計到目前這個數字不會超過5萬人,平均每個年齡不會超過五千人。也就是說,到2030年世界盃時,中國27-32歲的當打球員是從目前的3萬名兒童中產生的。對比日韓動輒幾十萬的註冊兒童球員,中國的人才基礎從數量上就太薄弱了。
中國是人口大國,卻是足球人口的超小國。足球運動很適合華人的體質和心智,中國肯定有很多足球天才,但這些天才根本沒有可能參加足球活動,因為沒人給他們踢球的機會。這就是中國足球人才極度匱乏的原因。
由於我們國家的大環境,使這僅有的一點足球人才也大打折扣,具體如下:
1、虛假年齡無天賦的孩子擠掉了真實年齡有天賦的孩子。
2、早發育型孩子(一般都沒有前途)擠掉了有天賦但晚發育的孩子。
3、領導教練急功近利導致的不科學訓練。
4、教練員文化素質低下導致球隊訓練水平和教育水平低下。
5、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及管理水平低下導致人才夭折。
6、教育水平低下導致孩子智力發育,心理發育不良。
再來說說青訓,這麼多年來,中國足球界一直在談論青訓,都說要扭轉中國足球落後的局面,關鍵要抓青少年,但這還不夠準確。
16歲以上可稱青年,12歲以上可稱少年,在中國,青少年足球訓練這一塊已經有了職業俱樂部的梯隊和社會的足球學校加以覆蓋。當中國已修好了人才輸送的渠道,但卻發現源頭無水。中國職業隊沒有高水平的球員是因為全國的足球學校普遍缺少生員,而足校招生困難是因為中國的大城市踢球的小學生廖若星辰。
籠統地提青少年足球並不確切,確切地說中國足球最大的問題在於兒童足球的普及異常薄弱。中國足球落後之根源的根源在小學,12歲以下的兒童無人踢球,即使據最樂觀的估計,中國常年參加足球活動的兒童也不會超過5萬人(實際數字可能還少得多),這是一個令人悲哀的數字,不要說比世界足球強國,就是與亞非拉一些中小國家比,這個人數都少得可憐!
以中國13億人口,應當有大量的有天賦的足球人才,但在小學階段沒有建立一個合理的廣泛的體系讓孩子們去參與足球活動,因此也就無法發現人才。因此說中國足球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其工作重點應當是兒童、是小學,是讓更多的6-12歲的兒童參加足球活動。
兒童足球的事職業足球俱樂部管不了,社會力量也管不了,這是教育系統的管理範疇。現實是,中國的兒童足球,小學生的足球沒有人管,也沒有人投資,所以就沒有人踢球,所以就沒有足球人才,所以中國足球水平就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