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農武哥
-
2 # 子樂健康科普
懸浮在氣體 (如空氣) 中含有病毒的液態或固態微粒稱為病毒氣溶膠。近幾年, 新發呼吸道病毒傳染病, 如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成為公共衛生的重大威脅。大部分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都是在人體之間進行的, 接觸被感染的患者或者吸入被患者汙染的氣溶膠液滴都會被傳染。
當患者呼吸、咳嗽和打噴嚏時, 飛沫 (氣溶膠液滴) 從人的口、鼻中釋放出來, 對於大部分足夠大的飛沫, 可以沉降到地面上, 而小的飛沫液滴迅速被幹燥, 並收縮形成飛沫核, 飛沫核的主要成分為生物顆粒物, 其直徑很小, 可以在空氣中懸浮很長時間。
生物顆粒物對人的危害極大, 因為它可以被吸入肺的深部。當飛沫中有足夠劑量的傳染性微生物時, 就可以感染人群。
與SARS相比, 流感的傳染性要強得多。SARS的傳染性集中在症狀嚴重期, 因而在醫院容易感染而不易在社群中傳播。
對於SARS的傳播途徑, 根據資料顯示, 健康人接觸到病原體感染者的分泌物、體液等後極易被其傳染。所謂的接觸包括用碰過SARS患者的體液的手去揉鼻子、揉眼睛、吃東西等, 在這些情況下受感染的機率都會大大增加。在SARS疫情暴發期間的多宗案例也已證實, 大部分的患者都是照顧SARS患者的醫護人員、與患者有密切接觸的親友和醫院的其他患者。
而流感在發病前的潛伏期和發病期間均有傳染性, 這一特點決定了流感既容易在家庭、單位、學校、託兒所、養老院暴發流行, 也容易發生醫院感染。2009年, 中國對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措施到位並且對廣大市民實施免費接種, 使甲型H1N1流感沒有發生大範圍傳播。
但流感病毒很容易發生變異, 使致病性增強, 導致現有的疫苗失去保護作用, 流感大流行的風險依然存在。
流感患者呼吸、說話、咳嗽和打噴嚏時產生可以透過空氣傳播的病毒氣溶膠飛沫。病毒氣溶膠飛沫的物理特性, 如粒子大小、數量、初始速度對於傳播擴散具有重要影響。粒徑大於10 μm的粒子幾乎完全沉積於鼻咽部位, 在2~5 μm範圍內的粒子約10%沉積於支氣管部位, 粒徑小於2 μm的粒子主要沉積於肺泡組織中。當生物顆粒物粒徑在1~2 μm範圍內時, 約50%的顆粒物沉積在肺泡中, 粒徑越小沉積量越大。患者的各種動作產生的病毒氣溶膠飛沫的粒徑、濃度、初速度是病毒氣溶膠飛沫在室內環境中傳播擴散機制研究的前提。
通常咳嗽產生最大的飛沫濃度、鼻呼吸產生最小的飛沫濃度。結果表明呼吸每秒鐘產生約50個1 μm的氣溶膠飛沫核。
測量發現, 透過呼吸、咳嗽、說話產生的大多數氣溶膠飛沫的粒徑小於2 μm, 用嘴呼吸會產生大量小於1 μm的氣溶膠飛沫。
2004年Fennelly等首次測試了肺結核患者咳嗽產生的感染性氣溶膠飛沫粒徑, 咳嗽產生的含有結核分枝桿菌的感染性氣溶膠飛沫粒徑範圍為1.1~3.3 μm。這是文獻報道的唯一感染性氣溶膠飛沫粒徑的研究報道, 而關於感染性病毒氣溶膠飛沫的粒徑的研究未見報道。
人正常呼吸時產生的空氣流動速度比較小, 速度在0.2~0.3 m/s之間。咳嗽和打噴嚏時產生的空氣流動遠比呼吸時強, 研究人員用粒子影象速度場儀對人體咳嗽產生的氣流進行拍照, 研究結果表明咳嗽產生的氣流速度範圍在1.5~28.8 m/s之間。打噴嚏產生的平均氣流速度為25~40 m/s, 也有報道打噴嚏產生的氣流速度可以高達100 m/s。
說話時每秒鐘進入空氣的1 μm的氣溶膠飛沫核 (細菌數) 約為100個。咳嗽一次產生的1 μm的氣溶膠飛沫核 (細菌數) 約為600個, 打噴嚏所帶細菌數可達4500~100萬個之多。歡迎親們點贊加關注並參與討論!
參考文獻
[1]杜茜,溫佔波,李勁松.病毒氣溶膠飛沫在室內環境中傳播擴散機制的研究進展[J].軍事醫學,2011,35(08):631-633+638.
回覆列表
溶膠應該是水和微顆粒粉塵的混合體,直徑約在o.oo1∽0.lum,它可以懸浮在空氣中,病毒可附著它的表面隨氣體流動而飄動。所以有一定時間內它具有傳染性,人們的呼吸就有可能喲,他的傳染性和它在空氣中的濃度及存留時間有關。
病毒附著於氣溶膠表面被吸入到肺部,引起發病。如果下雨下雪可能使之附著於地面,減少它的飄移。所以我們主要防護呼吸道傳播佩戴口罩也就能阻止絕大部分病毒傳染。其他防護如減少外出,不要去人多地方,外出回來換鞋洗水甚至洗臉也是必要的。勤開窗保持空氣流通。
純屬個人觀點謹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