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壺中歲月-指間煙雲
-
2 # 歡快的城市俠
家長已經不是小的時候的樣子了,小時候翻牆都莫有問題,因為那個時候牆的土培做的,現在不行啦,也都高樓了,小河裡也莫有水了,都成垃圾溝了,所以家長的樣子都在腦海裡浮現。現實已經改變了很多。
-
3 # 心碎2006
我的家在蘇北農村,我的根在那裡。一個四季分明的地方!無論身在何處,無論走多遠,魂牽夢繞的地方。無論有多忙碌,總會在夢境裡出現的地方。蘇北的農村,在以前是很窮的地方,但隨著時間的遷移蘇北的農村現在已經好很多了。但和蘇南比較的話差的有點大。家鄉現在的變化很大了,人們的生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樓房基本每家都有,轎車現在也很普遍。但隨著城鎮一體化的程序加快,有不少農村已經拆遷,都住進了安置小區。已經沒有了兒時農村的味道蘇北家鄉的風景,蘇北農村的味道……
-
4 # 盤錦愚人行
·說說小時後的家鄉盤錦田莊臺鎮·
我的家鄉田莊臺古鎮,隸屬遼寧盤錦市,位於盤錦市南端遼河西北岸,老家曾住在距小鎮中心南側偏西。家門前是一條馬路,延路向西行是田莊臺造紙廠,再往西是清真寺和馬蓮園田二大隊;延門前馬路向東走左轉彎再向北通往鎮中心;延門前馬路一直向東走是田莊河運碼頭。房前馬路對過是太陽昇街道的葦織社,是編織蘆葦蓆和稻草袋子的地方。葦織社場院很大堆放的全是蘆葦和稻草,也是自己經常玩耍的地方。
住宅的西面不遠處有一條小河,小河有一過河木橋(俗稱南大橋)。這條小河直通遼河,南北走向,河面寬約20餘米、河底約10餘米。從南大橋順河堤小道北行一千餘米,有一彎彎曲曲的廊道式行人木橋(俗稱趙家小橋)。這條小河在“趙家小木橋”向西分支流穿越馬蓮園田一隊;向北直流穿過田莊臺公路橋樑(俗稱北大橋)奔流高家地段。
曾經每到夏季這條小河溝兩岸長滿蘆葦和雜草,同時還長著又高又粗的柳樹、榆樹、楊樹,樹的枝葉隨風舞動,有喜鵲、燕子、黃雀、虎皮、蘭大剛等各種鳥和蝴蝶、蜻蜓飛來飛去,是一個很美的自然小景區。
每到漲潮時,並伴著河水飄來陣陣河水特有的清香味。小河退潮時可以到河裡捉魚,漲潮時可以游泳。當潮水漲滿,周邊的家家戶戶用水桶把河水挑回家,倒進一個大缸裡,然後放一些白礬,用一個小木杆放進水裡,順時針攪動直到水中心有一個漩渦為止,待沉澱一段時間就可以飲用。這條小河邊給兒時的我留了下許多快樂戲耍的足跡······
那時的小鎮有影劇院、有人民醫院、百貨、副食、五金、水產、冰果商店;有印刷、被服廠、鞋帽廠、橡膠廠、酒廠、制鏡廠、食品廠、機械廠、造紙廠、有盤錦田莊臺物質轉運站、有運輸繁忙的田莊臺水運碼頭等;還有晶波小學、東方紅小學、紅衛中學。我在小鎮的東方紅小學校讀完四年級,是我奠定學習文化基礎知識的地方。
家鄉的田莊臺鎮,只有一條主街路從鎮中心穿過,由西端進入小鎮(今省道二沙公路)向東延伸再向北行。小的時候記事時,正是七十年代“文化革命時期 ”,小鎮上最著名的標誌性景觀就是鎮中心那座“四面主席像”畫欄。這座畫像高約四米、寬兩米四方體,四周是鮮花和燈飾。有《毛主席去安源》和《毛主席在北戴河》兩幅畫像記憶猶心。還有遼河邊的“小白樓”和田莊臺的清真寺印象較深。
1975年2月4日經歷了營口海城的那場7.5級大地震。
進入九十年代後,田莊鎮城鎮建設的基本格局沒有大的變化變。只是原有的那些曾令人羨慕的國營集體工商業都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個行業的私營和個體工商戶。為了交通順暢發展和便於居民生活,在鎮中心東側遼河岸西,鋪設了一段公路以取代原透過鎮中心的路段,達到居民生活和交通發展兩便利。這是田莊鎮最大的變化。
彈指一瞬間,50餘年過去,兒時原有房西的那條小河成了排水溝,曾今河岸悠然風景已蕩然無存,只有在回憶中······
你聽——如夢如煙的往事常浮現在眼前,那家鄉可愛的遼河畔依然奔流延綿;那房前清新的小河邊曾留下戲耍笑臉。遼河水流不停閒,聽你唱永恆的歌聲,我只有在回憶中尋找往日那自由自在孩童的詩篇。
時至2016年田莊鎮開始規劃改變面貌,進行初階段城鎮建設,至於何時建成在期待中。
1975年前我讀書的田莊臺鎮東方紅小學一角
1970年代的田莊臺“四面主席像”,感謝原圖片作者。
1975年地震後離開的時候,這個地方還是一條與遼河相連的小河,40餘年後竟變遷為一條下水溝。
田莊臺甲午陸戰遺址
2016年前田莊臺鎮西入口面貌
2016年後至今改造中田莊臺鎮西入口面貌
回覆列表
無論你多麼忙碌,無論你官職多高,家鄉是永遠抹不掉的記憶!不管你在家鄉時多麼平淡,多麼清貧,多麼高高在上,多麼微不足道,家鄉是你的根,你是不會忘記的。不是囑咐你不要忘記,而是你自己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