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的鑑定方法:1.目鑑:看器形、釉色、胎質、開片、支釘。2.與博物館藏品或拍品進行對比3.科學鑑定:熱釋光或光釋光儀器檢測並斷代,老化痕跡鑑定。以下資料供參考: 一、釉色。真品的釉色青中泛藍,純淨、溫潤,釉表隱現出一種柔和含蓄的光澤。它既不同於鈞瓷的乳光,也不同於哥窯的脂光,而是一種類似於古玉般內蘊的光澤。釉較薄且平滑均勻地緊貼於胎骨,呈半透明狀。藉助二十倍的放大鏡觀察可見釉中氣泡大而稀疏,猶如鑲嵌在明朗夜空中的顆顆明珠,素有“汝器釉泡如晨星”之說,就是指釉泡清晰、疏朗而言的。新仿品的釉色青中閃黃綠色,施釉厚而不勻,乳濁而不透明,由於也加入了瑪瑙石的粉末,所以釉表光澤很潤,但不夠清爽,有一種油膩的感覺。藉助放大鏡觀察釉中的氣泡相互疊壓,聯成一片,象是密集堆積起來的肥皂泡。 二、胎骨。真品的胎骨是深香灰色,也就是比柱香燃後灰燼的顏色稍深一些的顏色,從器底的支釘痕破釉處可看到這種胎骨的本色。凡宋汝窯器的釉表出筋或起絃線稜角的地方常見有淺赭的色調,俗稱為“羊肝色”。 也許有人會問“胎骨本色的深香灰色,怎麼會穩現出這種“羊肝色”呢?原來,坯體表面的金屬礦物質在高溫燃燒過程中與窯爐內的空氣接觸而充分氧化,自然形成一種鐵紅色的氧化面與深灰的胎色相襯,透過天青色的釉層,我們看到的就是這種淺赭色調的“羊肝色”了。新仿品的胎骨是白色的,較舊器份量沉重,器體厚,胎沉,足略小,口部不是採用真品平切的修坯方法,稜角分明,薄而爽利,而是修成一個流圓的唇口,由於新仿品的胎體和釉層都很厚,所以腹壁凸起的三組弦紋也顯得模模糊糊,粗軟無力,顯現出一種肉粉的色調。 三、紋片。真品的紋片是“蟹爪紋”。美妙異常,在開裂程度較深的碎紋中,交錯摻雜著許多無色透明的短線紋,較深的紋片是淺赭色的,較淺的短線是無色的,兩者交織疊錯,迎光觀察時發現所有的紋片都是斜茌的,象是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紋片的形成,開始時是器物於高溫焙燒下產生的一種釉表缺陷,行話叫“崩釉”。汝窯的藝術匠師將這種難以控制的、千變萬化的釉病透過人為地操作轉換為一種自然美妙的裝飾,而且控制在這種恰到好處的程度上,的確是巧奪天工的一手絕活。新仿品紋片大小不一,很淡、很淺,基本上是無色透明的,毫無規律可循。 四、支釘。宋代官用高檔瓷器入窯前,為了避免窯爐內雜質的汙染,需用匣缽裝好,並將器物用墊圈和支釘墊起,防止與匣缽粘連。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小掙針”。汝窯支釘一般為單數,有三個、五個、七個的,六個支釘的器物只有橢圓水仙盆一種。真品是七個支釘,痕跡很淺,大小如粟米。新仿品也是七個支釘,痕跡大如綠豆,四周的釉被掀起,形成一個個的小槽坑。迄今為止我們沒有見到有任何一件仿品能夠再現出宋汝窯瓷器清幽美妙,超塵脫俗的美學意境。
汝瓷的鑑定方法:1.目鑑:看器形、釉色、胎質、開片、支釘。2.與博物館藏品或拍品進行對比3.科學鑑定:熱釋光或光釋光儀器檢測並斷代,老化痕跡鑑定。以下資料供參考: 一、釉色。真品的釉色青中泛藍,純淨、溫潤,釉表隱現出一種柔和含蓄的光澤。它既不同於鈞瓷的乳光,也不同於哥窯的脂光,而是一種類似於古玉般內蘊的光澤。釉較薄且平滑均勻地緊貼於胎骨,呈半透明狀。藉助二十倍的放大鏡觀察可見釉中氣泡大而稀疏,猶如鑲嵌在明朗夜空中的顆顆明珠,素有“汝器釉泡如晨星”之說,就是指釉泡清晰、疏朗而言的。新仿品的釉色青中閃黃綠色,施釉厚而不勻,乳濁而不透明,由於也加入了瑪瑙石的粉末,所以釉表光澤很潤,但不夠清爽,有一種油膩的感覺。藉助放大鏡觀察釉中的氣泡相互疊壓,聯成一片,象是密集堆積起來的肥皂泡。 二、胎骨。真品的胎骨是深香灰色,也就是比柱香燃後灰燼的顏色稍深一些的顏色,從器底的支釘痕破釉處可看到這種胎骨的本色。凡宋汝窯器的釉表出筋或起絃線稜角的地方常見有淺赭的色調,俗稱為“羊肝色”。 也許有人會問“胎骨本色的深香灰色,怎麼會穩現出這種“羊肝色”呢?原來,坯體表面的金屬礦物質在高溫燃燒過程中與窯爐內的空氣接觸而充分氧化,自然形成一種鐵紅色的氧化面與深灰的胎色相襯,透過天青色的釉層,我們看到的就是這種淺赭色調的“羊肝色”了。新仿品的胎骨是白色的,較舊器份量沉重,器體厚,胎沉,足略小,口部不是採用真品平切的修坯方法,稜角分明,薄而爽利,而是修成一個流圓的唇口,由於新仿品的胎體和釉層都很厚,所以腹壁凸起的三組弦紋也顯得模模糊糊,粗軟無力,顯現出一種肉粉的色調。 三、紋片。真品的紋片是“蟹爪紋”。美妙異常,在開裂程度較深的碎紋中,交錯摻雜著許多無色透明的短線紋,較深的紋片是淺赭色的,較淺的短線是無色的,兩者交織疊錯,迎光觀察時發現所有的紋片都是斜茌的,象是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紋片的形成,開始時是器物於高溫焙燒下產生的一種釉表缺陷,行話叫“崩釉”。汝窯的藝術匠師將這種難以控制的、千變萬化的釉病透過人為地操作轉換為一種自然美妙的裝飾,而且控制在這種恰到好處的程度上,的確是巧奪天工的一手絕活。新仿品紋片大小不一,很淡、很淺,基本上是無色透明的,毫無規律可循。 四、支釘。宋代官用高檔瓷器入窯前,為了避免窯爐內雜質的汙染,需用匣缽裝好,並將器物用墊圈和支釘墊起,防止與匣缽粘連。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小掙針”。汝窯支釘一般為單數,有三個、五個、七個的,六個支釘的器物只有橢圓水仙盆一種。真品是七個支釘,痕跡很淺,大小如粟米。新仿品也是七個支釘,痕跡大如綠豆,四周的釉被掀起,形成一個個的小槽坑。迄今為止我們沒有見到有任何一件仿品能夠再現出宋汝窯瓷器清幽美妙,超塵脫俗的美學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