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譚菜根老師

    剛開始地球是一個由固體微粒和塵埃氣體混雜的疏鬆團塊。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些大大小小的固體微粒,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逐漸密集於中心。疏鬆的團塊逐漸收縮,同時溫度急劇上升,混雜其中的氣體因受擠壓而不斷從內部排放出來,逸向太空。

    當地球收縮到一定程度時, 表面逐漸冷卻、硬結,形成了地殼。

    隨著地心引力的增加,再從地球內部噴發的種種氣體,便被引力吸住,逐漸形成-層包圍地球外殼的原生大氣層,其成分主要是氨、甲烷和水汽等。

    在這段時期,地球內部由於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而釋放出大量的熱量,溫度也隨之而上升,導致內部物質的執行和化學分異,重的物質逐漸移向地心,輕者則移向地表,同時在高溫的作用下而熔融為熾熱的岩漿,岩漿在地球內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常常沿著地殼裂縫噴湧而出,形成頻繁的火山噴發和強烈地震。

    伴隨岩漿噴射出來的大量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進入大氣層,成為大氣的成分,其中的水汽一部分上升而凝結致雨又流回地表,一部分水汽在來自宇宙和太陽的紫外線照射下,分離為氫和氧,其中氫常衝破地球引力而逃逸到太空,餘下的遊離氧很快便與氨作用形成氮和水,與甲烷作用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經這些分解和結合過程,終於形成了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次生大氣”。次生大氣中氧氣含量很少,仍不能具備生物的生存條件。

    在地球內部物質分異中,高溫的岩漿沿地殼裂隙噴發過程中,常因溫度陡降而放出大量的水蒸氣,冷凝後匯人低窪之處,再加上降水就構成了地球上的原始水層。

    大氣的出現,為地球上的生命出現提供了原始物質,遼闊的水體的出現又是孕育生命的搖籃,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蛻變所產生的熱能和火山噴發及雷電,又為生命誕生提供了巨大的能源。

  • 2 # 生活和養生

    地球只是太陽系裡的一顆行星,它的形成和太陽系的形成基本是一個問題。人類定居在地球上,對地球的瞭解比對其他星體要詳細得多,所以研究地球形成許多重要現象的根本原因要到地球的形成過程中去尋求答案。

    地球形成於幾十億年前,早期的痕跡已很難找到,歷史面貌也殘缺不全。想從地球面貌推演出它的原始情況困難極大。一切地球起源的假說都有待證明。到了人造衛星時代,可以直接探測的領域擴充套件到行星際空間,起源的探索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太陽系大約在45億前形成的,而原生地球大約也是形成於45億年前。從理論上講太陽的形成始於46億年前一片巨大氫分子云的引力坍縮,坍縮的質量大多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陽;其餘部分一邊旋轉一邊攤平,形成了一個原行星盤,繼而形成了行星、衛星、流星體和其他太陽系小天體。地球這樣的微行星起源於吸積坍縮後剩下的由氣體、冰粒、塵埃形成的直徑為1至10千米的塊狀物。這些物質經過1000至2000萬年的生長,最終形成原生地球。初生的地球表面是由岩漿組成的海洋。

    地球形成初期基本是各種石質物的混合,平均溫度不超過1000℃,所以全部處於固態。形成後由於放射性物質的衰變和引力位能的釋放,內部慢慢增溫,以致原始地球所含的鐵元素轉化成液態,某些鐵的氧化物也將還原。液態鐵由於密度大而流向地心形成地核。由於重的物質向地心集中,使地球的溫度升高到2000℃。這樣就促進了化學分異過程,由地幔中分出地殼。地殼岩石受到大氣和水的風化侵蝕,產生了沉積岩,受到地下排出的氣體和溶液及溫壓的作用發生了變化形成了變質岩。這些岩石繼續受到以上各種作用,可能經受過多次輪迴的熔化和固結,先形成一個大陸的核心,以後增長成為大陸。當綠色植物出現後,它們利用太陽輻射使水氣(H2O)和CO2發生光合作用,產生了有機物和自由氧。當氧的產生多於消耗時,自由氧才慢慢積累,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便形成了主要由氮和氧所組成的大氣。

    地球表面冷卻凝固形成堅硬的岩石,火山爆發釋放的氣體形成次生大氣。最初的大氣由水汽、二氧化碳和氮組成。水汽蒸發加速了地表的冷卻,待到充分冷卻後,暴雨連續下了成千上萬年,雨水灌滿了盆地形成了海洋。暴雨減少空氣中水汽含量的同時,也洗去了大氣中的很多二氧化碳。小行星、原行星和彗星上的水和冰也是水的來源之一。約35億年前,地球磁場出現,有助於阻止大氣被太陽風剝離。其外層冷卻凝固並在大氣層水汽的作用下形成地殼。陸地的形成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陸地持續增長至今,另一種更可能的認為地球歷史早期陸地即迅速生成,然後保持到現在。內部的熱量不斷散失,驅動板塊構造運動形成大陸,經過數億年,超大陸經歷三次分分合合。大約7.5億年前,最早的超大陸之一羅迪尼亞大陸開始分裂,在6至4.5億年前合併成潘諾西亞大陸,然後合併成盤古大陸,最後約1.8億年前分裂。目前地球處於258萬年前開始的更新世大冰期中。高緯度地區經歷了數輪冰封與解凍,每40到10,000年迴圈一次。最後一次大陸冰封在約10,000年前。

  • 3 # 段00094575

    大約在45億年前,一些氣體、塵埃、冰粒等物質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了地球的雛形,這個雛形只有一千米的大小,與茫茫宇宙相比,非常小。但就是這個“小地球”不停地旋轉,吸收聚集著周圍的其他物質,經過上千萬年的積累,逐漸形成了現在地球的大小。但是當時的地球和現在的地球完全不一樣。地球剛形成的時候,總是會受到來自宇宙中各種隕石和小行星的撞擊,再加上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產生了很多熱量,以致於當時的地面上到處都是噴發的火山和流動的熔岩,地球基本是一個被熔岩覆蓋著的大火球。等到撞向地球的小行星減少了,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了,岩漿慢慢固化、結塊,形成了坑坑窪窪的原始地殼。↑原始地殼的形成過程(從左到右:遍地的岩漿-岩漿逐漸冷卻-坑坑窪窪的原始地殼)伴隨著岩漿噴出的,是大量的氣體和塵埃,由於質量比較輕,這些氣體逐漸上升,因為地球引力包裹在地球外層,久而久之形成了原始的大氣層。原始大氣層中的各種物質混合在一起發生各種化學和物理反應,使得大氣層開始降雨。這些雨水在地殼的低窪處流淌,最後順著地勢匯聚到一起,大約在35億年前,形成了原始海洋。質量輕的氣體上升-原始大氣層-降雨↑原始海洋的形成過程(從左到右):岩漿噴出質量重的岩漿、塵埃下沉-原始地殼-積水-原始海洋後來生命從原始海洋中誕生,經過漫長又複雜的演變,最終活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地球。——以上內容參考米萊童書《生命簡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滑板的發展歷程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