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克觀察

    10月1日,伊拉克巴格達爆發了針對邁赫迪政府的抗議活動,民眾的訴求主要集中在幾點,改善生活條件、解決衛生、教育和勞動市場領域的問題和打擊腐敗。

    伊民眾一開始的訴求其實並不過分,因為伊拉克自從薩達姆倒臺後雖然始終在恢復,但是在經濟發展和打擊腐敗的問題上裹足不前,由於目前國際原油市場不景氣,所以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的伊拉克政府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解決經濟問題。

    這原本是伊拉克民眾的合理訴求與和平抗議,但是因為一件事引發成了全國性的騷亂,因為有不明人士對抗議者開了火,造成了1人死亡,引爆了民眾情緒。隨後抗議活動迅速擴大到納傑夫、米桑、濟加爾、巴比倫、瓦西特等省份,截止到10月4日,造成了50人死亡,另有1936人受傷,而抗議者的口號也從改善民生轉變到了要求邁赫迪政府下臺。

    無獨有偶,就在伊拉克抗議前不久,9月22日埃及爆發了要求總統塞西下臺的抗議活動,而在9月25日敘利亞政府軍控制的代爾祖爾市靠幼發拉底河東岸靠庫爾德控制區一側也爆發了抗議活動,在9月30日,黎巴嫩地區也爆發了抗議活動。

    近期的舉動,不由得讓人想起2011年的春天,那一年的有組織抗議活動席捲了整個阿拉伯和北非地區,掀翻了卡扎菲、穆巴拉克等多位中東強人,以至於敘利亞戰爭到現在都沒有結束。不過這次的抗議活動有所不同的是,除了埃及,幾乎都在同伊朗有關的什葉派國家或地區。

    此次伊拉克問題爆發的時機也極其敏感,在9月30日伊拉克總理邁赫迪剛針對沙特石油設施遇襲事件,斡旋沙特與伊朗和解的關鍵時刻,轉一天就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而且還有不明人士的參與。

    針對抗議事件,美國政府的態度也十分曖昧,首先美國駐伊使館表示呼籲伊拉克政府方面保持絕對剋制的說辭,而後美國國務院直接發文表示密切關注在伊抗議活動的傷亡情況,最後連駐伊美軍也發表宣告稱,美軍有面對威脅情況下保持自衛的絕對權力。

    而在此次抗議活動當中,也出現了十分熟悉的身影。

  • 2 # 顏二哥有言23

    到10月5日為止,伊拉克境內的人權觀察委員會已經報告:有73個人死亡,超過3000人受傷,540個人被捕,其中200人被拘禁留置。

    上街遊行示威的民眾主要有三個不滿:不滿政府貪汙腐敗,不滿失業率升高,不滿政府服務品質低劣。

    領導的聯盟在議會中獲得了最多席位。面對這次群眾示威遊行,他呼籲伊拉克現政府辭職,在國際社會的監督下,馬上舉行新一輪的大選。

    也出面表達了對示威者求訴的支援。他說,政府已經失去有效運轉,應該立刻著手改革。

    由此可見,伊拉克的這次騷亂,是由於對伊拉克政府的不滿,這些不滿,不僅僅來自伊拉克上街遊行示威的伊拉克民眾,年輕人。還來自伊拉克議會!也不排除伊拉克議會某些議員是伊拉克騷亂的幕後‘’黑手‘’。

    至於談到美國可能是伊拉克騷亂的幕後黑手,似乎有些牽強了。畢竟,什葉派穆斯林領袖薩德爾曾經是伊拉克最大的反美武裝馬赫迪軍的領袖。他對美國從來沒有好感。哪怕他放下武器,加入了體制內選舉,他也一直反對美國在伊拉克駐軍。也就是說,如果真是美國在後面鼓動,他應該是第一個站出來揭露的人。現在,他不但不“怪罪”美國,還支援和呼應示威者的求訴。可見,所謂“美國是幕後推手”之說,不值一駁!

  • 3 # 老鱷魚觀天下

    美國一直說薩達姆是獨裁者,但是美國管理下的伊拉克不如薩達姆管理下的伊拉克,現在的伊拉克經濟雖然增長了,人口增加了,看上去比薩達姆時期要富裕,其實這都是表面現象,是假象,現在的伊拉克遠遠不如薩達姆時期,薩達姆時期的伊拉克教育免費、養老免費、醫療免費,然而現在,這些福利全都沒有了,伊拉克人民找誰說理去?

    從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伊拉克一直是一個主權不完整的國家,是一個半殖民地國家,伊拉克人民已經跪了16年,伊拉克人民要想當家做主,必須把侵略者美國趕出去,讓伊拉克自治,伊拉克才能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

  • 4 # 美國觀察室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薩達姆政權倒臺。很多伊拉克人以為結束了薩達姆的統治,就能夠迎來幸福生活。客觀的講,薩達姆統治前期,伊拉克人的生活水平相當不錯。薩達姆利用出口石油換來的外匯。大幅度改善了伊拉克人的各項社會福利。但好景不長,薩達姆先後發動了入侵伊朗與科威特的戰爭,導致伊拉克經濟發展陷入困境。特別是在海灣戰爭以後,美國對伊拉克進行了經濟封鎖,伊拉克經濟舉步維艱,越來越困難。伊拉克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儲量國,卻成為了中東人均GDP最低的國家之一。

  • 5 # 愛之育之

    阿拉伯女人

  • 6 # 毛開雲

    自10月1日起爆發的伊拉克多地示威活動仍持續升級,傷亡人數大幅增加,據伊拉克當地媒體和路透社報道,截至當地時間10月4日,示威衝突已造成至少33人身亡,傷者超過千人。(10月5日中國新聞網)

    伊拉克媒體報道稱,抗議示威者最初走上首都巴格達街頭,要求政府改善生活條件,解決醫療衛生、教育和就業難題,打擊腐敗現象。隨著抗議示威不斷升級,巴格達的遊行活動已升級為騷亂,造成數十人死亡,傷者超過千人。那麼,世人要問:伊拉克的大規模騷亂究竟是如何發生的,美國是不是幕後推手?

    客觀地說, 伊拉克最初的街頭遊行,應該是伊拉克國內的問題造成的,抗議示威者要求政府改善生活條件,解決醫療衛生、教育和就業難題,打擊腐敗現象, 完全是政府應該履行的職責。伊拉克政府是伊拉克人民的政府,如果政府連人民的基本生活、醫療衛生、教育就業等問題都解決不好,民眾沒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怎麼能夠好好生活?何況這些年伊拉克人口出生率高,就業需求大,但伊拉克政府在解決這些問題上確實措施不足、力度不大;相反,腐敗問題比較猖獗,政府打擊腐敗乏力——一邊是基本生活保障出現問題,一邊卻是腐敗現象猖獗,這讓伊拉克人民情何以堪?

    伊拉克國內的問題,應該由伊拉克政府和人民共同解決。10月3日,伊拉克總理邁赫迪表示,已聽到抗議者的訴求,將對內閣進行改組,同時呼籲民眾保持冷靜,結束抗議示威活動。可見,伊拉克人民有所呼,伊拉克政府有所應。按理說,伊拉克抗議示威者就應該給政府時間,等待政府逐漸解決問題。然而,抗議示威活動演變成大規模騷亂,這應該不僅是伊拉克內部的問題,必然有外部勢力插手和干涉,美國當然是最大嫌疑者。

    一方面,近段時間,美國與伊朗關係持續緊張,美國對伊朗步步緊逼、極限施壓根本不起作用,正如伊朗總統魯哈尼所言,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已經失敗。美國軟硬兼施,伊朗軟硬不吃,美國束手無策、騎虎難下、焦慮不堪。而在這種情況下,伊拉克與伊朗關係越走越近,甚至開展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合作,美國當然不滿伊拉克的行為,肯定會在適當時候給伊拉克一點顏色看看。這次伊拉克發生街頭遊行,美國一看機會來了,完全可能煽風點火、背後作怪,這是美國最喜歡乾的事情。

    另一方面,哪兒有混亂、騷亂、衝突甚至戰爭,哪兒都有美國的Wraith,美國或者親自上身,或者幕後指揮。敘利亞內戰一打8年多,委內瑞拉的亂局,都是美國一手造成的。前不久,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國家發生騷亂,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甚至大言不慚地說,這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遭到有關國家反駁稱,希望這種美麗的風景線在美國越來越多。見不得別人好,只希望別人亂,這就是美國的狼子野心。所以,伊拉克的示威活動變成騷亂,背後肯定有美國的影子,這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美國一直就是這麼幹的,絲毫沒有冤枉美國的成分。因為美國前科累累,因為美國是世界警察,世界各國出現問題,不能不讓人懷疑美國從中搗蛋。

    伊拉克的示威也好,騷亂也好,最終必定會平息。相信伊拉克政府會聽民聲、順民意、解民難,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希望美國不要干涉別國內政,多做對他國有益的事情,少做甚至不做壞事、爛事。美國作惡多端,在全世界聲名狼藉,要改變世人對美國的印象,美國自己得了病,還得自己找藥吃,而且吃藥就一定要把病吃好,否則,病入膏肓將難以治癒。

  • 7 # 晴空視界

    有一部分人總是喜歡把世界各國發生的一切壞事都算在美國人的頭上,如果你問他們有什麼根據嗎?他們又說不上來,反正在他們看來,就是美國人乾的,這次伊拉克首都爆發大規模的騷亂事件跟美國完全沒有任何關係,因為伊拉克騷亂對美國來說沒有任何好處,只有壞處。

    美國從2003年對伊拉克開戰到現在已經快17年了,這17年讓美國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巨大代價,幾千名士兵戰死,受傷的更是不計其數,每年不僅要耗費無數金錢來維持美軍在伊拉克的運作,還無法騰出手去處理別的國際事務,現在的美國做夢都想著讓伊拉克趕緊穩定下來,好從這個大泥潭當中脫身,這種情況下,美國又怎麼可能在伊拉克製造混亂,這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阿拉伯國家的人平時只要有點什麼事,都會走上街頭示威發洩心裡的不滿,這一點比西方國家還要厲害,而伊拉克也是如此,不過大多數時候都是小規模的示威活動,10月1日的示威活動相比起來規模要大很多,目前正向全國範圍蔓延,由於示威的人群跟維持秩序警察發生了劇烈的衝突,導致包括警察在內的90多人死亡,受傷的人數達4000人以上,這次的示威活動已經演變成了大騷亂。

    這次示威活動的原因主要還是跟伊拉克的經濟有關,另外腐敗情況也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加上教育和醫療衛生方面都有問題,因此才引發了這次大規模的示威活動,一直以來伊拉克的女性都比較會生,年輕人所佔的比例一年比一年高,由於伊拉克的經濟增長放緩,發展完全跟不上,不僅無法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還導致很多年輕人失業,這些年輕人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來源,時間一長就會難免就會走上街頭抗議示威。

    其實大多數的阿拉伯國家都存在跟伊拉克同樣的問題,很多年輕人直到30歲都沒有工作,這些沒有工作的年輕人整天無所事事在街頭遊蕩,不僅給社會治安帶來嚴重的問題,還動不動就上街抗議示威,在抗議示威的過程中也很容易引發流血衝突,有些人甚至趁機打砸搶。

    另外,伊拉克也存在嚴重的教派衝突問題,什葉派和遜尼派的衝突和鬥爭一直都從不間斷,很多年輕人都是當中的主力,彼此說不到兩句話就會動手打架,製造暴力衝突也很常見。

  • 8 # 鳳凰山觀世界

    10月1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發生了大規模騷亂。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騷亂導致33人死亡,1188人受傷,這場規模巨集大的騷亂還波及到其他省份。在這次騷亂中,遊行群眾喊出的口號是:改善生活條件,解決衛生、教育和勞動市場領域問題以及打擊腐敗等,他們期望通過遊行示威達到利益訴求。那是什麼原因導致巴格達發生大規模騷亂呢?這裡面肯定脫不了美國的干係。

    美國自海灣戰爭以後,在伊拉克大失人心,他們發動的戰爭沒有給伊拉克人民帶來戰前許諾的民主、平等和自由的富足生活,而是滿目瘡痍和恐怖襲擊,是一場一場的災難:第一,在政治方面美國給伊拉克“設計”的弊端很多。美國從伊拉克撤軍後,給伊拉克制定了西方“三權分立”的民主制度,規定總理由什葉派擔任,總統由庫爾德族擔任,議會議長由遜尼派擔任,當伊拉克的權力如此分散時,就很難在眾多的國家決策中達成共識。英國在這方面很典型,英國政治派別很多,著名的政黨有6——7個。正是由於不同派別有不同的立場,讓英國脫歐成為整個國家的災難,幾乎讓整個國家四分五裂。美國支援的其他國家基本都是這樣,那伊拉克能好到哪裡去。

    第二,在經濟發展方面老百姓根本沒有得到實惠,一是經濟發展緩慢。從字面上看伊拉克GDP比薩達姆時代增長了8倍,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卻沒有得到任何提高,反而下降了很多。在薩達姆當權的時候,伊拉克人均生產總值達12000美元,而且全民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免費養老,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很滋潤。但是這幾年的人均GDP僅達6000美元,下降了一倍,而且還取消了福利制度,老百姓怎麼能滿意呢。二是伊拉克的工業體系根本沒有建立起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靠石油的漲價。伊拉克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儲油國,經濟來源全靠石油,而民族工業卻沒有得到發展,所以就業崗位越來越少。三是經濟發展沒有惠及到更多年輕人,導致眾多年輕人特別是有學歷有知識的年輕人失業,失業率達到了30%。沒有工作,得不到實惠肯定是要鬧事的,經濟是穩定的基礎嗎,老百姓生存都有危機了,怎麼能不鬧呢,一鬧事就會導致政局不穩,這應該是大規模遊行示威的主要原因。

    第三,美國對伊拉克與伊朗走得太近不滿意。由於美國在伊拉克的“特殊地位”,美國並不希望伊拉克與伊朗密切關係,因為美國認為伊朗是中東地區最大的敵人,是美國實行中東戰略的絆腳石,為此從去年就開始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今年5月還派出了航空母艦、戰略轟炸機、戰鬥機以及導彈部隊對伊朗進行軍事威脅,企圖通過政治、經濟軍事等手段對伊朗極限施壓,從而達到讓伊朗歸順美國的目的。但是,勇敢的伊朗人民沒有被美國的盛氣凌人所嚇倒,而且與美國針鋒相對,這就讓美國更加生氣。在這個時候,伊拉克政權卻不斷與伊朗發展友好關係,美國怎麼能高興呢,所以,千方百計給予制止,而且利用在伊拉克的駐軍經常給伊拉克政權制造麻煩,包括煽動群眾遊行示威,美國人在這方面可是經驗豐富,不知道讓多少國家為此改變了顏色。另外美國充分利用伊拉克國內宗教派別的矛盾製造事端。伊拉克什葉派和遜尼派的衝突和鬥爭一直沒有停歇過。儘管為了搞平衡,兩派都有人在國家擔任主要職務,如總理、總統和議長,但是這些高官代表的都是各自教派的利益,互相攻擊或是意見分歧是經常的,這就引發了群體事件。美國正是利用了伊拉克的這一點,不斷的煽風點火,使教派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所以說,只要有美國的插手,伊拉克的政權穩定不了,遊行示威等群體事件會更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