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晨曦的曙光2000
-
2 # 青言論史
作為李世民的曾孫,拿他和他曾祖父比較對他來說是一件比較光榮的事情。而他們兩個,一個把唐朝推向了偉大,一個讓唐朝從偉大走向最偉大然後斷崖式下滑,從結果來看,似乎是唐太宗更偉大,因為他的貞觀之治的結果是比較好的。
但是真的如此嗎?不見得。其實,李隆基比起李世民來說,之所以會犯下巨大錯誤,就是因為——他活的太久了。
這不是在開玩笑,這個無論從李隆基之前還是之後來看,以及客觀規律來分析,都是如此。
李隆基至少有兩個小夥伴和他差不多:一個是梁武帝蕭衍,他統治前期也是非常偉大的,把南梁治理的井井有條,結果晚年看走了眼,造成侯景之亂;一個是乾隆,早期的英姿勃發到了他的晚年已經變得守舊而荒唐,搖搖欲墜的帝國已經是踹一腳就倒了。
客觀規律也是如此,皇帝這個事兒,不能讓小孩子來幹,但也不能讓老頭子來幹。人歲數一大,就變得固執而守舊,也變得不愛搞事,也會更容易被矇蔽。蕭衍的侯景、李隆基的安祿山以及乾隆的和珅,都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因此,我認為,總體來看,自然是李世民要強於李隆基;但是在各自的盛年,李世民和李隆基的賢明程度是不分伯仲的。
-
3 # 和你們聊聊天
太宗開啟貞觀長歌,在隋末農民起義的大潮中歷練和深刻認識到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從諫如流,魏徵、房杜等人才都在太宗時期得以施展才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藏富於民讓國家在戰後的廢墟上重建家園,國民經濟在這20年裡快速發展。打敗突厥被稱之為天可汗。 玄宗在未繼位前就是李唐政治的中堅力量,神龍政變的大膽,果斷。對付韋皇后亦是思維縝密都體現著他帝王之才。登基的前期崇尚節儉,反對奢華。任用姚崇,宋景,張九齡等賢人。政治清明,朝堂一片大好。不過之後卻出現斷崖試的顯現。安史之亂大唐榮光從此一去不返這是玄宗永遠洗不乾淨的汙點。太宗和玄宗的前期是不相伯仲的,都是萬邦來朝。國內形勢都是不斷向前發展。但玄宗的後期確是無法和太宗相比較。我想人到了一定年齡都會開始腦力和體力都跟不上節奏,漢武帝,康熙等都是如此。
-
4 # 文藏
(網路配圖)
大唐貞觀二年,京城長安大旱。民間自古有“旱極而蝗”、“久旱必有蝗”之說,這次長安旱情也伴隨著蝗災。唐太宗帶領群臣視察莊稼損失情況,李世民草創天下,深知百姓疾苦,看到蝗蟲肆虐,痛恨異常。
(網路配圖)
唐太宗帶頭吃螞蚱蝗蟲,俗稱螞蚱,在古代,蝗災是威脅民生的一大自然災害。但由於認識的侷限性,古人往往認為蝗災是天降懲罰,不僅不能驅趕,還要趕緊祭祀。唐太宗卻不害怕這些害蟲,隨手捉了幾隻,說:“百姓把糧食看作身家性命,而你們卻吃糧食,危害百姓。如果是因為百姓有罪,那這些罪應該由朕一人承擔。你如果真有靈的話,就吃我的心,不要再危害百姓了!”
唐太宗正要吞下蝗蟲,大臣們趕緊阻攔,說:“萬萬不可,恐怕吃了會生病!”唐太宗卻說:“朕就是希望它把災難都轉移到朕身上,朕豈能逃避區區疾病?”說完,唐太宗就毫不猶豫地把蝗蟲吃了。
(網路配圖)
雖然現在咱們都知道螞蚱能吃,不少人兒時吃過烤螞蚱,現在油炸螞蚱還是一種特色菜餚,但在唐朝,人們並不知道它能食用。唐太宗一國之君,卻不顧生病中毒的危險,帶頭吃蝗蟲,一則表現治理蝗災的決心,二則向百官百姓證明蝗蟲並非想象中那麼可怕。話說他可是生吃蝗蟲的,那滋味,想想都可怕。後來,百姓們也學會捕食蝗蟲了。
(網路配圖)
唐玄宗迷信蝗神之論唐玄宗在位時期,也發生過一次大蝗災,但他的處理態度跟太爺爺李世民比,差太多。
開元四年(716年),山東鬧蝗災,密密麻麻的蝗蟲遮天蔽日,所過之處草葉全無。百姓只知設祭膜拜,卻不敢捕殺蝗蟲,任由蝗蟲嚼食禾苗。宰相姚崇上奏,請求派出御史督促各地滅蝗。可多數大臣卻反對,說天災豈是人力所能抗拒,甚至有地方官上書拒絕除蝗,揚言除蝗會帶來更大危害。朝議鼎沸,唐玄宗竟然也十分猶疑。
(網路配圖)
最後全靠宰相姚崇極力堅持治蝗,才沒造成大面積饑荒。據說,今汴州就捕獲了十四萬石的蝗蟲,可見災情有多嚴重。故而,此次滅蝗救災在姚崇的列傳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唐玄宗卻成了擺設。
當年唐太宗帶頭吃蝗蟲,此時唐玄宗拘泥於迷信陳腐之論,毫無主見,全靠宰相救災斡旋。在這一點上,唐玄宗的魄力遠遜於太宗啊。
回覆列表
如果李隆基死於天寶元年,那他的知名度應該不亞於其曾祖父李世民,但可惜他太長壽了,活了78歲,進入花甲之年後迷上文藝創作和大美女楊玉環,於是便留下《霓裳羽衣舞》和長恨歌等千古佳話,同時政治上也有了楊國忠和安祿山的亂政,安史之亂的禍患也葬送了“開元盛世”的成果,大唐的舉世威名也走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