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鵜鶘心理
-
2 # 中老年大講堂
孩子剛出生時,我們與孩子朝昔相處,孩子也十分依賴我們;慢慢的,孩子長大讀書了,他們有了自己朋友,也有了自己的心事,跟我們說的話越來越少;然後孩子工作甚至成立了自己的家庭,這時我們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則要用小時來計算了。
當我們老了,工作上已經退休,生活看上去似乎除了自己就只有子女,這時,我們應該如何與子女相處呢?下面幾點說得太好了,帶給了我們無限的思考與啟發!
1、不以“尋求回報之心”對待子女德國家庭治療大師海靈格認為,家庭系統中愛的動力是—代又一代地向下傳播愛,在正常情況下,下一代子女總會欠上一代父母的。但是,下一代沒必要向父母“償還”或“報恩”,因為他也要做同樣的事情,把愛繼續向下傳播。
如果老年人太看重子女的孝順,動輒要求子女在日常瑣事上遵循孝道,其結果可能起負面作用,陷入“因小孝而失大義”的境地。
我們要抱著不求回報之心去愛自己的子女,只有這樣,才能給子女、孫輩起到一個好的榜樣。
2、坦誠溝通,真實而理性地表達情感無論是對待子女還是配偶,老年人都要將自己真實的願望表達出來,告訴家人關於自己日常生活的想法、計劃、感受和煩惱,以及作為父母對子女的期待與要求。
真實的表達有利於促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情感交流,有利於雙方彼此接受的生活方式,和睦相處。
3、理解自己的心理需要,做到依存有度老年人一方面要積極表達自己對情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注意維護作為父母的角色,作為子女和孫輩的精神支柱和情感支撐,力所能及地為他們分憂解難。
同時,老年人也要避免將子女當成自己心靈的唯一依靠,我們需要和子女保持平等、理解和尊重的關係,讓子女擁有自己的生活圈,自己要擁有獨立的生活。
4、以婚姻關係為重,經營老年愛情生活千萬不要因為子女或者孫輩,而忽視了老伴,良好的夫妻關係才是老年生活的情感保證,老伴才是與我們攜手共度一生,陪伴我們最久的那個人。
老年人應該認識到,隨著第三代的出生,子女的家庭生活中心也將轉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我們如果有時間、有能力可以幫著帶帶孫子,但切忌包攬所有帶孫子的事物。
老年人應該始終將夫妻婚姻關係放在所有關係的首位,不可本末倒置。
5、最好不要和子女住一起
老人和子女住一起過日子,確實可以享受兒孫繞膝其樂融融的家庭幸福。但是,同在一個屋簷下,同在一個鍋裡耍勺子,就更容易出現磕磕碰碰。
聰明的老人,只要條件允許,是不會主動要求和子女住一起的。分開住,自己的生活更加自由自在,沒有打擾,婆媳也更容易和諧相處,家庭更和睦。
與子女相處除了要有愛,還要有一絲絲的技巧,我們要保持平衡的心態,要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子女而活!
說的太好了,每一句話都帶給了我許多的思考,趕緊發給朋友們,他們一定也很想看看!
回覆列表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意思是:子女應該孝順、奉養、陪伴父母,但如果真的有目的、有大志向,是可以遠遊去實現的,另一層意思是對子女的要求,子女要盡孝道,那麼作為老人應當如何與子女開心的相處?筆者認為可以嘗試一下做法:
第一老人與子女相處要有適合的心態應對,與子女互動生活一定要遵循快樂和開心的的原則。在與子女互動中潛移默化的為子女分憂解難,提供自己的經驗指點,將幫助子女的過程視為幸福和無需回報的付出,尋求平衡的心態。
第二老人與子女的家庭生活追求平等的互相尊重。老人與子女之間如有疑問或不同見解,要有良好的溝通和交流機制,不以簡單對錯作為判斷標準。懂得理解和寬容的技巧,例如老人可以試著瞭解子女的思想,瞭解子女的工作難處和經歷,承認子女已經成年,接受子女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是和自己不同的。
第三,老人要明確自己在家庭中的定位和角色。老人在家庭中做好擔任家庭配角的思想準備,幫子女分擔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不指手畫腳的發號施令。例如接送孫輩,在家中承擔適量的清潔工作等等。這樣給子女帶來很多的方便,容易贏得孩子的尊重。
第四老人和子女一同營造適應的生活環境,子女在工作時往往無暇顧及到老人退休後的生活娛樂環境,老人可以從社群中獲得社群活動資訊,例如參加廣場舞培訓,在社群找到志同道合的溝通互助群體。甚至是可以在社群參加老年大學。作為子女針對老人的興趣愛好儘量給與配合,並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