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上靈雲

    在《傷寒論》裡,有不少的方子會出現爭議,有些在古刻板裡就有爭議備註上,有些是現代人在做爭議,特別是溫派與寒派的爭論更多,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麻黃,在傷寒論裡是做發汗用的,可以理解為發汗劑,升麻,是用來昇陽的,僅僅二者混用,其實並不矛盾。

    發汗,需要內在的動力,所以用麻黃多用於實證,如果不實,可以去加人參等,這裡加了升麻,也可以理解。

    只是如果身體不實用麻黃,這一點確實有些不妥,所以有麻黃桂枝半份湯,如果實證,用升麻實在是有些不妥,但還沒到不可用的程度,就看重點(主藥)是誰了。

  • 2 # 使用者12345670wys888

    晨起,看《傷寒論》第357條,各種註釋紛紜,醫家褒貶不一,學者莫衷一是,只能遵從內心,試解讀之:

    ①是否仲景方?

    a、柯韻伯指出:麻黃升麻湯“其方味數多而分兩輕,重汗散而畏溫補,乃後世粗工之伎,必非仲景方也”,此說一出,後有注家附和之。

    b、後世考證

    (1)別本《金匱玉函經》載此方。

    (2)《千金翼方》載此方。

    (3)《外臺秘要》載此方,並引《小品》注云:此仲景《傷寒論》方。

    個人認為:是仲景方。

    ②解讀:用反推法

    a、“麻黃升麻湯主之”

    (1)“主之”說明為此證主方。

    (2)方劑以麻黃、升麻命名,按常規想法,此二味應為主藥。

    (3)服法中說“汗出愈”,至少有宣通散寒作用。

    b、“為難治”,言此證較難治,非不治也。

    c、主要症:

    一、“咽喉不利,唾膿血”

    (1)“咽喉不利”,說明肺氣宣肅功能失常,或癢,或咳,或輕微呼吸困難(胸滿悶)。

    (2)“唾膿血”,說明肺熱灼傷血絡成膿,唾出。

    (3)原因:

    a、素有肺熱,復感傷寒。

    b、傷寒多日,入裡化熱。

    二、“洩利不止”

    (1)病至厥陰,肺熱脾寒。

    (2)“大下後”,傷及脾陽。

    三、“手足厥逆”之可能原因

    (1)“大下後”致肺陽被鬱,氣血敷布逆亂。

    (2)脾寒致氣血敷布不足,失去溫養。

    (3)病入厥陰,寒熱錯雜(肺熱脾寒)致厥。

    d、脈象:

    一、“寸脈沉而遲”,可能:

    (1)主裡虛寒。

    (2)陽陷於裡,鬱而不伸。

    二、“下部脈不至”

    (1)“下部脈”指尺脈,尺脈無,偏於陰液不足,尺脈短,偏於陽氣不足,可能均有不足。

    (2)“下部脈”指趺陽脈,因陽鬱不達,手足厥冷,故趺陽脈不至。

    e、“傷寒六七日,大下後”

    (1)“傷寒六七日”,外感已多日易化熱。

    (2)“大下後”

    a、邪已化熱但未成實,誤用大下之壞證。

    b、可能用下法方劑,量過重。

    c、惜字如金的時代,可能省略些表述,至後人難理解。

    (1)病情較重,但未到亡陰亡陽階段,否則也不敢發汗。

    (2)為何藥味多而量輕?

    可能病情複雜----寒熱夾雜,故藥味多。且病情較重----大汗後,陰陽俱損,若量大,恐體力不支,故量小。

    (3)為何麻黃獨重?

    a、可能有表證未解,以麻黃解表。

    b、可能以麻黃宣通陽氣,以治“手足厥逆”。

    c、可能以麻黃宣通肺氣,以治“咽喉不利”。

    d、可能以麻黃治因“大下後”,氣機下陷。

    (4)試解讀之

    外感病六七日,邪已化熱但未成實,誤用大下之壞病。誤下後陽陷於裡,鬱而不伸,故寸脈沉遲,下部脈不至,陽鬱不達四末,故手足厥冷,大下之後,陰陽兩傷,陰傷而肺熱氣痺,故咽喉不利,唾膿血,陽傷而脾虛氣陷,故洩利不止。

    (5)方劑

    麻黃7.5克(去節) 升麻3.5克 當歸3.5克 知母2.5克 黃芩2.5克 萎蕤(一作菖蒲)3克 芍藥2克 天門冬2克(去心) 桂枝2克(去皮) 茯苓2克 甘草2克(炙) 石膏3克(碎,綿裹) 白朮2克 乾薑2克。

    (6)方解

    此方集溫、清、補、散於一體,共奏發越鬱陽、清上溫下之功。李時珍言“麻黃乃發散肺經火鬱之藥”,升麻主解百毒,闢溫疾、瘴邪,為治咽喉腫痛的要藥,方中用麻黃、升麻、桂枝汗之解其表,以發越其陽氣。然則病已陰傷絡損,故佐以石膏、黃芩、知母、葳蕤、天冬、當歸、芍藥等育陰清熱,潤肺解毒。此與發越鬱陽之品似乎性味相反,但對此複雜之病,正可相得益彰。洩利不止,為脾傷氣陷,故用小量之白朮、乾薑、甘草、茯苓等溫中健脾寒,以補下後之虛。藥味雖多,並無雜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聽別人說什麼電子資訊專業就業好,想問問這方面的知識,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