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慢二看

    “窮養兒富養女”的說法誤導大家

    在過去多子女家庭中,對兒女的教養有所不同,問題不大。當今,獨生子女居多,恨不得把一切都給孩子,又談何窮養兒富養女?

    “窮養兒富養女”成了一句特別容易讓一些父母片面理解的言論,跟“輸在起跑線”同樣有害。無論怎樣解說,這個是建立在成人思維和男性思維之上的說法。“窮怕”的男孩極易受誘惑而放棄自強自立,“富足”的閨女容易滋生嬌氣和驕橫而毫無優雅舉止和良好氣質

    近日的一則熱點無疑為我的這個說法提供了實錘:微博上叫做“一個失業父親等待女兒歸”的父親公開手撕18歲女兒-----揮霍父親300萬積蓄,還把全家人拉黑!

    在長微博裡,他寫著,自己60年代出生,曾是軍人;女兒如今18歲,從7歲那年父母離異後就由他撫養。他送孩子上最好的私立學校,在她提出想去加拿大留學後,毫不猶豫地拿出幾十年攢下的300萬積蓄,說好每年給女兒30萬,不夠再加,銀行卡先由他保管。

    沒想到女兒出國才一週,他就發現銀行卡不見了。去銀行詢問才知道,孩子偷了卡,試出密碼,已經把錢全部轉走!

    這位爸爸說,他最大的失敗,就是遵循了古人“富養女兒窮養子”的信條。“對她的要求,即便覺得不合理,最後也會妥協。”正是這一步步妥協,讓女兒變成了“極度自私的人”。

    我不認為這位父親真正理解何為“富養女”。初步可以推斷,他對女兒的溺愛是一種“補償性”的父愛,家庭的不完整、夫妻關係的不和諧已經讓這位女兒的心理構建支離破碎。

    窮養兒富養女,家長更需努力

    我做過好幾年的全職爸爸,每天放學後就在公園裡溜達,有時會踢球,有時去觀察公園裡的花草樹木。後來給兒子報了足球興趣班,人往那裡一送,就忙活自己的事了。

    我經常和女兒一起逛商場。北京的10多個商業區的商場我倆都去了,我把我自己喜歡的和知道的一些服裝品牌告訴她,我會告訴她我最需要的服裝,然後告訴她我的喜好,進了商場後就直奔主題,還請她幫我挑選。她選的紅格子襯衫和對襟開衫真得很適合我。在幾個我也喜歡的快服裝品牌店中,有幾家是有兒童服飾的,每次去都允許她買服飾,女兒總是選擇不超過2件。她現在知道需要什麼,會讓我們提出要購買;色彩也逐步讀過了小女孩的粉色期,也會選擇其他顏色;服裝和鞋是她選穿幾種後,我們也會給些意見;像頭飾這些小零碎完全是自己選,我們不給意見……五歲的閨女儼然成了購物熟手。

    我曾經和太太說,沒多長時間,你們母女倆就一起逛商場了。好像小女孩有這種愛美、愛服飾、愛逛街的“天性”,而我用男性的購物思路和行為,期望給女兒多一個視角。

    孩子的飯菜都歸我負責,3點接了小學生兒子、5點接了幼兒園閨女後,我們先來一頓下午茶。現煮的英式奶茶、卡布奇諾、普洱、鐵觀音,還有兒子點名要喝的“埃及奶茶”,再配上我們自己做的糕點,或者是他們在超市裡我們允許他們每次可以買的一件自己最喜歡的零食。

    如果將來孩子們能在繁忙的學業和工作中,還能記得或者享受這頓下午茶,那麼他們的生活會更美好。

    換個更簡單的說法,像我這樣家有一兒一女的家庭,該如何“窮養兒富養女”呢?

    想一想都覺得不公平。

    不過這句話也在提醒我們,要關注孩子性別角色社會化,對男孩、女孩的成長過程和條件有所區分。這在我家比較明顯,因為兒子是老大的緣故,我們對他的期望相對較高和集中、統一,這種高期望我覺得就是“窮”的一種表現,結果讓兒子呈現出敏感、緊張的一面。女兒出生後,因為我們有了一定的育兒經驗,對她的養育更“放”得開,她的表現更顯隨性和大氣。當然,這些觀感只是他們目前的感受,我們相信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調整,他倆會更能按其本性成長。

    當今社會,女孩和男孩一樣,都要有自立能力和開拓精神。過分嬌慣女兒,不利於其未來的發展。按照性別的不同進行窮養和富養都過於盲目,在講究個性張揚的現在,與其注重性別教育,就不如注重個性培養

    就我家的實際和我觀察的4、5個獨子家庭來看,撫養男孩還是女孩所要花費的心血、金錢,大體相當,只是教育的側重點不同而已,而且這種不同毫無性別分歧,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不同的原因。

    要我說,家長與其“窮養兒富養女”不如富養自己,我們不能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子女身上,以為這樣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自己更有品味、更懂生活,孩子自然學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膽囊小有什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