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全球史下看中國

    《三國志》本傳評價魏延“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從史書上看,魏延確實是被嚴重低估的將領,他的軍事水平主要表明如下

    一、跟隨劉備入蜀立下了不少戰功,從最低階的部曲軍官提升為牙門將軍,劉備在漢中稱王后,又把他從牙門將軍提升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

    劉備是很知人善任的,從對馬謖的評價可知,劉備知人善任的能力還在諸葛亮之上。劉備在漢中稱王后,還歸治所成都,眾將都以為劉備一定會選擇張飛為漢中太守,以鎮守益州之咽喉要地漢中,張飛亦以心自許,不料劉備竟然破格提拔無名小將魏延為漢中太守,全軍上下一片震驚。後來,魏延成功鎮守漢中近十年,曹魏不能侵犯。

    二、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向諸葛亮獻子午谷奇謀,建議由自己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從小道子午谷進軍,不過十日可進軍至長安。鎮守關中長安的魏國安西將軍夏侯楙是個“怯而無謀、性無武略,而好治生”之輩,只因身為皇親國戚才高居要職,魏延自信能擊敗夏侯楙,一舉拿下長安。而魏國在東方聚集軍隊“尚二十許日”,在此期間諸葛亮可率領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與魏延會師於潼關,如同前漢將領韓信的例子,如此便可一舉平定咸陽以西。

    但是諸葛亮認為魏延計策太冒險,沒有采納魏延的建議。決定“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

    對於子午谷奇謀 是否能成功,眾說紛紜。但是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當時蜀國軍中將士都認為應派久經戰場的大將魏延等為先鋒,劉備臨終之時也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卻認為馬謖才器過人,不聽從眾人的意見提拔馬謖,督率各軍前行,與魏將張郃大戰於街亭。結果大敗而歸。

    三、陽溪之戰大破魏國名將郭淮、費耀。

    當時,曹魏分兵征討蜀漢,由曹真、張郃、司馬懿率領三路大軍,分別由斜谷、子午谷、漢水向蜀漢的漢中進發。諸葛亮需要坐鎮漢中,不能輕易離開,蜀漢的主力大軍都在漢中駐守,因此諸葛亮只給魏延分派了少量的兵力,讓魏延和吳懿率領,進入雍州南安地界。雖然魏延、吳懿不佔優勢,且又是深入敵境作戰,但仍然將雍州刺史郭淮打得大敗。取得蜀漢防守反擊的勝利。

    四、跟隨諸葛亮北伐,屢建戰功,大破司馬懿。

    在陽溪之戰次年,諸葛亮二出祁山,發動第四次北伐。司馬懿知蜀軍勞師遠襲,糧食補給困難,因而憑險堅守,拒不出戰。後因其部下紛紛請求出戰,並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司馬懿忍不住親自領軍與諸葛亮對峙,諸葛亮命魏延等率兵迎戰,大敗魏軍,斬獲魏軍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司馬懿退守大營,再不敢輕易出戰。

    五、建立完善的漢中防備體系,直到被姜維替換掉。

    當初,蜀漢昭烈帝劉備破格提拔魏延鎮守漢中,魏延在漢中的外圍險要建立若干據點並且派重兵把守,互為犄角之勢,使敵人不能侵入。後來繼任漢中太守的王平也承用此法,用3萬大軍就打敗了曹爽10萬大軍。

    到姜維掌兵時,認為魏延的防守之法雖然可抵禦入侵之敵,卻不能獲得大勝。不如撤銷漢中外圍的兵力,退守漢中的各個城池,任憑敵軍進入平原之地。到時只需堅壁清野,再令遊軍旁出以伺其虛。敵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運糧,自然疲乏。等到敵軍撤軍時,我軍諸城守軍並出,與野外的遊兵配合,即可一舉殲滅敵人。

    姜維引君入彀的防守戰術創新而大膽,然而事實證明魏延的漢中防禦體系使得蜀國得以維持幾十年的國運,而姜維的這個方法卻使漢中門戶大開。魏軍進入平原後,長驅直入,連破漢中多座城池。最終姜維失守,蜀漢滅亡。

    評價:

    一、魏延在軍事表現上,無疑是三國名將之一。但由於子午谷奇謀沒有實施,所以不好判斷能否成功。如果能成功,魏延甚至能成為媲美韓信的軍事家,如果不能則另當別論。二、 魏延與姜維的軍事能力比較,直接體現在對漢中的防守上。事實證明魏延的漢中防禦體系使得蜀國得以維持幾十年的國運,而姜維的這個方法卻使漢中門戶大開。從防守效果而言,魏延是勝過姜維的。但是由於魏延沒能像姜維一樣成為蜀漢軍事上的一把手,有記載的相關戰役也相對較少,所以也不能認定,魏延的軍事實力一定在姜維之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騎士季後賽G2的勝利,是不是應該歸功於泰倫盧教練的戰術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