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30945478517

     雅克勃·路德維希·費里爾·門德爾松-巴托爾迪JakobLudwigFelir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  德國作曲家,生於漢堡,12歲開始創作,17歲即完成《仲夏夜之夢序曲》,21歲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為這位音樂之父的作品得以復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貢獻。27歲在萊比錫任指揮,1843年創辦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38歲時即病故。  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作品風格溫柔舒適、優美恬靜、完整嚴謹、極少矛盾衝突、富於詩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的交響曲《蘇格蘭》、《義大利》,序曲《芬格爾山洞》、《平靜的海與幸福的航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  《仲夏夜之夢序曲》是音樂作品中最早描寫神仙境界的。他還獨創了“無詞歌”的鋼琴曲體裁,共八冊四十八首,形象生動多姿,是早期標題音樂的代表。以他為中心的萊比錫樂派對十九世紀德國音樂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作家生平作品:第三(蘇格蘭)交響曲、第四(義大利)交響曲、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無詞歌(Op.62“春之歌”)、威尼斯船歌(第二號)、乘著歌聲的翅膀、《仲夏夜之夢》。  第三交響曲,a小調第三交響曲“蘇格蘭”作於1842年,當年在柏林首演。這部作品是門德爾松1829年訪問蘇格蘭時開始構想的,後赴義大利,開始寫作,又擱置多年終於在1842年完成。門德爾松自己稱它為“蘇格蘭交響曲”,此曲奉獻給當時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該曲實際完成時間要比其第四和第五交響曲都晚,但編號相反。  第四交響曲,A大調第四交響曲“義大利”作於1831-1833年,1833年5月13日由倫敦愛樂協會首演,門德爾松親自指揮。這部作品是在義大利期間創作的,其中採用了一些義大利民間素材,所以門德爾松自己稱它為“義大利交響曲”。  小提琴協奏曲,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作於1838-1844年間,於1845年首次上演。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中,這一首是最為著名的,與貝多芬的D大調,勃拉姆斯的D大調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界四大小提琴協奏曲。整部作品充滿了柔美的浪漫情緒和均勻齊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處理手法精妙絕倫,旋律優美,技巧華麗,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不僅是門德爾松最傑出的作品,也是德國浪漫樂派誕生以來,最美麗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認為這部作品是小提琴協奏曲的“壓卷之作”。  春之歌選自門德爾松的鋼琴獨奏曲集《無詞歌集》(作品第62號),A大調,4/4拍。本曲為門德爾松創作的所有“無詞歌”中最為著名的曲子,不僅用於鋼琴獨奏,還被改編成管絃樂曲以及小提琴和其它樂器的獨奏曲而廣為流傳,深受世界人民喜愛。“無詞歌”亦稱“無言歌”,是門德爾松首創的一種小型器樂體裁,大部分由歌曲似的旋律及簡單的伴奏所組成。這種方法為的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無遺。而且,無詞歌的旋律不一定非得象歌曲一般,被限制在一定的音域之內,而可以稍稍寬廣一些。門德爾松一生總共創作了四十九首無詞歌,大約創作於1830至1845年間,分為八集出版。這首被冠以《春之歌》標題的無詞歌具有流水般輕柔的浪漫旋律,使聽眾沉醉於快樂的氣氛中。曲式雖單純,但十分巧妙地應用了裝飾音,從而利用鋼琴創下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效果,由此我們不得不對門德爾松的天才發出讚歎。在伴奏與踏板的關係中,也顯示出浪漫主義時代的鋼琴音樂特色。  威尼斯船歌(第二首),門德爾松的“作品30”內全部為鋼琴小品“無詞歌”這一體裁,其中以第二集的第六首通稱為《第二號威尼斯船歌》,即本曲,最為大家所熟悉。樂曲為升f小調,6/8拍。如歌似的美麗旋律在舒暢的伴奏中彈出,象其它所有的“威尼斯船歌”一樣,略帶一絲憂傷的情緒。呈現在中段及後段的細波般的顫音,令人印象深刻。  乘著歌聲的翅膀藝術歌曲,創作於1834年。當時門德爾松在杜塞爾多夫擔任指揮,完成了他作品第36號的六首歌曲,其中第二首《乘著歌聲的翅膀》是他獨唱歌曲中流傳最廣的一首。這首歌的歌詞是海涅的一首抒情詩。全曲以清暢的旋律和由分解和絃構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繪了一幅溫馨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圖景--乘著歌聲的翅膀,跟親愛的人一起前往恆河岸旁,在開滿紅花、玉蓮、玫瑰、紫羅蘭的寧靜月夜,聽著遠處聖河發出的潺潺濤聲,在椰林中飽享愛的歡悅、憧憬幸福的夢……曲中不時出現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動地渲染了這美麗動人的情景。  仲夏夜之夢,門德爾松為莎士比亞的喜劇《仲夏夜之夢》共寫過兩部音樂作品,一部是在1826年作者十七歲那年所作的鋼琴四手聯彈《仲夏夜之夢》序曲,次年改編成管絃樂曲,被稱為是音樂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標題性音樂會序曲;另一部是1843年為《仲夏夜之夢》所寫的戲劇配樂,其中的序曲就選用了當年所作的序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讚賞文人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