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古籍文獻並無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病名,因本病以貧血、發熱、出血、脾大為主要臨床表現,多歸屬於中醫學“虛勞”、“血證”、“癥積”、“溫病”、“溫病伏邪”、“熱勞”等範疇。2008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召開了兩次“常見血液病中醫命名規範化研討會”,建議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中醫病名為“髓毒勞”,“髓”代表病位,“毒勞”代表病情與病性。其後經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透過並倡議在全國推廣。
髓毒勞屬邪實正虛之證,以邪實(瘀毒)為本,以氣血陰陽虛損為外在表現,具有虛實夾雜,以實為主的特點。中醫臨床治療髓毒勞多根據臨床辨證分型病證結合進行治療。本病主要因“毒瘀”所致,當以解毒化瘀為主,“去其所害”。加之補脾腎而益生化之源,促進造血,使其“氣血復生”。青黃散始見於《世醫得效方》,組方中青黛味鹹性寒,入肝經,可消腫散瘀,涼血解毒;雄黃味辛溫,可解百毒,消積聚,化瘀血,兩藥合用有解毒化瘀,消積聚作用。青黃散+健脾補腎湯藥為主綜合治療髓毒勞切的臨床療效,總體療效優於現有的西醫西藥療法。治療過程中未出現骨髓抑制、出血、感染等併發症,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生存期明顯延長;而且患者花費極低(不及西醫藥治療的1/10)。
青黃散始載於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卷三第六十九,諸毒門附論中記載青黛雄黃散組方:“好青黛、雄黃各等分,研細令勻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主治“凡始覺中毒心中不快,胸膜脹悶即服此藥,毒氣不聚。”青黃散組方中青黛味鹹性寒,入肝經,可消腫散瘀,涼血解毒;雄黃味辛溫,可解百毒,消積聚,化瘀血,兩藥合用有解毒化瘀,消積聚作用。
髓毒勞為一虛實夾雜證,針對髓毒勞中醫證候學特徵以乏力、氣短、面色蒼白、發熱、出血為主的特徵,認為髓毒勞發病病機在於素體正氣虛損,復感毒邪,毒邪內蘊,伏於精血骨髓,因毒致瘀,毒瘀互阻,精血生化失司,導致精虧血少,形羸氣弱,呈現一派虛損之象。髓毒勞的病機特點為虛實夾雜,邪實正虛,以邪毒瘀滯為本,並貫穿於疾病的始終,正氣虧損為標。故髓毒勞出現貧血和出血症狀,病位涉及心肝脾肺腎等多個臟腑,但尤以脾腎虛損更為關鍵。隨病情發展變化,邪正相爭,虛實夾雜貫穿整個疾病過程中。
針對髓毒勞邪毒內鋸之病機,緊抓髓毒勞病機特徵,使用解毒散瘀功效的青黃膠囊以祛其邪實,解毒化瘀生血。據證舌脈合用健脾補腎,調整陰陽氣血的中藥湯劑以培其本。辨證湯藥因人、因時、因地,能從整體改善患者症狀,有利於青黃散發揮療效。
青黃散用量上強調毒藥緩攻的原則,每日一粒,持續緩攻,以圖祛邪目的,結合健脾益腎,鼓舞正氣之中藥,協助正氣來複。青黃散由雄黃和青黛組成,雄黃、砒石和砒霜是含砷中藥製劑的主要原料,雄黃主要成分為二硫化二砷(As2S2,As4S4),辛、苦、性溫,有大毒,歸心、肝、胃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溼祛痰、截瘧的功能。青黛,鹹,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清肝瀉火功效,其有效成分靛玉紅據現代研究具有抗菌及抗腫瘤作用。兩藥配合組方相輔相成,增加解毒功效的同時,寒熱並用,互為佐制,制約和消減彼此毒性,使整體藥性趨於平和。組方後具有解毒化瘀之功效。具體治療上除予以青黃散外,以補腎填精,健脾益氣為法則,辨證加減湯藥化裁施治,並要求患者長期堅持服藥。
整個治療方案中青黃散統領諸藥,深達骨髓,化淤通絡,驅邪外出,推陳致新,給湯劑益氣補血創造條件。以上治療方案體現了“峻藥緩攻”與“扶正助祛邪”相結合思想,最終達到瓦解敵人的目的。這樣治療的優勢在於祛邪不傷正,加上鼓舞正氣中藥,加強祛邪之力,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青黃散不同於西藥化療藥。化療藥屬峻劑猛藥,正邪交爭時難免敵我不分之弊,祛邪但傷正,對於年輕正氣旺盛的病人,經過一場博弈,正邪兩傷,但尚存的正氣很快恢復,但對於年老體弱正氣虧耗的病人來說是一場災難性打擊,臨床中也常遇到經過多次常規化療後病人骨髓增生程度下降,正常造血難以恢復情況,這是化療藥物劣勢。青黃散加補益中藥治療方案剛好彌補了這種弊端,不足在於緩攻緩效,需要時間,有些病例邪正懸殊,很快病情惡化,這也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特點之一。
經治MDS患者上千餘例,總有效率80%左右。近期總結了治療前後均經過骨髓、骨髓病理、染色體檢查的308例MDS患者(其中30例進行了治療前後全基因甲基化檢查)臨床療效,計完全緩解23例(7.5%),血液學進步162例(52.6%),穩定73例(23.7%),進展50例(16.2%),總有效率83.8%。完全緩解的23例中已有8例停止治療1年以上,外周血指標仍然全部正常。療效機理研究表明:體內、體外療效機制研究結果顯示出驚人的一致性:含砷中藥治療MDS的機制在於對MDS異常高甲基化及低甲基化的雙重調控作用,即以去甲基化為主,促甲基化為輔。
中醫古籍文獻並無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病名,因本病以貧血、發熱、出血、脾大為主要臨床表現,多歸屬於中醫學“虛勞”、“血證”、“癥積”、“溫病”、“溫病伏邪”、“熱勞”等範疇。2008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召開了兩次“常見血液病中醫命名規範化研討會”,建議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中醫病名為“髓毒勞”,“髓”代表病位,“毒勞”代表病情與病性。其後經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血液學專業委員會透過並倡議在全國推廣。
髓毒勞屬邪實正虛之證,以邪實(瘀毒)為本,以氣血陰陽虛損為外在表現,具有虛實夾雜,以實為主的特點。中醫臨床治療髓毒勞多根據臨床辨證分型病證結合進行治療。本病主要因“毒瘀”所致,當以解毒化瘀為主,“去其所害”。加之補脾腎而益生化之源,促進造血,使其“氣血復生”。青黃散始見於《世醫得效方》,組方中青黛味鹹性寒,入肝經,可消腫散瘀,涼血解毒;雄黃味辛溫,可解百毒,消積聚,化瘀血,兩藥合用有解毒化瘀,消積聚作用。青黃散+健脾補腎湯藥為主綜合治療髓毒勞切的臨床療效,總體療效優於現有的西醫西藥療法。治療過程中未出現骨髓抑制、出血、感染等併發症,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生存期明顯延長;而且患者花費極低(不及西醫藥治療的1/10)。
青黃散始載於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卷三第六十九,諸毒門附論中記載青黛雄黃散組方:“好青黛、雄黃各等分,研細令勻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主治“凡始覺中毒心中不快,胸膜脹悶即服此藥,毒氣不聚。”青黃散組方中青黛味鹹性寒,入肝經,可消腫散瘀,涼血解毒;雄黃味辛溫,可解百毒,消積聚,化瘀血,兩藥合用有解毒化瘀,消積聚作用。
髓毒勞為一虛實夾雜證,針對髓毒勞中醫證候學特徵以乏力、氣短、面色蒼白、發熱、出血為主的特徵,認為髓毒勞發病病機在於素體正氣虛損,復感毒邪,毒邪內蘊,伏於精血骨髓,因毒致瘀,毒瘀互阻,精血生化失司,導致精虧血少,形羸氣弱,呈現一派虛損之象。髓毒勞的病機特點為虛實夾雜,邪實正虛,以邪毒瘀滯為本,並貫穿於疾病的始終,正氣虧損為標。故髓毒勞出現貧血和出血症狀,病位涉及心肝脾肺腎等多個臟腑,但尤以脾腎虛損更為關鍵。隨病情發展變化,邪正相爭,虛實夾雜貫穿整個疾病過程中。
針對髓毒勞邪毒內鋸之病機,緊抓髓毒勞病機特徵,使用解毒散瘀功效的青黃膠囊以祛其邪實,解毒化瘀生血。據證舌脈合用健脾補腎,調整陰陽氣血的中藥湯劑以培其本。辨證湯藥因人、因時、因地,能從整體改善患者症狀,有利於青黃散發揮療效。
青黃散用量上強調毒藥緩攻的原則,每日一粒,持續緩攻,以圖祛邪目的,結合健脾益腎,鼓舞正氣之中藥,協助正氣來複。青黃散由雄黃和青黛組成,雄黃、砒石和砒霜是含砷中藥製劑的主要原料,雄黃主要成分為二硫化二砷(As2S2,As4S4),辛、苦、性溫,有大毒,歸心、肝、胃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溼祛痰、截瘧的功能。青黛,鹹,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清肝瀉火功效,其有效成分靛玉紅據現代研究具有抗菌及抗腫瘤作用。兩藥配合組方相輔相成,增加解毒功效的同時,寒熱並用,互為佐制,制約和消減彼此毒性,使整體藥性趨於平和。組方後具有解毒化瘀之功效。具體治療上除予以青黃散外,以補腎填精,健脾益氣為法則,辨證加減湯藥化裁施治,並要求患者長期堅持服藥。
整個治療方案中青黃散統領諸藥,深達骨髓,化淤通絡,驅邪外出,推陳致新,給湯劑益氣補血創造條件。以上治療方案體現了“峻藥緩攻”與“扶正助祛邪”相結合思想,最終達到瓦解敵人的目的。這樣治療的優勢在於祛邪不傷正,加上鼓舞正氣中藥,加強祛邪之力,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青黃散不同於西藥化療藥。化療藥屬峻劑猛藥,正邪交爭時難免敵我不分之弊,祛邪但傷正,對於年輕正氣旺盛的病人,經過一場博弈,正邪兩傷,但尚存的正氣很快恢復,但對於年老體弱正氣虧耗的病人來說是一場災難性打擊,臨床中也常遇到經過多次常規化療後病人骨髓增生程度下降,正常造血難以恢復情況,這是化療藥物劣勢。青黃散加補益中藥治療方案剛好彌補了這種弊端,不足在於緩攻緩效,需要時間,有些病例邪正懸殊,很快病情惡化,這也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特點之一。
經治MDS患者上千餘例,總有效率80%左右。近期總結了治療前後均經過骨髓、骨髓病理、染色體檢查的308例MDS患者(其中30例進行了治療前後全基因甲基化檢查)臨床療效,計完全緩解23例(7.5%),血液學進步162例(52.6%),穩定73例(23.7%),進展50例(16.2%),總有效率83.8%。完全緩解的23例中已有8例停止治療1年以上,外周血指標仍然全部正常。療效機理研究表明:體內、體外療效機制研究結果顯示出驚人的一致性:含砷中藥治療MDS的機制在於對MDS異常高甲基化及低甲基化的雙重調控作用,即以去甲基化為主,促甲基化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