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保中醫知識大課堂
-
2 # 和顏健康
中醫講,體內溼氣重,尤其在秋季氣候偏冷,容易溼邪入侵,讓人昏昏欲睡、精神不振。
溼氣是個啥?溼氣有兩種。一個是自然界的溼氣(外溼),另一個是身體產生的溼氣(內溼)。
溼氣向來不孤軍奮戰,總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溼氣遇熱則為溼熱。好比夏天的桑拿,又熱又溼,讓人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
溼氣遇寒則為寒溼。好比南方冬天比北方更冷,因為南方溼氣重,寒邪傷人更狠。
溼氣遇風則為風溼。驅風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溼,就是慢性病了。
外溼誰都不可避免,但內溼卻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形象來說,內溼就是身體的“溼”垃圾!體內有垃圾,當然會影響身體健康。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有溼氣看體型:中醫認為,胖人多痰溼。因此體型偏胖、動作遲緩的人多有內溼。
看舌頭:內溼的人觀察舌頭時,會發現舌苔白膩或黃厚膩。
看起床狀態:早上起床後,覺得很困、頭沉,且痰多,說明溼氣較重。
看平時狀態:中醫講溼重如裹,就是一種被包裹著,動不了的感覺。內溼的人,遇到環境溼氣過重時,就覺得胸悶氣短、身體沉。
如何祛除體內的溼氣1.多吃祛溼健脾的食物
像冬瓜、扁豆、薏仁、綠豆等這些食物都可以消暑化溼。
喜歡喝粥的朋友可以試試薏仁黨參粥,可以祛溼健脾,補氣補血。
材料:薏仁30克,黨參15克,粳米200克,冰糖適量。
做法:薏仁洗淨,放涼水中浸泡2小時;黨參切成薄片,粳米淘洗乾淨。三者放入鍋中先大火煮沸,鍋開後撇去浮沫,再小火慢熬30-40分鐘,放冰糖調味即可。
2.少吃生冷、甜膩食物
生冷食物容易影響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涼拌食品、生菜沙拉、冷飲等要少吃。
另外,甜食也要忌口,因為“甜膩化溼”。
3.切忌貪涼
“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久留潮溼之地或冷水淋浴,都容易讓溼邪侵襲肌肉、關節。所以,全身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乾。
4.每天適量運功
運動祛溼是最不能被忽略的一種!
適度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能幫助消化、促進氣血流通,進而防止內溼的產生。同時,運動後會出汗,能帶走體內多餘的水分。
回覆列表
中醫認為,秋季除溼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做背,疏通背部膀胱經可以達到祛溼排毒的目的。
立秋之後,氣血走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去溼排毒的通路,那麼在這個季節做好這條經絡的保養就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體背部有四條膀胱經,五臟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應的對應區,如背上部對應肺和心臟,背下部對應脾、胃、肝、膽,腰部對應腎、膀胱、大腸和小腸。
身體內積聚了一個夏天的寒溼毒素,而秋季是最好排出的時候。尤其是透過全息御養—背部療程對膀胱經按摩,不但可以祛除身體的寒溼,毒素,還可以緩解頸肩腰腿痛的症狀。
下面再為你推薦幾種食療祛溼的方法。
如何有效祛溼呢?
1、玉米鬚茶
取50g左右的玉米鬚,用開水沖泡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喝了。
方解:玉米鬚性味甘平,有益肝、膽、腎等經脈的作用,並且有利水、促進體內多餘水分代謝的好處。
秋天喝玉米鬚茶還有涼血洩熱的功效,不僅能夠排出體內的溼熱之氣,還具有抗結石形成的作用,全家人都可以喝。
提醒:現在正是吃玉米的季節,煮玉米時,別拔掉玉米鬚,等煮好了玉米,把煮玉米的水倒出,用玉米水代茶飲。如果臉部浮腫,可以加入益母草和丹參。玉米鬚,能利尿、去溼、消水腫;益母草,有活血、利水的作用;丹參則有助提升、加強氣血與淋巴迴圈。
2、藿香荷葉茶
取20克藿香,20克荷葉,開水沖泡半個小時後就可以喝了,這道茶夏天喝起來覺得非常“清爽”,能夠幫助祛除體內的溼氣。
方解:荷葉清香升散,具有清心解暑、消風祛溼的功效,藿香能祛除溼氣、消解暑熱,取藿香30~50克煎汁泡腳祛溼效果非常棒。
3、枸杞薏米茶
說到祛溼,當然離不開薏米了,不過薏米最好炒過後再泡茶,才能達到祛溼且不傷根本的效果。
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紅棗2-3顆,冰糖、水適量。